1448事发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因为万历皇帝大婚的喜事儿,京城里不少与之沾边的官员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大部分官员要么是散阶提一提,要么是勋阶提一级,也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因为上面有空缺,得到品级上的提升。

  总之,之后一个月时间里,宫里封赏旨意和吏部那边就忙活开了,京城官场为此倒是喜气洋洋,大家都很高兴。

  不管怎么说,就算品级没升,散阶和勋阶都有变化,还有宫里赏赐的金银布帛。

  这笔开支,名义上是宫里给的,实际上之前都就已经算到皇帝大婚的费用里,也难怪婚礼支出超出许多。

  合着万历皇帝结个婚,宫里基本上没出一钱银子,全是让朝廷承担了。

  魏广德的赏赐里除了布匹,就还有十枚金币。

  好吧,现在这东西除了宫里有,预备作为赏赐之用,就是太仆寺常盈库里存了不少,当做黄金储备收藏的,根本就没有流通到市场上。

  这,当然也显示出赏赐的珍贵,别人都没有。

  过去,宫里都是铸造金瓜子或者金叶子作为赏赐,现在已经换成金银质的大明通宝。

  这天,魏广德如往昔般正在内阁处理政务,芦布进来说道:“老爷,张科张侍郎过来了,在外面求见。”

  “快让他进去。”

  魏广德马上说道,随即起身就迎了过去。

  “进卿,你怎么来了?”

  魏广德知道张科来自己这里,肯定是有事儿,不过还是习惯寒暄两句。

  “兵部出了点事儿,得先给内阁说说,看怎么处理为好。”

  张科手里提着个包袱,见到魏广德脸就板着,很是严肃,魏广德这么热情招呼都没变。

  见此,魏广德知道事儿怕是不小,总不能是板着脸给自己送礼吧,还一包袱。

  进屋,魏广德请他坐下后,芦布送上茶水就被撵出去看着。

  “兵部出什么事儿了?”

  魏广德见张科也不喝茶,干脆就直接问道。

  “两月前兵部发下去三十五万件棉衣的生意,是要拨给辽东、延绥、宁夏三镇的。

  今日有延绥六万件棉衣入库,我想着去看看,得行就先发过去。”

  张科也直言道:“你看看,这就是给兵部的棉衣。”

  说话间,张科拿起包袱放在茶几上,打开里面赫然就是两件红色棉服。

  魏广德对这种衣服再熟悉不过了,明军制式军服,有春夏的布衣和冬季的棉衣两种。

  被拿到这里,魏广德猜测这棉衣肯定有问题,伸手就拿起一件。

  入手,他眉头就皱了起来。

  轻、薄,还有些脆。

  这就是手感,魏广德知道这不是羽绒服,只能说这样的棉衣只比单衣强一点,根本算不上棉衣。

  真要发给士兵御寒,那是要出大事儿的。

  随便捏捏,魏广德就知道里面别看也填充了东西,可凭手感就知道没有弹性,肯定不是好棉花。

  而且这布料一看,也是有问题的。

  明朝初期朱元璋也规定了军服的用料,棉衣拿的是新棉花,严禁旧棉填充,而布料则得是上等棉布,中等布都不行。

  当然,时过境迁,现在中等布也能做,棉花也多是新旧棉掺着混用,可手里这件,布料下等不说,里面的棉花问题怕也是多多。

  不能御寒,边镇兵卒就会被冻病冻死,这是逼着士兵造反哗变。

  魏广德知道了,这笔生意怕不是一般人做的,否则兵部也不会如此。

  就算是朝中国公那样的顶级勋贵,兵部都敢拿着这东西打上门去。

  可他们没有,而是直接找到内阁,显然当事人身份很是特殊。

  “武清伯。”

  张科嘴里只吐出三个字,魏广德眉头就皱的更深。

  确实,别的勋贵好打整,可是太后的父亲,小皇帝的外公,这个事儿还真不好发落。

  虽说天家无父子,皇室不亲情,可毕竟当今并没有谁能够威胁到朱翊钧的皇位,就算他兄弟也不行。

  否则,那魏广德、张居正都是在打自己的脸。

  当初裕王和景王之争,他们就是以裕王年长而支持他的。

  就算当今有足疾,也没任何人觉得因此就该换个皇帝。

  殿试选官可以看样貌,可皇帝不行,那就是看血统。

  也因此,现在宫里就是一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情况,也因此小皇帝对待他的外公、老丈人也都非常好。

  最近小皇帝都找过他两次,想要封老丈人王伟为伯爵,内阁还在商议。

  其实封皇后父辈爵位已经是惯例,内阁本不应该拒绝,主要是小皇帝还想把他舅子也一起封了。

  倒没要求封爵,只是要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可这也不合适。

  就算要封,按照朝廷惯例也只能先封个锦衣千户,之后寻些由头慢慢升上去。

  至于世袭,现在已经没这个规矩了。

  至于小皇帝当面问他,正德朝时,皇亲夏助等俱授世袭锦衣指挥使,为什么到他这里被苛待。

  魏广德也只能回答是嘉靖朝定下的规矩,前朝所有世袭均被嘉靖皇帝收回。

  现在这事儿还在那里卡着,又冒出太后家的事儿。

  这特么是要把皇帝到太后,一帮子皇亲都给得罪了。

  又使劲捏了捏棉衣,魏广德起身对张科说道:“带上包袱,我们去首辅那里。”

  “好。”

  张科也起身,拿起包袱跟着魏广德出了值房。

  在门口,魏广德站定,对一边侍立的芦布吩咐道:“去请张阁老和申阁老到首辅值房说话。”

  这事儿,还得内阁统一意见,才好集火对宫里发难。

  现在魏广德也摸不准李太后会怎么处理此事,毕竟关系到她父亲武清伯李伟。

  很快,魏广德就带着张科到了首辅值房外,对着门口书吏说道:“进去通报一声。”

  魏广德没直接进去,那太不礼貌。

  很快,书吏出来,后面张居正也现身,他们这才进了首辅值房。

  “善贷,进卿,可是兵部出事儿了?”

  张居正已经看到魏广德和张科手里的东西,只是故作不知说道。

  “两月前兵部上奏为辽东、延绥、宁夏三镇准备棉服,我批了,可今日进卿拿着第一批入库的棉衣过来找我。”

  说到这里,魏广德把手里棉衣往张居正面前一递,苦笑道:“叔大兄看看吧,这棉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简直贪得无厌。”

  张居正已经猜到这军服怕是质量不堪,否则兵部也不会拿出来放在台面上。

  关键,魏广德能想到犯事儿的人地位特殊,张居正一样能猜到。

  伸手接过魏广德递过来的棉服,不用说,和魏广德当时一样的表情,错愕,随即是忿怒。

  他也是军户出身,自然知道棉服标准。

  最初,明军的棉服是发放布匹和称重棉花,让士卒领回家让家里人做。

  后来有人看到其中利润,于是说动朝廷改变了规则,由他们定做成衣下发。

  于是,军服的质量就开始下滑。

  当然,就算差点,那还都有个底限,可手里的棉衣不仅打穿底限,还直接踩到最低。

  如果再往下,怕是只能安排夏衣当冬衣发放了。

  “谁做的?”

  和魏广德一样,张居正直接问出幕后之人。

  “武清伯。”

  魏广德无奈答道。

  “嘶”

  张居正倒抽一口凉气,还没说话,门外就传来张四维和申时行说笑的声音,渐行渐近。

  “我过来时让人去请的。”

  看张居正看向门外,魏广德解释道。

  张居正点点头,这事儿不是他们两个能决定的,还真的内阁有个明确说法。

  兵部显然是不干,找内阁告状,那就是要往宫里报。

  别觉得武清伯李伟有李太后这尊靠山,兵部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怕他。

  李伟已经是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了,就差一划,要他们的命。

  这样的东西兵部要是收了,发下去,闹出祸事来,兵部官员有多少人人头不保不好说,但前程受影响是肯定的。

  而且,兵部里的人,都是文官,天然就和勋贵不对付。

  不过,平常惹不起,不招惹。

  可现在不同,看着太后的面子把生意给了他,可就这么报答的,那肯定不行。

  这次兵部发下的订单,李伟拿走,兵部就没得到多少好处,还以次充好,断他们的仕途,这就过分了。

  张四维和申时行进来,很快他们手里也多了一件崭新的棉服,不过四位阁臣这会儿都是脸色不好看。

  “兵部什么意思?”

  僵着不行,还是得有解决之道,魏广德只能开口打破这种氛围。

  “武清伯的面子是不给了,不说赔偿,直接退银子,我们另外安排人去做,还得抓紧,三十五万件棉衣,入冬前就要赶制出来发下去。”

  张科开口说道,“来之前我和曾侍郎碰了头,本来这批棉衣里,京营还有几万件,要真发下去,还不知道闹出多大的事儿来。”

  “不能发回让他们重做?”

  张居正皱眉问道。

  “首辅大人,要是再出幺蛾子,今年辽东三镇士卒可就没棉衣可穿了。”

  张科苦恼又略带愤怒的说道。

  本身时间充足,别看衣服要的多,可完全能够在入冬前发运出去。

  现在不行了,这都耽误两个月了,剩下就四个月不到,还得让人赶工才能及时做出来。

  “此事不能耽误,叔大兄,你我都是军户出身,当知道下面士卒过的日子,拖不得。”

  魏广德马上接话道,“我们还是拿着这棉服去乾清宫吧,请陛下定夺。”

  对付他外公,还是皇帝比较合适。

  他只要站这头,太后也不好多说什么。

  比较,天家无私事。

  至于李伟这次亏多少钱,没人去管,自己管不住爪子,就该被剁掉。

  “好,我们去,子维和汝默就留在内阁处理政务,说不得还要跑一趟慈宁宫。”

  张居正开口说道。

  张科微微探身,那意思自己要不要跟着一起。

  张居正没开口,他等着魏广德给出答复。

  魏广德,还是不要让兵部的人在皇家面前晃了,于是轻轻摇头说道:“进卿还是回兵部,尽快联系其他商人,安排好赶制军服的事儿。”

  “说不得还要跑户部,棉布、棉花怕是都不够了。”

  张科苦笑道。

  其实他们也都猜到了,兵部给的材料,李伟怕是早就变卖换钱了,再买些列支布匹、棉花凑数。

  真的是太贪了。

  乾清宫里,魏广德只敢捏,都不敢用力的棉衣,已经被万历皇帝撕开。

  就是撕,徒手,都没费劲,布料就裂开,露出败絮,哪有棉花的影子。

  “朝廷给的布料和棉花,我外公就交这东西给兵部?”

  小皇帝已经气得有点发抖了,朝廷给武清伯算的工价可比以往高,还没回扣,这是兵部上下不满的原因,所以出了这事儿,没人愿意帮忙瞒着,巴不得闹大点。

  而武清伯的棉衣,也成功的激怒了小皇帝。

  刚刚接触实际政务,第一件棘手事儿居然是自己外公弄出来的,可想而知他的愤怒。

  所谓的“絮”,包括芦苇花、干茅草或柳絮等,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都是轻薄且不易保存的。

  “现在还有人用絮保暖吗?”

  出乎意料,小皇帝忽然问起民间保暖的情况。

  “应该比较少才是,民间大多还是用棉花。”

  魏广德答道。

  他其实不确定,但是他知道小时候还在崩山堡,堡里和附近百姓还是有人收集这东西的,用作冬天保暖,只是不多。

  棉花是宋朝传入中国,但当时并不普及,到明初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动下才发展起来,成为中国人过冬的御寒物。

  在宋朝时,有钱人用鹅毛或鸭毛填充的冬衣和被服,还有裘皮御寒,和现代人过冬穿羽绒服、皮草,盖羽绒被一样。

  而穷人,则只能靠柳絮、芦苇花等物御寒,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居正也接话,意思和魏广德差不多。

  “民间应该还有用絮御寒的,但比较少见了。”

  “去慈宁宫见母后。”

  听到张居正和魏广德都这么说,小皇帝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眼前的事儿还是要处理,他被张居正、魏广德教育,早就知道虽然他是皇帝,但也不能真乾纲独断,最起码再等十年不迟。

  现在,还得先和太后说清楚,听听她的意见在处理为好。

  路上,朱翊钧终于想到问兵部的态度,于是魏广德把兵部意思说了出来。

  “张师傅,你的意见呢?”

  听到兵部并没有要追究的意思,朱翊钧也暗自松了口气。

  至于外公这次要赔多少钱,他不在乎。

  活该。

  张科和曾省吾都很聪明,知道要治罪李伟不可能,那就让他出钱。
  http://www.bixia5.cc/book/10067/13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