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第四百三十八章 钱荒骤起,赵牧妙策议飞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四百三十八章 钱荒骤起,赵牧妙策议飞钱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然而,对于赵牧而言,仅仅被动防御,绝非他的风格。

  守,从来都是为了更好的攻。

  次日,他屏退左右,独坐书房。

  铺开一张质地普通的宣纸,亲自研墨,提笔写下一封短笺。

  他笔迹摹仿的是某种焦急而又故作隐秘的商人手笔,略显潦草却又细节周到。

  信中内容大致是:

  惊闻苏氏旧案似有转机,当年有忠仆冒死带出的关键证物,并非外界传闻的账册书信,而是一枚刻有前朝宫内密文的双鱼玉珏,疑藏于江南姑苏城外慈航斋荒废的旧书库某处经卷夹层之中,望速查证,迟恐生变!

  写罢,他用特殊药水稍稍处理了纸张边缘,使其看上去略显陈旧泛黄,仿佛辗转多人之手。

  随即,他轻轻叩了叩桌面。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角落,正是夜枭首领。

  “将这封信,”赵牧将短笺递过去,嘴角含着一丝冰冷的嘲弄。

  “不小心遗落在崔家在平康坊经营的翠华楼天字三号雅间,那通常是崔家旁支子弟宴饮之所。”

  “要让他们的人能偶然捡到,看起来像是不慎从某位急切的信使身上掉落的。”

  “属下明白。”

  夜枭首领接过信,声音嘶哑低沉。

  “崔家对此等陈年秘辛最为热衷,犹如饿犬嗅到肉腥。”

  赵牧淡淡道。

  “一旦得此线索,必会如获至宝,宁可信其有。”

  “江南路远,慈航斋荒废多年,藏书浩如烟海,够他们派出精锐人手,好好地,秘密地查上一阵子了。”

  这是一出精妙的“调虎离山”兼“疑兵之计”。

  无论崔家最终是否相信,或能否找到那枚子虚乌有的玉珏,他们都必然要派出得力人手南下验证,这无疑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人力。

  如此一来,不仅云袖眼前的危机立解,更能将崔家的视线引向错误的歧途,白白消耗其精力。

  夜色再次温柔地笼罩山庄。

  水榭中,烛火昏黄。

  云袖怀抱琵琶,试着拨动琴弦,指尖却依旧有些冰凉。

  白日里,她隐约感觉山庄内的守卫似乎森严了许多,巡逻的次数明显增加,阿依娜姑娘下午来看她时,言语间也多了几分宽慰与陪伴,却又不明说缘由。

  她并非愚钝之人,那份萦绕心头的不安预感,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清晰。

  她悄然抬眸,越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望向主院书房的方向。

  那里灯火通明,窗纸上映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依旧如磐石般稳定,仿佛外界一切风浪都无法撼动其分毫。

  不知为何,仅仅是望着那剪影,她心中那莫名的惶惑便奇异地平息了几分,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悄然包裹了她。

  指尖下的曲调,不知不觉间,竟又重新连贯起来,虽不复往日明媚,却如月光流淌,潺潺淙淙,虽然依旧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轻愁与迷茫,却不再零落刺耳。

  她轻轻弹奏着,将自己未曾宣之于口的忐忑,感激与一丝隐秘的依赖,悄然融入了这静谧夜的琴声之中。

  书房内,赵牧并未看向水榭方向,但他聆听着那逐渐恢复平静和谐的琵琶声,一直虚悬的,捻着黑玉棋子的手指终于稳稳落下。

  “啪”的一声清脆微响,落在纵横交错的棋枰上,斩钉截铁,落子无悔。

  ……

  时间过的飞快。

  随着李承乾在赵牧的相助下新政改革越来越深入,定北城那边越来越稳定,整个西域商道也变得愈加繁荣。

  而大唐国立,也可谓是蒸蒸日上。

  可就在这种原本因该普天同庆的时候……

  长安东西两市却悄然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焦灼气息。

  这焦灼并非源于货品短缺,恰恰相反,无论是丝绸绢帛,米粮茶叶还是铁器牲畜,货源都算充足。

  问题出在了交易的本身上......缺钱!

  不是缺那种堆满库房,用于大宗赏赐和军费开支的金银绢帛,而是缺市面上流通的,最基础的铜钱。

  “秦老爷”再次来访龙首原时,脸上早已没了前几日谈论棉花丰收和新报成功的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忧虑。

  他甚至没太多寒暄,坐下便重重叹了口气。

  “赵小友,这次麻烦大了,是钱上的麻烦!”

  他揉着额角,眉头拧成了疙瘩。

  “你可知道,如今长安市面上,铜钱快比货还金贵了!”

  “不是没钱,是钱都藏起来了,或者说,流转不动了!”

  他详细解释。

  说是因去岁对薛延陀用兵,今岁推广棉花,兴修水利等,朝廷支出浩大,加之世家大族惯于囤积铜钱,熔铸铜器,导致市面上流通的“开元通宝”急剧减少。

  商人贩运货物至长安,卖出后却难以兑换到足够的铜钱进行下一轮采购,交易近乎停滞。

  漕运而来的江淮物资堆积在码头,只因商户无法及时结算货款。

  小民更是叫苦不迭,工钱难以支取,市面交易甚至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若此风蔓延,必将动摇国本。

  “陛下为此忧心如焚,召集户部,太府寺官员连议数日,无非是开源节流的老生常谈。”

  “开源?新开铜矿远水难救近火,且易引发民变。”

  “节流?朝廷用度岂能骤然紧缩?”

  “至于让世家吐出囤积的铜钱,更是难如登天!”

  李世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力感。

  “再这般下去,只怕市面萧条,民怨滋生,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就要毁于这钱荒之手!”

  赵牧静静聆听,手指无意识地划过茶杯边缘。

  这个问题,触及了封建时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痛点......货币流通。

  他沉吟片刻,并未急于给出答案,反而问道:“秦老哥,如今大宗贸易,尤其是南北商贾之间的交易,如何结算?总不能每次都拉着几大车铜钱上路吧?”

  李世民一愣,道:“大多还是依靠绢帛,或是信誉好的大商号开具的收据,欠条作为凭信,但绢帛价值不定,易于损毁,而商号欠条又各有规矩,难以通用,且一旦商号倒闭,便成一纸空文,风险极大。”

  “因此多数时候,还是得依赖实实在在的铜钱。”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http://www.bixia5.cc/book/10757/5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