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十二月的鹏城,依旧暖意融融,海风拂过南山区北扩片区的赭红土地,带着咸湿与蓬勃的气息。昔日破土动工的喧嚣已沉淀为井然有序的繁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拔地而起、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启明鹏城研发中心。

  银灰色的主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线条利落,造型充满科技感。四周环绕着精心规划的园林绿地,即便在冬季依旧葱郁,与远处轰鸣的打桩机和建设中的二期地块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研发与制造、当下与未来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中心正式开业。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只在中心广场上,简单布置了一个主席台,台下站满了人。他们大多年轻,穿着启明的工作服或便装,眼神明亮,脸上带着技术人特有的专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发工程师、科学家、学者,被启明的蓝图和雄心召唤至此。

  周明站在台上,依旧是简单的衬衫西裤,身形挺拔。他望着台下这几百张面孔,目光沉静,没有太多的慷慨激昂。

  “各位,”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广场,平和却自带力量,“今天,这里,启明鹏城研发中心,算是正式立起来了。”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语气渐渐凝重。

  “大家很多人都是从国外回来,或者刚从高校毕业。你们比我更清楚,看看我们现在的国家,看看我们每天用的电脑,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美国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英特尔的CPU,是英伟达或者ATI的显卡,是三星、海力士的内存和闪存,是希捷、西数的硬盘…主板的PCB板和电容电阻,可能来自日本、台湾;甚至连机箱上的一颗螺丝,可能都打着国外的品牌。”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列举的每一个部件,都像一根细小的针,刺穿着在场每一位技术人的自尊。

  “我们组装,我们销售,我们甚至能做出一些优化和改进,看起来似乎很繁荣。但根子呢?核心呢?”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如果有一天,人家不高兴了,一纸禁令,芯片不卖了,系统不授权了,工具软件不让用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电脑,就会变成一堆废铁!我们的工厂,就得停工!我们的数字化进程,就可能被拦腰斩断!”

  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声掠过。许多人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脸色变得严肃而紧绷。周明的话,撕开了繁荣表象下的残酷真相。

  “鹏城研发中心的意义,就在这里!”周明的手臂猛地一挥,指向身后宏伟的研发大楼,“它不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它是用来雪中送炭,是用来铸就脊梁,是用来打破枷锁的!”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扫过台下每一双眼睛。

  “未来十年,二十年,启明在这里的投入,将是不计成本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一台电脑,从里到外,实现100%的中国制造!100%的自主可控!”

  他开始具体化,声音坚定,每一项都如同敲下的战鼓:

  “我们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不是基于Linux修修改改,而是从底层内核开始,全新架构,安全高效,适配我们自己的硬件生态!”

  “我们要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器(CPU)!从指令集架构,到核心设计,到最终流片封装!”

  “我们要自己的图形处理器(GPU)!不是为了玩游戏,更是为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未来视觉呈现!”

  “我们要自己的内存、自己的闪存、自己的主板芯片组、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

  “我们要从最基础的EDA设计工具摸索起,要建立自己的PCB设计和仿真能力,要攻克散热材料、精密连接器、甚至那一颗颗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电容电阻!”

  “大到操作系统、处理器、显卡,小到一颗螺丝、一条数据线、一片硅脂!我要看到的,是未来‘星辰’电脑的每一个字节、每一颗晶体管、每一克重量,都打上中国创造的烙印!”

  台下,寂静已被粗重的呼吸和灼热的目光所取代。周明描绘的蓝图,宏大得近乎疯狂,却又如此清晰地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火种。这不是商业计划,这是一场科技领域的“长征”宣言!

  “这条路,很难,非常难。需要坐漫长的冷板凳,需要忍受无数次失败,可能需要投入百亿、千亿而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周明的语气缓和下来,却更显真诚,“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选择来到这里,就不是为了容易二字。历史选择了我们,时代选择了我们,来做这件注定艰难却无比正确的事!”

  “拜托大家了!”周明后退一步,对着台下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台下是长时间的沉默,一种饱含重量、压抑着激动与决心的沉默。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掌声如同潮水般缓缓响起,越来越响,最终化为雷鸣,回荡在研发中心的上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值得”二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业仪式后,研发中心一号会议室。

  周明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门口。苏雨辰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名单,神色激动。

  “周总,给您介绍一下我们‘铸芯强骨’计划的核心骨干们!”苏雨辰的声音带着自豪。

  他每念到一个名字和一个领域,就有一位或几位研究人员站起身。

  “这位是李振华教授,毕业于MIT,之前在德州仪器,主攻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设计,是我们‘启芯’实验室的负责人之一!”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起身。周明立刻大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李教授,辛苦了!电源是芯片之母,拜托了!”

  “这位是刘健博士,GPU架构专家,从AMD挖来的,负责领导我们的图形处理器团队!”

  一位身材高大、眼神锐利的技术大牛起身。周明握手有力:“刘博士,未来的视觉世界,就看你们的了!”

  “这位是王淼总工,半导体材料专家,负责攻坚硅片工艺和先进封装!”

  一位看起来朴实无华却目光坚定的老师傅起身。周明双手握住他的手:“王总工,基础中的基础,劳您多费心!”

  “这位是赵敏工程师,存储芯片领域的后起之秀,负责内存和闪存研发!”

  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起身。周明点头致意:“赵工,未来数据的速度和容量,交给你了!”

  苏雨辰依次介绍,从CPU到主板PCB设计,从EDA工具链到散热材料,几乎涵盖了硬件设计的全产业链。周明每一次都主动上前,不卑不亢,如沐春风,与每一位专家重重握手,凝视对方的眼睛,真诚地说一句:“辛苦了!”“拜托了!”“欢迎加入!”

  没有冗长的训话,没有空泛的鼓励。就是这简单的握手,这沉甸甸的“拜托”,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打动这些心高气傲的技术精英。他们从周明眼中看到的不是商人的算计,而是一种深沉的忧虑、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他们瞬间明白,这位年轻的老板,是真的懂技术之重,怀产业之忧,是做实事的人。

  介绍完毕,会议室内的气氛依旧凝重而热烈。周明没有立刻让众人散去,而是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地开口: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顶着压力、怀着理想来到这里的。很多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或者离开了熟悉的舒适区。”他顿了顿,声音诚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疑问,甚至担忧——从零开始,到底有多难?启明的决心能持续多久?资金、资源,能不能跟得上?”

  他话音落下,台下几位核心骨干彼此对视,微微点头。李振华教授率先开口:“周董,我不讳言,从指令集架构开始设计CPU,投入大、周期长、风险极高。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壁垒,还有专利墙和国际巨头的生态垄断。您说的‘不计成本投入’,具体是怎样的规模和时间表?”

  周明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回避:“李教授问到了根子上。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启明未来大部分的资金,都是会流向研发,首期五十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用于未来三年的基础研发和流片。这笔钱,不动集团主营业务现金流,是独立预算,专款专用。”他语气斩钉截铁,“如果不够,我会继续追加。这不是短期投资,我已经做好了十年不盈利,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市场占有率,而是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技术自主权。”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五十亿!十年!这两个数字所带来的份量,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紧接着,GPU团队的负责人刘健博士,那位从AMD挖来的技术大牛,眉头微蹙地补充:“周董,光是资金还不够。EDA工具、IP核授权、甚至高端光刻机的获取……这些都是现实难题。我们很可能面临‘有钱也买不到’的局面。”

  “那就自己造!”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EDA工具,我们从开源和自研两头并进,我们已经有相关的团队在攻关基础框架。IP核,能买则买,买不到就绕开,或者联合国内高校、研究所联合开发!至于光刻机……”他目光锐利如刀,“我们现在可以依靠外部代工,但长远看,必须布局!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但启明愿意做那个最先投入、最先试错的探路者!”

  半导体材料专家王淼总工沉吟片刻,声音沉稳地开口:“周董,基础材料的研发,见效更慢,失败率更高,可能投入巨大最后也只是积累了一堆‘此路不通’的经验。您能接受吗?”

  “能!”周明回答得毫不犹豫,“王总工,失败是成功的成本。在基础领域,尤其是材料,我希望中心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失败数据库’。每一次失败的配方、每一次不成功的工艺参数,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启明绝不会以短期成败论英雄,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铺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存储芯片领域的赵敏工程师,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也提出了她的顾虑:“周董,内存和闪存市场已经被巨头瓜分,价格战激烈。我们即便做出来,成本和性能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和国际大厂竞争。”

  “赵工,你说得对。”周明点头,“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初期,我们不追求最顶尖的制程和性能,先从满足自身需求、特定领域应用开始,比如工控、军工、服务器特定模块。用自家的电脑和服务器,先行试用、迭代优化。启明庞大的硬件生态,就是你们最稳定的内部市场和试验田!先活下去,再图超越。”

  他环视全场,看着每一位脸上带着思索和犹疑的专家,声音放缓,却更加有力:“各位,我知道前路艰难。但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正是为了做最难而正确的事吗?启明不是一时兴起,我的决心,会用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无条件的资源支持、以及最长远的耐心来证明。”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我不是要大家立刻拿出成果给我看。我要的,是三年、五年、十年后,当我们再回看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撑起中国科技产业的参天大树!这条路,启明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请大家,与我同行!”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坦诚了困难,也指明了方向,更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承诺。会议室里原本那些细微的担忧和疑虑,渐渐被一种更加坚定的决心所取代。几位提问的专家纷纷点头,眼神中的光芒愈发闪亮。

  倪鸿钧深吸一口气,代表众人表态:“周董,有您这番话,我们就吃了定心丸。技术上的山,再高,我们一寸一寸啃!只要大后方稳固,我们前线拼杀的,绝无二话!”

  “对!绝不辜负周董和启明的期望!”众人纷纷应和,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周明看着眼前这群即将肩负起历史使命的精英,心中激荡。他知道,真正的攻坚战,此刻才算是真正拉开了序幕。

  会议结束后,周明单独留下了倪鸿钧和贾擎龙。

  “鸿钧,”周明看向倪鸿钧,“这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操作系统,是从零到一的突破。你的任务最重,也最核心。不要有顾虑,不要怕失败,需要什么,直接向我和雨辰提。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集中所有精力,攻克桌面级操作系统,为未来的星辰电脑装上‘中国魂’!”

  倪鸿钧重重点头,眼神坚定:“周董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周明又看向贾擎龙:“擎龙,你先给鸿钧做副手,全力辅助他,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底层的每一个细节。但同时,你的眼睛要看向更远的地方。”他压低了声音,“我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可以放进口袋的‘微型电脑’,它的系统与桌面系统同源,但更需要为移动、触摸、低功耗、随时在线而生。时机成熟时,你要能立刻拉出一支队伍,独立负责那个方向的开发。”

  贾擎龙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如同嗅到猎物气息的猎豹,沉声道:“明白!周董,我会尽快吃透底层,绝不会耽误未来的计划!”

  “操作系统,必须闭源。”周明最后强调,语气不容置疑,“不是不开放,而是在初期,我们必须掌握绝对的控制权。从内核到驱动,从UI到应用框架,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安全的闭环生态。就像…就像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堡,城墙之内,规则由我们制定,这样才能保证体验和安全。未来,或许会开放一些接口,但核心,必须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倪鸿钧若有所思,随即郑重点头:“我明白您的意思。闭源虽然前期生态建设更难,但对于打造极致体验和确保安全可控,确实是更优选择。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交代完毕,周明让两人离去。

  夜幕悄然降临,研发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勾勒出建筑精美的轮廓,园林景观在灯光下显得静谧而富有未来感。周明和苏雨辰并肩漫步在中心内部的道路上。

  “真美啊。”周明轻声感叹,呼出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中形成淡淡的白雾,“谁能想到,这片土地下,正在孕育着可能改变国家产业格局的力量。”

  “是啊,”苏雨辰同样心潮澎湃,“能参与到这样浩大、伟大的工程里,是我的荣幸。压力巨大,但…干劲更足!”

  周明停下脚步,看着苏雨辰,神色无比认真:“雨辰,这里,鹏城研发中心,是启明现在,也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最核心、最不能出错的地方。我会时刻关注这里的进展,资金、资源、政策,我会全力保障。但具体的技术攻坚、团队管理、日常运营,我就全部拜托给你了!”

  苏雨辰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郑重承诺:“周总,您放心!只要我苏雨辰在一天,就一定钉在这里,看着咱们的‘中国芯’,‘中国系统’,从这里走出去!”

  两只手在灯光下紧紧握在一起,承载着无限的重量与期望。

  周明抬头,望向南方深远的夜空。作为一个重生者,他亲眼见过后世那些“卡脖子”的痛,那些无端的刁难与制裁是如何扼住一个崛起大国的咽喉。

  这一次,他回来了。

  他要提前二十年,布下这枚重棋。

  他要让这片土地诞生的科技之光,照亮自主可控的前路。

  他要让未来的中国,从操作系统到硬件,从软件到生态,都能昂首挺胸,再无惧任何风雨。

  鹏城微凉的夜风中,周明,这个有幸重活一世的汉子,终于将自己魂牵梦萦、最想做的事情,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97:还当舔狗?世界首富不香吗!
  http://www.bixia5.cc/book/10545/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