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党校开学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秋意初染,天空是那种澄澈高远的蓝。

  省委党校的大门外,红旗招展,庄严肃穆。

  郑仪拎着行李,站在那道巨大、厚重的铁艺雕花大门前,深深吸了一口气。

  眼前的景象与他想象中的“学校”截然不同。

  没有喧嚣的学生,没有纷乱的自行车流。

  开阔的道路两旁是精心修剪、四季常青的松柏,枝干遒劲,沉默地指向天际。

  巨大的草坪如同厚实的绿毯铺展在中心建筑群的前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视线所及之处,是一栋栋风格统一、庄重典雅的建筑,米黄色的墙体,深红色的坡顶,规整的窗户,以及屋顶上那代表“实事求是”精神的鲜红党徽。

  门岗的警卫身着笔挺的制服,帽檐下的眼神锐利而专业。

  仔细查验了郑仪的报到通知和工作证,一丝不苟地登记信息后,才抬手放行。

  整个过程无声、高效,带着严格的程序感和纪律性。

  “郑仪同志?”

  一个穿着整洁白衬衫、黑西裤,胸前别着党校工作人员徽章的年轻男子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热情笑容,却又不失分寸。

  “欢迎来党校学习!我是负责学员对接的小王。请跟我来,先到行政楼办理报到手续。”

  郑仪点头致意:

  “麻烦王老师了。”

  “客气了,应该的。”

  小王接过郑仪手中的行李箱拉杆,一边引路,一边自然地介绍:

  “这是我们的主校区,教学、住宿、餐饮、文体活动都集中在这里,很方便。那边是综合教学楼。”

  他指向最前方一栋气派的大楼。

  “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都在那边。图书馆可是我们的宝库,待会儿学员卡办好就能借阅。”

  他步伐不快,让郑仪能看清沿途的环境。

  “这边是学员宿舍楼。”

  他指向左侧几栋风格一致、排列整齐的楼房。

  “都是两人一间,带独立卫浴,条件还可以。餐厅在宿舍区后面,按需刷卡,品类挺丰富的,也注意营养搭配。”

  路过的学员不多,但三三两两,年龄大多在三四十岁上下,步履沉稳,穿着得体。

  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带着初来乍到的好奇,目光沉稳地打量着环境;有的则显得熟稔,步履从容,与相熟的人低声交谈几句,脸上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沉稳。

  这些便是他未来三个月的同学,来自全省各条战线、各级机关的骨干,多数是副处、正处级的实职干部,也有个别像郑仪这样政策研究部门的后备力量,以及少数几位来自国企、高校系统的代表。

  无形的气场交织在这里。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客气的微笑,互相点头致意,言语谨慎而得体,但眼神深处,都藏着各自的目标和审视。

  这里是学习的熔炉,也是一张无形的棋局刚刚展开的地方。

  “前面就是行政楼了。”

  小王的声音将郑仪的思绪拉回。

  报到大厅设在行政楼一层。

  大厅宽敞明亮,深色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党旗和国徽,旁边是“党校姓党”和“实事求是”的烫金大字校训。

  没有喧哗,只有低声的交谈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几个报到窗口井然有序地排着短队。

  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制服,态度严谨而高效。

  在王小王的协助下,郑仪的报到流程异常顺畅:

  核对身份、发放学员卡、领取学员手册、分配宿舍钥匙(3号楼401)、签署学员承诺书……

  当那个印着党徽和“江东省委党校”字样的深蓝色学员卡拿到手时,郑仪感觉它沉甸甸的。

  这不仅是一张通行证,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踏入更高视野的入场券。

  “郑仪同志,手续办完了。”

  小王将一叠材料和宿舍钥匙递给他。

  “我送您去宿舍楼。下午两点整,请带上笔记本和笔,准时到教学楼101阶梯教室参加开学典礼,有重要领导出席并讲话。校服的话,统一尺码发放,会后各班生活委员会组织领取。”

  “好的,谢谢王老师。”

  宿舍楼同样安静肃穆。

  电梯平稳上行,楼道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声被完全吸收。

  走廊两侧的房门紧闭,只偶尔能听到压低的电视声或交谈声。

  401房间。

  开门进去,一股新打扫过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不大,却异常整洁。

  两张单人床铺着洁白的床单,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

  两张书桌、两把椅子、两个衣柜,配置齐全,风格简洁实用。

  卫生间干湿分离,干净明亮。

  同住的人还没到。

  郑仪将行李放在靠窗的那张床铺边。

  书桌上已经整齐地摆放着一叠党校专用笔记本、一支印有校徽的钢笔、还有一本红彤彤的《学员手册》。

  他翻开手册,密密麻麻的铅字立刻映入眼帘。

  作息时间表精准到分钟:

  6:30- 7:00起床、整理内务

  7:00- 7:30早餐

  7:30- 8:00晨读或课前准备

  8:00- 11:30上午课程(通常为两节大课,中间休息15分钟)

  11:30- 12:30午餐

  12:30- 14:00午休(要求安静)

  14:00- 17:30下午课程(或研讨、自习)

  17:30- 19:00晚餐、自由活动

  19:00- 21:00晚自习(通常在教室或图书馆)

  21:30- 22:00熄灯就寝(检查)

  管理制度更是细致严格:

  学员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须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校。

  严禁学员之间宴请、馈赠礼品。

  学习期间关闭原单位职务身份,一律以学员相称。

  学习研讨、调研报告均属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课堂上手机统一放置于指定位置,关闭或静音。

  外出需报备登记……

  违规违纪行为将记入个人学籍档案,并通报原单位……

  “封闭式管理、准军事化要求。”

  这里不是普通的大学校园,这里是一座思想的堡垒,纪律的熔炉。

  它提供最顶尖的理论滋养,最深入的实践剖析,但也要求着最纯粹的投入、最严格的服从。

  小王前脚刚走,郑仪正把洗漱包往卫生间架子搁,房门被“滴”一声刷开了。

  门口站着个人。

  高,壮,一身藏蓝夹克绷得有点紧,肚子先声夺人。

  黑皮公文包鼓鼓囊囊,看着比郑仪那个机关发的厚实多了。

  国字脸,板寸头根根立着,脸上油光发亮,一看就是平时应酬场上的常客。

  眼神扫进来,带着点长期发号施令养成的习惯性审视。

  他目光在两张床铺上一转,再落到郑仪身上,立刻堆起一个堪称豪爽的笑,大步流星跨进来,嗓门洪亮:

  “哈!对铺的兄弟到了?幸会幸会!李国涛!”

  他把鼓胀的公文包随手往靠门那张空床上一墩,发出沉闷的声响,同时伸出一只厚实有力的手。

  “郑仪。”

  郑仪握上那只手,果然很有力道。

  “省政研室的对吧?郑处!以后就是革命战友了!”

  李国涛拍着郑仪的肩膀,力度不轻。

  “我刚从楼下上来,碰到个熟脸,聊了两句。这地方,忒安静!”

  他嘴上抱怨着,眼睛却习惯性地扫过郑仪摊在桌上的笔记本和那本红彤彤的学员手册。

  “规矩是大。”

  郑仪笑笑,不着痕迹地挪开一步,肩膀上的压力感消失了。

  “可不是嘛!”

  李国涛几步走到自己床边,一屁股坐下,单人床的弹簧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拉开鼓囊囊的公文包,掏出来的不是文件,居然是一套小巧的功夫茶具和两包塑封好的茶叶。

  “我这人吧,就爱喝口热乎的,这规矩里没写不准泡茶吧?”

  他抬头看郑仪,笑容带着点试探。

  “放心,真家伙在车上呢,这是便携的,晚上咱哥俩整两杯?”

  他把茶具往自己书桌上放,发出叮当脆响,在这个过分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有点突兀。

  “挺好。”郑仪没接话茬,弯腰打开自己的行李箱,开始整理衣物。

  李国涛动作麻利地归置他那堆零碎,一边继续念叨:

  “我这趟是代表集团来的,江东能源集团,听说过吧?搞电的,下面电厂、矿山一堆破事。我抓安全生产那块,天天脑袋别裤腰带上!这不,集团非塞我来学习,说充充电。”

  他摇着头,语气里半真半假地抱怨,但郑仪能听出那点隐晦的自得,能来这个班,本身就代表实力和背景。

  东西归置得差不多,李国涛拧开桌上配发的矿泉水瓶,咕咚灌了一大口,满足地舒了口气,侧过身,正儿八经地看向郑仪:

  “我说郑处,你们政研室的笔杆子可是省领导的智囊啊,动动笔杆子就能影响大方向。不像我们这些糙人,天天跟机器设备、黑煤窑子打交道。”

  他话锋一转,眼神里多了点探究。

  “这次学习,听说规格很高,省委那位也要来讲话吧?”

  这话问得看似随意,但那眼神可一点不随意。

  初来乍到,这位国企老总已经在不动声色地打探信息、衡量同屋的分量了。

  “动员会下午两点,去了就知道了。”

  郑仪把一件衬衣挂进衣柜,语气平稳,没接他关于省领导的话头。

  他指了指桌上那本红册子。

  “李总,还是先看看手册吧,纪律挺严的。”

  “哈哈,对,规矩!入乡随俗!”

  李国涛爽朗地笑着,拿起手册,随意翻了两页,眼神却还是亮闪闪的。

  “规矩归规矩,咱该干嘛还得干嘛不是?以后这三个月,咱哥俩就是一个战壕的了,有啥消息,互相提点着点?”

  郑仪手上动作没停,嘴角微弯,露出一个温和的、无可挑剔的、却又带着明确距离感的微笑。

  “学习交流,应该的。”
  http://www.bixia5.cc/book/11509/3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