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准备推行报刊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有了充足的纸张供应,活字排版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萧德言闻讯匆匆赶来时,正见到东宫偏殿内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空气中弥漫着新纸的草木清香和浓郁墨味,数十名工匠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一排排活字盘被熟练地检字排版,刷上墨汁,覆上那略显粗糙却平整坚韧的新纸,用压板一压,再揭开时,清晰整齐、带有标点符号的文字便跃然纸上。

  印好的书页被迅速收集、晾干,另一批人则负责校对、装订。

  一本本散发着温润光泽的《农书》正以他从未想象过的速度被“制造”出来,堆叠成小山。

  萧德言怔在了门口,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

  他看到了自己耗尽半生心血,走访田畴阡陌,请教老农巧匠,一字一句斟酌修订的书稿,此刻正从一卷卷孤本手稿,化身千百,成为触手可及的实体!

  那不仅仅是文字,那是能让万户增产、能让百姓饱腹的智慧结晶!

  一位工匠将一本刚刚装订好,还带着体温的《农书》递到太子手中。

  李承乾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点头,转身便看到了激动得难以自持的萧德言。

  “萧先生,你来得正好!”李承乾笑着将书递过去,“看看,这便是活字印刷之术,配上新纸,印出的《农书》!”

  萧德言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本书。书页的触感略带粗糙,却厚实有力;

  墨迹并非尽善尽美,个别字偶有模糊,但整体清晰异常;尤其那一个个小巧的标点符号,穿插于文字之间,使得文句段落层次分明,读来毫不费力。

  他翻到自己精心绘制的农具图谱那一页,虽然线条不如手绘精细,但形状比例准确无误,关键部位还有文字标注,一目了然。

  “殿下…殿下…”萧德言抬起头,眼眶已然湿润,声音哽咽。

  “老臣…老臣从未想过,拙作竟能有如此…如此面目!能如此快地…惠及天下!此乃万民之福,苍生之幸啊!”

  他捧着书,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深深一揖到地,“臣谢殿下再造之恩!”

  李承乾连忙扶起他:“先生言重了!先生半生心血,藏之深山岂不可惜?孤不过是借工匠之手,使其得以广传罢了。此书之功,首在先生。”

  他语气转为郑重,“孤已决意,即刻开印三千册!

  首批成书,将迅速分发至京畿各县衙、义学、司农寺下属各仓屯,并命各地组织乡老、里正学习,广为传抄宣讲。务求今岁春耕,便有更多农户能依此而行!”

  萧德言激动得胡须都在抖动!

  以往若用雕版,刻印三千册耗时耗力耗财,几乎不可想象,而如今,看着这飞速运转的工坊,他毫不怀疑太子能迅速达成目标。

  “不仅如此,”李承乾眼中闪烁着更深远的光芒。

  “待京畿试行有效,孤会奏请父皇,将此法推广至全国各道。

  届时,先生之《农书》,将成为我大唐官定的农事指南,与曲辕犁一同,造福于四海黎民!”

  想象着那幅场景,萧德言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多年伏案的辛劳在此刻得到了远超期待的回报。

  他再次深深行礼:“老臣…定当竭尽所能,协助殿下,推广农书,不负殿下厚望!”

  李承乾又嘱托了萧德言几句关于《农书》分发宣讲的注意事项,便马不停蹄,即刻派人前往中书省和门下省,召请房玄龄与魏征至东宫议事。

  不多时,两位重臣相继到来。房玄龄神色温和,目光中带着探究;魏征则一如既往的面容严肃,步伐沉稳。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二位相公不必多礼,请坐。”李承乾开门见山,示意内侍将两份刚刚装订好、墨香犹存的《贞观民报》创刊号样刊分别递给二人。

  “此乃东宫试办的《贞观民报》样刊,请二位过目。”

  房玄龄和魏征接过报纸,立刻被其新颖的形式所吸引。

  他们快速翻阅着,目光扫过头版的陛下谕旨与解读、二版的春耕盛况报道、三版的农桑知识以及四版的士子诗文。

  那清晰的排版、陌生的标点符号,尤其是这远超想象的出版速度,都让两位见多识广的宰相心中暗惊。

  房玄龄抚须沉吟,率先开口:“殿下,此报内容详实,排版清晰,尤其这标点之用,确能使文意豁然开朗。

  活字印刷与新纸之术,竟已精进至此,实乃社稷之福。

  然则,臣有一问,如此一份报纸,所费几何?殿下打算定价多少发售?”

  这正是关键所在,魏征也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承乾,等待他的答案。他们深知,价格将直接决定这份报纸的受众和影响力。

  李承乾早已胸有成竹,他伸出两根手指,缓缓说道:

  “得益于新式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成本已大幅降低。孤意已决,《贞观民报》每份售价——一文钱!”

  “一文钱?!”

  饶是房玄龄和魏征久经风浪,也被这个价格惊得愕然片刻。

  一文钱,不过一枚最普通的开元通宝,在长安甚至买不到半块胡饼!

  这个价格,几乎等于白送!

  “殿下!”魏征立刻皱眉,直言不讳,“此举是否过于草率?虽说成本降低,但人工、物料、运输,皆需费用。

  定价如此低廉,恐难以为继,长久下去,岂非成了东宫乃至朝廷的沉重负担?且价值过低,恐反惹人轻视。”

  房玄龄虽未直接反对,但眼神中也流露出类似的担忧。作为宰相,他必须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

  李承乾似乎早料到会有此问,他从容解释道:“老师所言甚是,若按常理,确难维系。

  然此报非为牟利,乃为宣达政令、教化百姓、沟通上下之利器!其利在社稷,在长远,而非区区铜钱。”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大唐疆域图前,声音沉静而有力:“二位试想,若一份报纸只需一文钱,长安城内,多少工匠、学徒、商贩、乃至略有余财的农户能买得起?”

  …………
  http://www.bixia5.cc/book/11058/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