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第二百八十八章 定北城,两族共同的家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二百八十八章 定北城,两族共同的家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殿内,落针可闻,只有压抑的呼吸声.....

  “念尔等迷途知返,愿献家资以助国战,其心可悯,其行可嘉。”李世民的声音略缓,“然功是功,过是过。”

  “尔等族中子弟,凡有才学并愿为国效力者。”

  “经吏部,兵部考校,朕自当量才录用,既往不咎。”

  “但族中产业、田亩,需按律清丈,依法纳税!”

  “若有再敢行兼并、隐户、操纵物价、把持选官等诸多不法之事……”说到此处,李世民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寒风刮过殿宇,“朕的刀,还利着!”

  “届时被推平的,可就不只是崔家的祖祠了!”

  “谢陛下隆恩!”

  “陛下万岁!”

  “万岁!”

  “万!万!岁!”地上跪着的世家代表们如蒙大赦,感激涕零地叩拜山呼,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无比的恭顺!

  尤其那“既往不咎”四个字,如同天籁之音。

  虽然献出家产,而且还要接受监管,如同割肉!

  但比起崔家那彻底覆灭、祖祠被推的惨烈下场!

  这已经是天壤之别!

  “太子!”李世民目光转向李承乾。

  好的,这是按照您的要求,将每个句子单独列为一段后的文本:

  “新军府库筹备事宜,之前一直由你全权督办!”

  “朕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法子!”

  “一月之内,北征大军所需粮秣、军械、被服、药材,必须齐备!”

  “若有延误,唯你是问!”

  旨意斩钉截铁,带着对储君的信重和殷切期望。

  “儿臣领旨!”

  “必不负父皇重托!”

  李承乾昂首挺胸,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自信光芒。

  世家低头,朝堂肃清,此刻正是他大展拳脚、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

  更何况,经过此前的争斗,东宫一直处于上风。

  甚至在赵牧和那位叫秦朗的协助下,新军府库需要筹集的粮草军备,也本就已经筹集了大半,余下的.....

  哼哼!

  李承乾目光灼灼望向此刻犹如鹌鹑一般的世家之人。

  ......

  朝会散后,长安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形的、高效运转的动力。

  政令之畅通,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再没有世家门阀的明枪暗箭、阳奉阴违。

  东宫的令谕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各部衙署,并得到了最彻底的执行。

  户部官仓,粮秣如山

  户部衙门灯火彻夜不息。

  算盘珠子拨得震天响,如同急骤的雨点。

  尚书戴胄亲自坐镇。

  一道道加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地粮仓。

  江南道。

  苏州、杭州、扬州等大港码头,一袋袋雪白的稻米、黄澄澄的粟米,被赤膊的力夫喊着号子,如同蚂蚁搬家般扛上巨大的漕船。

  河道上,千帆竞发,桅杆如林。

  满载着帝国生命线的船队,在官船的护航下,昼夜不息地逆流而上,驶向长安。

  中原粮仓。

  洛口仓、回洛仓、河阳仓……

  这些帝国命脉所在,沉重的仓门轰然洞开。

  堆积如山的粮食被迅速清点、装车。

  官道上,运粮的车队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头。

  沉重的车轮碾过黄土官道,留下深深的车辙。

  押运的府兵盔甲鲜明,警惕地注视着四方。

  而在世家盘踞之地。

  荥阳郑氏庞大的车队最先抵达长安西郊仓场。

  郑家的管事郑福,一个往日里眼高于顶、鼻孔朝天的角色,此刻却佝偻着腰,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对着东宫派来督粮的詹事府主簿李安期点头哈腰:“李主簿,您请.....您请过目!”

  “这是我家主人献给朝廷的第一批粮食!”

  “粟米五万石,稻米三万石,还有三万贯钱帛用于采买军需!”

  “后续还有两批,定在五日内送到!”

  “绝不敢误了太子殿下的大事!”

  “还请主簿在太子殿下面前……多多美言!”

  他身后,郑家的仆役们小心翼翼地卸着粮袋,大气都不敢出。

  范阳卢氏的船队紧随其后,在渭河码头卸货。

  卢家二爷卢承业亲自押送。

  这位曾经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此刻面色憔悴。

  对着工部负责接收的官员,姿态放得极低。

  言语间满是谦卑与惶恐,生怕有丝毫差池。

  长安城内。

  原本被世家暗中操控、囤积居奇的各大粮行,此刻大门敞开。

  掌柜伙计们战战兢兢地配合着户部官员清点存粮,以平价售予官仓,再无人敢耍半点花样。

  短短十余日,长安城内外新建的巨型仓场便已堆满!

  一座座粮山拔地而起。

  苫盖着防雨的油布,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色泽。

  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特有的清香,混合着泥土与汗水的味道。

  负责守卫的羽林军士卒,望着这前所未有的充盈景象,胸膛也不由自主地挺得更直。

  兵部的武库。

  兵部辖下的军器监、甲坊署、弩坊署,成了帝国最繁忙、也最炽热的地方。

  渭水河畔的军器监,更是数十座巨大的淬火炉日夜燃烧。

  炉火将半边夜空映得通红。

  赤裸着上身、肌肉虬结的匠师们,在灼热的气浪中挥汗如雨。

  沉重的铁锤敲击在通红的铁胚上,发出震耳欲聋、富有节奏的“叮当”巨响,火星四溅如雨。

  淬火时“嗤啦”的白烟升腾,带着浓烈的铁腥味。

  流水线上,刚刚锻打成型、泛着幽蓝寒光的横刀刀胚、长槊槊头、精钢三棱箭簇被迅速传递、打磨、开刃。

  城西,甲坊署巨大的工棚内弥漫着皮革、桐油和铁锈混合的浓烈气味,硝皮匠人熟练地处理着坚韧的牛皮。

  缀甲工匠如同精密的机器,将一片片打磨光滑的铁甲叶,用坚韧的皮绳串联、铆接,制成坚固的明光铠、山文甲。

  沉重的铁甲部件堆积如山,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弩坊署这里倒是相对安静,但气氛同样紧张。

  匠师们全神贯注地校准着强弩的望山,测试着弩臂的弹力,为一张张威力巨大的伏远弩、擘张弩装上坚韧的牛筋弦。

  精密的弩机部件被油布仔细包裹,等待组装。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牛筋和油脂的味道。
  http://www.bixia5.cc/book/10757/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