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红楼大官人 >第十二章 无为有处有还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十二章 无为有处有还无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贾雨村是半夜醒来的,张月如守在他身边,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贾雨村清醒之后,很快就想起了张月如昨天情急之下喊得那句话,这确实是个大麻烦。

  自己的那场戏,赌的是人们的思维惯性。被他化妆冒充了几天后,不会想到返老还童的人其实一开始就是假的。

  但以林如海的聪明,若是知道那句话,未必就不会生疑,从而去查自己的根底。

  就算林如海感念自己帮他报仇,保护他女儿,不会揭穿自己,但也肯定不会冒险向皇帝说什么了。

  难道自己精心谋划的路,刚一起步就被迫中断,只能顶着贾雨村的名头,继续当家庭教师了?

  装神弄鬼费苦心,假药终归不如真。出师未捷身先软,常使英雄泪满襟。

  怨只怨眼前趴着的女人,关键时刻,你叫一声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怪你。可你叫那么大声干什么?你不知道会坏事儿的吗?

  张月如睡梦中流下一滴泪来,喃喃的说着梦话:“甄大哥,小心……”

  贾雨村无奈的坐起来,拍了拍张月如的肩膀:“你记住,甄大哥死在风浪里了,以后只有贾大哥。”

  张月如醒了,随即惊慌的站起来:“老爷,我知道我说错话了。怎么办啊,咱们逃吧……”

  贾雨村摇摇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当时场面混乱,雪雁都快吓晕过去了,王嬷嬷又耳背。

  就算林小姐听到了,你就说只喊了‘大哥’便是。那般情况下,未必就能听清。”

  张月如咬着嘴唇:“我以后只叫你老爷,不叫大哥了,就肯定不会出错了。”

  天亮后,林如海来看望贾雨村,见他已无大碍,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雨村兄,此次你帮我报仇,又救护小女,大恩不言谢,弟已为兄筹谋起复之事,且尚有一事相求。”

  贾雨村松了口气,看来林黛玉或是没听清,或是没当回事儿,总之林如海应该是不知道。

  “林公有话尽管只说,你我经此一事,也非一般交情了,但有所命,莫敢不从。”

  林如海微微点头:“雨村兄,贱荆去世后,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如今看江南境况,未必平安。虽赖兄之力,擒凶破贼,但只怕另有变故。

  岳母家中,乃国公府邸,且在京城首善之地,小女在岳母家中,必然比此地安全许多。

  弟皇命在身,无诏不可擅离。故而想辛苦雨村兄,且待几日,京中有了消息,便护小女一同进京。”

  贾雨村心里暗叹,看来林黛玉终究是要进贾府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可强违。

  而且林如海的担忧确有道理。如今与奸商勾结的盐枭虽然被抓,但也难保有漏网之鱼。

  林黛玉在贾府虽然未必会开心,但总是安全的,比呆在林如海身边好很多。

  接下来的数日中,贾雨村一边养伤,一边继续教林黛玉读书。

  他在前世做中药生意,为了把家传医术发扬光大,发家致富,对古代文学也下过一番功夫。

  有人可能觉得这两件事儿不挨着,其实大谬不然。这在商业上属于文化互动。

  就像算命的最好带着墨镜,说相声的最好穿着大褂一样,搞中药的最好带点古风,更让人信任。

  随口引用两句古人的话,来说明自己的中药阴阳调和,可信度总比违背祖宗的决定更高一些。

  所以贾雨村的文学水平虽然未必能有原主那么高,但讲讲四书五经还能勉强应付。

  更何况他毕竟看过后世许多大家的理论,其中总有一些振聋发聩,超越时代的思想,反而让林黛玉觉得十分新鲜。

  不过贾雨村发现林黛玉不是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儿,还时不时的瞟自己两眼。

  一副欲言又止,似笑非笑的表情,一点也不尊师重道,和第一次见面时截然不同。

  不过贾雨村心里也没底,不敢严管课堂纪律,俩人一个心不在焉地教,一个心不在焉地学,倒也平安无事。

  过了几日,林如海拿着一张中旨和一个腰牌来找贾雨村,眉宇间似喜似愁。

  “雨村兄,朝廷批复了我的奏折。当今下了中旨,说你协助破案有功,准恢复官身。

  暂以巡盐副使的身份回京复命,待入京后代我面圣,详述此案根由,之后再行正式授职。”

  贾雨村接过腰牌,是一块玉石所制,十分精巧,正面刻“御史台”,反面刻“巡查”,上无品级,便知是朝廷临时灵活委派所用。

  巡盐史本无副使,朝廷给这个名号,自然是为了让他回京替林如海汇报时能名正言顺。

  贾雨村拱手:“林公恩情,贾雨村铭记于心。他日必当厚报。护送小姐之事,自是义不容辞。

  只是进京之前,我想把月如送回家中。她照顾我多日,我自当言而有信。”

  林如海诧异道:“以弟观之,月如姑娘对兄颇有情义,何不携之入京,也好照顾一二?”

  贾雨村淡然道:“江南与京城,一南一北,千里之遥。故土难离,何必强人所难。”

  林如海默然点头,觉得贾雨村当真是君子之风。当今世上,谁会如此在乎奴仆的心思感受?

  便是自己,自认忠义仁厚,却也只是对奴仆生活上宽松一些罢了,哪有心思去考虑她们愿或不愿?

  转念又想到女儿同样未离开过江南,如今千里奔波,寄人篱下。

  虽然岳母必然疼爱,终不如父母身边自由随意,女儿心思又重,难免受些委屈,不禁又是一阵心酸。

  “雨村兄,若你能在京为官,可多照拂小女一二。小女心思虽重,对你却颇有敬重的。”

  贾雨村正色道:“这无需林公多言,林公一家待雨村犹如家人,雨村岂敢稍有忘怀?”

  林如海发了会儿呆,忽然想起什么:“兄若要送月如姑娘回家,水路刚好路过姑苏。

  内子葬在姑苏祖茔内,小女一直想回去扫墓,我都不得分身。

  这一去山高路远,不知几时才回,可顺路带小女回去先扫墓,再沿水路上京便是。”

  贾雨村点头,招呼张月如收拾东西。张月如表情怅然,不知悲喜,只是默默收拾。

  另一边林黛玉洒泪辞别林如海,带着雪雁、王嬷嬷一同上路,坐在后船上。

  盐捕捕头铁奎,正好要请假回京探亲,林如海顺水推舟,让他带上几名盐捕一同护送。

  贾雨村本来提议让那两个功夫好的长随跟一个去,但两个长随都说伤势未愈,不便出行。

  林如海也不勉强,贾雨村身为客人,更是不会说什么,只是和林如海相对一笑,不再提及。

  时已初冬,寒风瑟瑟,林如海站在码头上,看着两艘船越去越小,心中一片凄凉。

  公门一入深如海,细雨村前望旧台。飞鸟林中无玉带,金钗何必雪里埋。
  http://www.bixia5.cc/book/11185/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