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9章 苏明强怒砍张海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快。

  \"马主任,我搞的是冬季蔬菜大棚,对塑料的需求很大...\"

  \"很大?\"

  马主任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

  \"你知不知道塑料薄膜多少钱一吨?就为了你种那几根破黄瓜?别浪费我时间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年轻女工探头进来。

  \"马主任,李副厂长找您去会议室,外贸公司的人来了。\"

  马主任立刻变了脸色,匆忙站起身。

  \"我马上到。\"

  转头对苏建国挥挥手。

  \"你赶紧决定买不买,不买就出去,别在这碍事。\"

  苏建国无奈,只好先离开了第四塑料厂。

  离开第四塑料厂的大门,苏建国推着自行车站在厂区外的马路边,阳光刺眼地照在脸上。

  他抬手抹了把汗,回头看了眼那高大的铁门和“国营第四塑料厂“几个褪色的大字,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狗眼看人低。“

  他低声嘟囔着,抬腿跨上自行车。

  九月的阳光依然毒辣,苏建国蹬着自行车沿着人民路往东走。

  很快,街道两旁的景象让他不由得放慢了车速。

  几个月前还冷冷清清的街道,如今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

  卖菜的、卖肉的、卖日用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扎着蓝头巾的大婶面前摆着几筐新鲜蔬菜,正和顾客讨价还价。

  旁边是个卖猪肉的摊位,案板上摆着半扇猪肉,苍蝇嗡嗡地围着打转。

  再往前,一个戴草帽的老汉推着冰棍车,车上的小喇叭循环播放着“冰棍,奶油冰棍“。

  “变化真快啊。“

  苏建国喃喃自语。

  他记得上个月来这边的时候,街上还只有国营商店和供销社,现在居然冒出这么多个体户。

  政策确实在变,而且变得比他记忆中还快。

  肚子突然咕咕叫起来,苏建国这才想起自己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

  路边一个馄饨摊飘来的香气勾得他直咽口水。

  摊主是个四十出头的汉子,正麻利地包着馄饨,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师傅,馄饨怎么卖?“

  苏建国停下车问道。

  “一毛五一碗,肉多汤鲜!“

  摊主抬头露出憨厚的笑容,手上的活计一点没停。

  “您来一碗?“

  “来两碗!“

  苏建国把自行车靠在路边,在简陋的小马扎上坐下。

  摊主立刻往滚开的大锅里下馄饨,白色的面皮在沸水中翻滚,不一会儿就浮了上来。

  他舀了一大勺骨头汤到碗里,撒上葱花、虾皮和紫菜,再把煮好的馄饨捞进去,最后淋上几滴香油。

  “您慢用。“

  摊主把热气腾腾的馄饨放在苏建国面前。

  苏建国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肉馅饱满,汤汁鲜美,面皮筋道,比他记忆中的味道还要好。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第一碗,摊主适时地送上第二碗。

  “您这馄饨真不错,肉馅给得足。“

  苏建国边吃边夸。

  摊主笑呵呵地擦着手。

  “那是,一大早起早挑的肉,新鲜着呢。不像国营饭店,肉馅里掺一半白菜帮子。“

  苏建国点点头,又舀了个馄饨送进嘴里。

  这朴实的美味让他暂时忘记了塑料厂的不愉快。

  “师傅,您这生意不错吧?“

  苏建国随口问道。

  “还成。“

  摊主压低声音。

  “比在厂里上班强多了。我在机械厂干了二十年,一个月才三十八块五。现在摆摊,一天能挣五六块呢!“

  苏建国惊讶地挑眉。

  “那您怎么还...“

  “还穿着工装?“

  摊主扯了扯身上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苦笑一声。

  “厂里半死不活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我这算停薪留职,万一政策变了,还能回去。“

  苏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开放的春风确实吹到了每个角落,但人们心里还有顾虑,不敢完全放开手脚。

  “您这是去哪啊?看您风尘仆仆的。“

  摊主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

  “唉,别提了。“

  苏建国叹了口气。

  “我想买些塑料薄膜搞蔬菜大棚,跑了好几家厂子都没合适的。“

  “塑料薄膜?“

  摊主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您要什么样的?“

  苏建国眼睛一亮。

  “要厚实的,透光好,最好能保温,宽度得够...“

  “巧了!“

  摊主一拍大腿。

  “我家那片就有个塑料厂,专门生产农用薄膜的。不过...“

  他压低声音。

  “是个小厂,现在效益不好,工人好几个月工资都没发,都走了一半了。“

  苏建国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在哪?能带我去看看吗?“

  摊主看了看天色。

  “这会儿还早,我媳妇一会儿来接班。您要是不急,等我媳妇来了,我指给您路。“

  “那太好了!“

  苏建国激动地握住摊主的手。

  “您可帮了我大忙!“

  半小时后,一个系着围裙的妇女来接班。

  摊主解下围裙,对苏建国说。

  “走吧,我骑三轮车在前面带路。“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几条小巷,来到城东一片破旧的厂区。

  与国营大厂气派的大门不同,这里的厂区围墙斑驳,大门上的厂牌已经褪色,只能隐约辨认出“红星塑料制品厂“几个字。

  “就是这儿了。“

  摊主停下车。

  “我表弟在这当技术员,我带你进去找他。“

  厂区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老工人在树荫下打盹。

  机器声时断时续,显然开工不足。

  摊主轻车熟路地带着苏建国来到一间办公室,敲了敲门。

  “表弟,在吗?“

  门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探出头来。

  “表哥?你怎么来了?“

  “这位同志想买塑料薄膜,我带他来看看。“

  摊主介绍道。

  “这是苏同志,这是我表弟赵技术员。“

  赵技术员上下打量了苏建国一番,推了推眼镜。

  “我们厂现在...情况不太好。您要什么样的薄膜?“

  苏建国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需求,赵技术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您说的这种我们完全能做!我们有一套德国进口的设备,专门生产宽幅高透光农膜,只是...“

  “只是没订单?“

  苏建国敏锐地问。

  赵技术员苦笑。

  “是啊。国营大厂垄断了供销社的渠道,我们这种小厂接不到活。现在仓库里还堆着不少成品呢。“

  “能带我去看看吗?“

  苏建国迫不及待地问。

  在赵技术员的带领下,苏建国参观了仓库。

  成卷的塑料薄膜整齐地码放着,苏建国仔细检查了厚度、透光性和韧性,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我想见见你们厂长。“

  苏建国突然说。

  十分钟后,在厂长办公室里,苏建国见到了红星厂的刘厂长。

  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人。

  “苏同志,听说您要大量采购我们的薄膜?“

  刘厂长声音沙哑,但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是的。“

  苏建国点点头。

  “但我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负责销售渠道,你们负责生产。“

  刘厂长和赵技术员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您是说...“

  “开放了,政策允许个体经营。“

  苏建国自信地说。

  “我可以帮你们打开市场,不只是我的大棚用,还能卖给其他农户。“

  刘厂长激动地站起来。

  “苏同志,您可真是我们的贵人啊!“

  随后,苏建国跟刘厂长等人,来到了会议室。

  坐在红星塑料厂简陋的会议室里,苏建国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样品检测报告,对面的刘厂长正紧张地搓着手,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刘厂长,你们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

  苏建国拿起一块塑料薄膜样品,对着光线看了看。

  “透光率能达到90%,厚度0.12毫米,比国营厂的还要好。“

  刘厂长闻言,脸上立刻堆满笑容。

  “苏同志好眼力!我们这套德国进口设备,生产出来的薄膜质量绝对一流。要不是这两年供销社的订单都被大厂垄断...“

  苏建国不动声色地放下样品。

  “质量好是好,但价格方面...“

  “价格好商量!“

  刘厂长急忙道。

  “现在厂里库存积压严重,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要苏同志肯要,我们愿意以成本价出售!“

  苏建国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故作沉吟。

  “我计划建四个大型蔬菜大棚,初步估计需要五吨左右的薄膜。如果按成本价...“

  “五吨?“

  刘厂长眼睛顿时一亮,迅速在纸上计算起来。

  “按现在的原料价格,每吨成本大约一千二百元,五吨就是六千元。“

  苏建国摇摇头。

  “刘厂长,现在塑料原料价格在下行,我听说石化厂那边新投产了一条生产线...“

  刘厂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那...那五千五百元如何?我们真的已经没什么利润空间了。“

  “五千。“

  苏建国直接砍价。

  “而且我要独家代理权,以后你们厂的薄膜,我负责销售,价格由我定。“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刘厂长和赵技术员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走到角落低声商议。

  苏建国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着,给足他们考虑的时间。

  五分钟后,刘厂长走回来,脸上带着决然的神色。

  “苏同志,五千就五千!但有个条件——您得先付一半定金。“

  苏建国放下茶杯,露出满意的笑容。

  “成交。不过我还有个要求——今天就要发货,派车送到苏家屯。“

  “没问题!“

  刘厂长激动地拍板。

  “我这就安排装车!“

  合同很快拟好,苏建国仔细检查每一条款后,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叠钞票。

  这是他刚从银行取出的一万元贷款中的大部分。

  “这是三千元定金。“

  苏建国将钱推到刘厂长面前。

  “剩下的尾款等货到验收后付清。“

  刘厂长双手颤抖地接过钱,一张一张地数着,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笔钱对濒临倒闭的红星厂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小赵!“

  刘厂长高声喊道。

  “立刻去安排装车!把仓库里最好的那批货给苏同志装上!“

  赵技术员匆匆跑出去安排。

  刘厂长则亲自给苏建国倒了杯茶,脸上堆满笑容。

  “苏同志,您可真是我们厂的贵人啊!有了这笔钱,工人们这个月的工资总算有着落了。“

  苏建国微微一笑。

  “刘厂长客气了。咱们这是互利共赢。对了,关于代理权的事...“

  “您放心!“

  刘厂长拍着胸脯保证。

  “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呢,以后红星厂的薄膜销售,您说了算!“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刘厂长歉意地看了苏建国一眼,走过去接起电话。

  “喂?哦,是老李啊!“

  刘厂长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对对对,是有个大客户...什么?你们也在找客户?哎呀,真不巧,人家刚刚在我们这下了个大单子,五吨薄膜呢!“

  苏建国挑了挑眉,听出电话那头正是第四塑料厂的李副厂长。

  刘厂长继续炫耀。

  “说起来还得谢谢你们厂呢!这位苏同志本来是要在你们那下单的,结果被你们的人给赶出来了,哈哈哈...“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模糊的咆哮声,刘厂长笑得更加开心。

  “对对对,我也不知道是谁啊...哎呀,老李你别生气嘛,这做生意讲究缘分...“

  苏建国嘴角微微上扬。

  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如此戏剧性,但这对他的计划无疑是有利的。

  挂断电话后,刘厂长满面红光地走回来。

  “苏同志,您猜怎么着?那个把您赶出去的主任,这下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李副厂长正在会议室大发雷霆呢!“

  与此同时。

  第四塑料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李副厂长脸色铁青地站在会议桌前,手中的电话听筒被他重重摔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是谁?“

  他咆哮道,

  “是谁把一个大客户赶出了厂门的?五吨的订单啊!整整五吨啊!“

  会议室里的中层干部们噤若寒蝉,没人敢出声。
  http://www.bixia5.cc/book/13278/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