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接替-2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皇帝旨意,是由祁铮在刘胜被审之时,暂时接替刘胜的职务。石卫看到祁铮只带了十几个人来,还真有些诧异。以为皇帝真没有要插手靖隋军之意,不想半日后,就见到携旨前来的林允文及他身后三千兵卒。

  皇帝的旨令简洁而沉重:“靖隋军宣府军都司刘胜所辖军属暂由御林卫祁副统领节制,诸将务必遵令行事,守土安民,不得有误。”

  祁铮接过这份意义非常、代表着沉甸甸权柄的旨意,感受着大营内靖隋军军士们望向自己或审视、或疑虑、或敌意的目光。他表面平静无波,心中却如沸水翻腾。

  御林卫是天子亲军,是孤悬于朝堂派系之外的利刃,是只忠于皇帝一人的孤臣。陛下将他安插进盘根错节的靖隋军中,用意深远。他并非是来夺权,而是陛下嵌入这架庞大战争机器中的一枚楔子,一个耳目,一道保险。他必须如精密的机括般运转,既要稳住军心,防止因刘胜案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哗变,又要不动声色地观察、甄别,将靖隋军真实的脉动传递给深宫里的帝王。这份差事,是信任,更是孤绝的考验。每一步,都令他如履薄冰。

  虽然旨意说是暂时代理,其实就是把这位自京城来的、皇帝身边的亲信宠臣安插到了靖隋军中。靖隋军对京城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并无好感,他们更多的是忠诚于自己的将领,忠诚于这片边陲之地,及共同浴血奋战的袍泽之情。通过他们看向祁铮置疑的眼神,就可看出,他们对这位天子亲卫抱着排外的敌意。

  祁铮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急于表明立场,而是选择沉默与观察。宣府军都司大堂内,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框,映照着墙上挂着太宗帝赐予第一任镇北侯的战刀,闪烁着点点寒光,仿佛也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铁血与荣耀。

  祁铮明白,自此时开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靖隋军的稳定,乃至整个北疆的安宁。他必须小心谨慎行事,既要赢得将士们的信任,又要完成帝王赋予的使命,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考验着他的智慧与胆识。

  石卫自然知道将士们对这位京城来的天子亲卫是何感情,他也知道他现在必需帮助这位祁副统领稳住刘胜一府的军心,所以他将刘胜一府的主要将官都招了来,共同迎接这位祁副统领。开导的工作,他来帮着做,军心也由着他来安抚,想来,这便是荣获离开之前,匆忙间将他扶上宣府三府府军主官之位的用意吧。

  祁铮到达宣府半日之后,宁州的林允文带领三千兵卒来到宣府军,向祁铮报到。

  原还怀有一丝侥幸心理的石卫,这时看到装备整齐的三千兵卒,才不由得感到一丝悲哀,暗叹靖隋军终于被皇帝攻破,他深知,从这一刻起,靖隋军将不再是那支曾经团结一致的铁军,而是终会被皇帝逐个分割,最后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失了军魂的散兵游勇。

  ……

  一天前,皇帝的传旨太监突然到了宁州府。

  林允文被急召回宁州守备府衙,一同与林渊、林允业听宣。

  “……宁州军骁骑尉林允文,忠勇勤勉,克尽职守,着即调任宣府军指挥佥事,于祁铮麾下听用,钦此。”

  这道旨意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林允文心中疑云密布,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作出这样安排,但仍是恭敬地接了旨意。

  那太监没有立即的回转,反而以“看着林佥事平稳到达宣府赴任”为由留了下来。此后,他摆出上官体察地方的姿态,到几位官员府邸探访,忙着吃酒、听戏,哪里真的在关注林允文交接、整兵之事。

  皇帝只给了他一天时间准备,令他接到旨意后翌日前往宣府受命。

  林允文令副将速回东大营点齐兵马,他自与叔父林渊和大哥林允文在书房说话。

  边境各军兵力都有不足,皇帝突然抽调宁州兵马到宣府,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讯号。难道是,皇帝想要借林家之手,破靖隋军之势吗?

  林允文略一思量,觉得这是皇帝欲毁林家百年根基的狠招。靖隋军若破,林家便是那首当其冲的替罪羊,会被天下人唾骂,被史书所不容。但若不遵旨意,那便是抗旨不遵,林家上下皆难逃一死。

  林允业沉默不语,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思考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帝不会突然这样安排,除非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不得不现在同时对林家和靖隋军动手。但是拿他们林家试探靖隋军,皇帝是不是对他们林家过于自信了些?还是说,他已经不在乎边关的安稳,也要把边境上各路军团闹个支离破碎不可?

  林渊则长叹一声,道:“允文,陛下调你前往宣府,一是辅佐新任宣府军指挥,二也是我林家,不得不为之事。”

  接着,便把由京城传来林芝在大理寺堂审中,将刘胜告了的事说与兄弟两人听了。林允业和林允文一听,初时心里恼意升腾,看着上首座中的叔父,又强行压下恼恨的情绪。

  他们不能责怪林芝,虽然她过于天真,相信仅凭几封信件或所谓的物证,就依仗世人口中的正义指控一名四品大员的罪过;也不想怨怪她,不与家里人商议就独断专行,凭着一股意气做事,没有一点顾及家人和她自身的安危。所幸这次歪打正着,或可凭借此契机,一举化解因角屯堡自开市之后,招惹来各方势力眼红而产生的危机。只是,待她回来后,一定得严令她,以后万不能再这样莽撞行事了。

  林允文无奈地点了点头,心中有了计较。

  林芝状告了刘胜,皇帝立即把祁铮派了来,却没给他兵马,尽调同是边军的宁州兵马过去。想到刘胜手下那些桀骜不驯老兵,他就觉得头疼,若是祁铮再不能尽量配合他,这无疑给他日后协助祁铮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知道了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林允文点点头,表示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事了,此行唯有智取,方能保自己、保林家周全。于是,他缓缓说道:“叔父、大哥,我心中已有计较。此去宣府,我自有办法应对,若我料想没错,陛下应还有别的后手。为了牵制我,恐会在叔父身边安插人,让我和大哥投鼠忌器,不敢生出妄动。”

  “这是必然之事,我倒是担心你!刘胜虽然行为不端,但却是一员能将。他手下能人无数,忠勇之士甚多,刘胜突然被审,他手底下的人必定不服。祁铮是皇帝心腹,先不说他有无领兵之才,只看他是陛下派来的,靖隋军中就必无一人信服他,刘胜养着的那些人更不会服他。”

  林允文明白叔父的意思,这两年,他在宁州也算见得不少了。他能坐稳现今这个东大营主将的位置,也不是全凭运气或是家族荫庇,更不是凭他比别人多个武进士的头衔。

  抽调宁州三千兵卒好似人数不多,却是几乎把东大营的机动精锐营的青壮兵卒抽调了近半数之多,东大营损失半数战力,想要恢复,那里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说能否招募到合适的兵源,就说培养这些精锐军士的时间和金钱,实乃耗费巨大,若不是有角屯堡之前上缴的税金支撑,又耗损林渊和林允文两年心血,那能有今日这样的气象。

  想要短期内快速招募兵士、恢复东大营的战力,如同孩童痴梦一般。只是皇命难为,不得不从。林允文暗暗叹息,第一次这样恼恨,平日里过于纵容林芝,令她不知轻重,给家里惹出祸事来。

  二日后林允文整顿好部队,率队离开宁州之时,那位传旨的太监,正醉倒在侯应的府上,酣睡正浓。
  http://www.bixia5.cc/book/12055/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