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今赐天子剑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过了良久后,帐内的庆贺声才渐渐停息下来。待庆贺声停歇后,一阵讨论声在帐内响起。
众臣开始讨论起,对赵德秀的封赏问题。
唐末以来凡是英明的统治者,都对“有功必赏”四个字看的很重。
前面已论过赵德秀的功,当下自然该讨论封赏一事。
而当世对将领的封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权、地位、钱财”。
钱财方面的封赏倒是好说,壶关的府库任赵德秀自行处置即可。
至于实权方面,大多还得看赵匡胤的圣心独裁,众臣们能讨论的唯有“地位”方面。
赵德秀目前的官位是澶州防御使,爵位是太原郡侯。
经过一番讨论后,众臣大多认为可以将澶州防御使升为澶州节度使。
当这一建议渐渐成为主流时,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人正是沈义伦。
沈义伦认为应当对赵德秀的爵位进行升赏。
有这番建议,沈义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从防御使升为节度使,看起来地位上升,可其他方面对赵德秀的益处不大。
赵德秀的澶州防御使,因“拥立首功”,在昔日的封赏诏书中,赵匡胤明文写着“开府建牙于澶州”这七个字。
这七个字足以让赵德秀,现在就实际上拥有着大多数节度使的权力。
将赵德秀升为节度使,除去俸禄增加一些外,旁的对他再无任何好处。
而要是在爵位上对赵德秀进行封赏,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近几月来随着中枢的稳定,朝野上下多有建言“广封宗室”的。
这一建言对大宋的社稷有巩固之效,赵匡胤不久后一定会采纳。
“广封宗室”这一国策是大势,沈义伦不会妄图抵挡。
可沈义伦认为“广封宗室”的同时,应适当提高赵德秀的位分,让赵德秀的爵位始终是“宗室之首。”
这样一来,赵德秀在大宋皇室的特殊地位将会一直显露人前,这才是对他有益的事。
沈义伦提出建议后,石守信忍不住懊恼拍腿——他刚刚怎么没想到呢?
而沈义伦的建议,正好说到了赵匡胤心坎中。
可赵匡胤并未着急下决定。
赵匡胤伸出手,止住了帐内愈演愈烈的讨论声:“叛贼未灭,何意先讨论封赏一事?”
身为天子,赵匡胤此话一出,帐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见帐内恢复安静后,赵匡胤接着说道:
“朕今日召汝等来,乃是要汝等商议一番新的平叛方略,至于其他事都暂且放放。”
赵匡胤的话,成功将帐内众人的心思重新引导到平叛大事上。
“先前诸军皆以为,当猛攻叛军大营。
朕忧心于诸军死伤太众,另先前曾令太原郡侯率奇兵前往潞州,才一直悬而未决。
今潞州军情已至,方才石将军说的对,若太原郡侯能再一鼓作气拿下上党,则贼军将不攻自破。
这样一来,我军死伤甚少矣!
朕有意让我军继续与贼军相持,以待潞州新的军情。
若太原郡侯不利,我军再行雷霆之势攻打叛军大营,诸位以为如何?”
先前赵匡胤派赵德秀领兵前往潞州,为的是乱李筠之心,这点是重要,可谈不上能让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赵德秀已展露出军略,宋军更有壶关为依托无忧后路。
在这两点基础上,原本派去潞州的那支奇兵,已悄然间握住了讨灭这场叛乱的胜机。
得益于方才石守信的良好铺垫,赵匡胤的想法,引得帐内众臣大多认可。
以赵匡胤的权力,他并非不可乾坤独断,可高明的政治家,是善于引导大势为己用的。
何谓大势——说简单点便是“共同利益”。
身为大宋的官员,他们本质上都是大宋的利益集团。
而禁军是大宋社稷的定海神针,亦是他们自身利益的最有力保障。
有时为守护利益,战争必不可免。
可要是能有机会,在守护利益的同时让付出更小点,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陛下英明!”
众臣的这一句话,代表着他们愿意支持赵匡胤新的方略。
得到了众臣的支持后,赵匡胤的脸上露出笑容。
“拟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潞州凡有愿心向王化者,不论过往,太原郡侯可酌情用之,无须事事请奏,以免耽误战机。”
赵匡胤口谕一出,帐内众臣皆惊——这一权力?
惊讶的情绪并未持续太久。
众臣一想到赵德秀要率孤军,在潞州腹地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他们就理解了赵匡胤的做法。
待帐内的翰林学士拟好诏书,盖上玺印后,赵匡胤示意翰林学士将诏书交到吕端手中。
吕端接过诏书后,赵匡胤便站起身来。
赵匡胤一起身,帐内众臣的注意力就都聚焦在他身上。
赵匡胤从身后剑架上取过他的佩剑,于众臣的注视下,他来到吕端身前将佩剑递到他身前。
“潞州一州生杀,皆在此剑!”
佩剑为诛,诏书为赦,潞州地域,一诛一赦,将皆自赵德秀出。
赵匡胤当众吐露的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期盼意味,是不加掩饰的。
吕端心怀激动地替赵德秀,恭敬的接下天子佩剑。
“臣定会将今日陛下所言,如实带至郡侯耳中!”
众臣中的楚昭辅看着赵匡胤的举动,他刚睁开的眼睛,再次重重地无奈闭上。
“叛贼未灭,...”
想起赵匡胤方才的话语,再结合当下赵匡胤的行为,楚昭辅心知肚明。
赵匡胤不是在拒绝给赵德秀赏赐,他是在等赵德秀立下平叛首功的那一日。
赵匡胤是要让赵德秀升迁的每一步,都坚如磐石!
...
数百里外的壶关城中,赵德秀看着对面的卢多逊,眉头紧紧拧了起来。
他疑惑地问道:“你是说这几日来,我们派去的使者都被遣送回来了?”
面对赵德秀的疑惑,卢多逊沉重得点了点头。
之前他派出的使者,各地县令虽不说纳头便拜,但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可最近几日陆续有使者回来汇报,说是各地县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好似在一夜之间,潞州各地县令都换上了一副赤胆忠心。”
卢多逊做出了一形象的比喻。
赤胆忠心?
听完卢多逊的比喻后,赵德秀轻笑一声,心中充满怀疑。
这是五代乱世中的潞州,又不是三国中的季汉,哪来那么多赤胆忠心?
事出反常必有妖!
http://www.bixia5.cc/book/11079/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