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章 在质疑我?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张俊也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知道基层干部每次汇报前,都会准备好相关的汇报材料,碰到领导临时询问的内容,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准备,的确很难随口回答出准确的数据。

  基层干部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将所有分管的工作数据都烂熟于心,张口就来。或者有极个别人能做到这一点,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这种才能。

  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记忆力会逐渐出现衰退,记不住具体数据情有可原。

  考察一个干部,重点也不是考核他的记忆力和背记能力。

  因此,张俊并没有为难朱同,也没有因此责备对方。

  朱同也没有多问,连连点头说:“好的,张市长,我这就回去准备。下午五点之前送过来。”

  张俊嗯了一声。

  朱同走后,其他单位的负责人都一一进来汇报。

  这是他们和新来的分管副市长第一次打交道,也不是说非得汇报点什么东西,无非就是到张俊面前混个眼熟,给新领导留个印象。

  张俊和他们随意的谈了谈话。

  他之前在西州当过副市长,对很多单位的工作都门儿清,不管和哪个单位的主管聊天,随便都能谈到点子上。

  一个领导懂不懂业务,下面的人交谈几句,也能看出端倪。

  如果领导啥也不懂,那就很好忽悠,随便摸摸鱼就能混过去。

  要是遇到精通业务的领导,下属就知道不能糊弄,每次汇报都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认真对待。

  张俊给大家的印象,就是那种很懂具体业务的领导。

  他分管的单位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几个部门,就是市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市国资委、统计局等部门。

  这一天下来,张俊几乎没干别的事,都在不停的会客。

  他知道今天肯定是要面见这些下属的,所以也没有做其他安排。

  张俊已经尽量控制和每个人会面的时间,但见了面总得聊上一段工作,所以足足忙活了大半天。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市发改委的同志一直没有过来汇报。

  这就应了那句话,谁来了领导并不一定能记住,但谁没来,领导可记得一清二楚。

  直到快下班的时候,市发改委主任杜玉民才姗姗来迟。

  市发改委,机构三定是正处,发改委主任为正处级领导。但同为部门正职,市发改委主任因为掌握着项目审批等权力,话语权要强于其他部门领导。

  可以这么说,在市级政府层面,除了财政局长、自然资源局局长可以与发改委主任一较高下外,其他部门的局长、主任影响力都不如发改委主任。

  杜玉民急匆匆的走进办公室,和张俊握手,赔着笑脸说道:“张市长,对不起,我来迟了。我参加省里的一个会议,刚散会就立马赶了过来。”

  张俊微微一笑:“杜局客气了,工作要紧嘛!坐下说话。”

  杜玉民坐下来,掏出烟盒,递一支给张俊。

  张俊接过来,仍然放在旁边。

  那份材料上,已经堆放了不少烟,各种品牌的都有,五颜五色,煞是好看。

  “杜局,我市经济指标怎么样?”

  杜玉民轻咳一声,流利而又清晰的答道:“张市长,我市去年GDP增长6.7%,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连续数年稳居全省第一。”

  他刚参加完省发改委召开的会议,所以对这些具体的数据记得真切,回答起来也是自信满满。

  张俊点点头,说道:“国家发改委有个重大项目工程,总投入资金高达八万亿,主要用于扶持中西部地区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年前,我省提出了三个一百重大工程项目扶持计划。请问临钢集团的手撕钢研制项目,有没有列入其中?”

  杜玉民想了想,说道:“张市长,临钢集团已经完成了上市工作,他们的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研发,不再单独列入我省三个一百重大工程项目扶持计划,不再享受相关的国家补贴。”

  张俊沉着的说道:“手撕钢项目的研发,只是告一段落,并没有停滞。临钢集团一直都在研制更轻薄、更领先的15微米手撕钢。这样的项目,无论是在技术优势和经济影响方面,都足以和其他重大工程项目媲美,甚至影响力更为强大。为什么不把这个项目,列进三个一百?”

  杜玉民了解过张俊的履历,知道张俊担任过临钢集团的董事长,现在见张俊如此重视临钢集团,肯定事出有因,便小心翼翼的说道:

  “张市长,我三个一百重大工程项目,是去年制定的,我们市发改委罗列出相关项目以后,报请了市委讨论,最后还要省发改委和省委领导研究批准和决定。当时明华市长就说了,临钢集团已经发展得够可以了,把项目资金匀出来,分给其他需要扶持的企业。”

  张俊摆了摆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临钢集团的手撕钢研发,不仅是我市,也是我省,甚至是我国在钢铁行业引领世界潮流的主要优势之一!也是我市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我们务必尽全力支持他们,尽快研制出15微米的手撕钢。所以我建议,把临钢集团15微米手撕钢项目,列入三个一百重大工程。杜局,请你尽快打一个报告上来,其他的事情,我来办。”

  杜玉民心想,张俊一来,就跟章明华唱反调,看来市政府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施政理念存在巨大分歧啊!

  这两个大佬,他都得罪不起,觉得自己只需要打个报告上来,问题不大,于是也不做任何争辩,说道:“好的,张市长,我明天就把报告送过来。”

  至于能不能通过,那就是张俊的事,跟他杜玉民无关了。

  张俊嗯了一声,缓缓说道:“我市要发展,离不开工业体系的改革。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调结构、促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我建议,市发改委,联合市经信局和市科技局开展企业摸排,重点聚焦几个领域几条赛道,选出一些优质企业,拟纳入新质生产力赛道企业清单。善用发展基金,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这是张俊来到省城后,做出来的新举措。

  杜玉民愣了愣,问道:“张市长,请问这是市里的决定吗?明华市长知不知道这个事?”

  张俊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怎么了?你这是在质疑我吗?”

  杜玉民连忙低下头,笑道:“不敢,既然是市里的决定,那我就照做。”
  http://www.bixia5.cc/book/124/16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