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第173章 贷款十万,我要盖一百个大棚!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3章 贷款十万,我要盖一百个大棚!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要是按照苏明超说的那样,在扩建大棚,把蔬菜卖到东北,国外。。

  那以后。。

  苏建国想了想,继续道。

  \"买卖就是这样,在现在这个时期,不进则退,我觉得很有必要,大干一场。。\"

  现在,可谓是时代的风口。

  借用上一世,京冬老板的那句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苏建国就是要接着这个风口,直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王秀兰抬头看着丈夫,在他眼中看到了久违的光彩。

  她轻轻点头。

  \"你做主就好。\"

  店外,元宵节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

  红彤彤的光透过窗户照进店里,给冰冷的空气添了一丝暖意。

  元宵节的热闹渐渐散去。

  四九城的年味也淡了下来。

  街上的红灯笼被一一摘下,各家各户门前的春联也被风吹得没了踪影。

  苏建国坐在\"苏记蔬菜行\"的柜台后,手指在算盘上拨得噼啪作响。

  \"当家的,算清楚了吗?\"

  王秀兰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轻轻放在丈夫手边。

  苏建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继续拨弄着算盘珠子。

  一阵过后,苏建国最后在账本上记下一个数字,这才长舒一口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六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块八毛。\"

  他放下茶杯,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这是咱们过年这一个月以来的营业额。\"

  王秀兰的手一抖,差点打翻茶杯。

  \"多少?\"

  她很震惊道。

  \"六万多?\"

  \"嗯。\"

  苏建国点点头,翻开另一本账册。

  \"扣除人工、运输、损耗这些成本,净利润五万出头。\"

  他顿了顿,补充道。

  \"这还是因为咱们歇业了几天,要是天天开门,还能再多赚些。\"

  王秀兰扶着柜台慢慢坐下,脸色有些发白。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要知道,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五万块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一百年的收入!

  \"这...这么多钱...\"

  王秀兰的声音都在发抖。

  \"咱们该怎么处理?\"

  苏建国合上账本,想到自己之后的计划,当即表示。

  \"先把银行的贷款还了。\"

  第二天一早。

  苏建国没有去店里,一大早起来,吃完饭,就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沉甸甸的帆布包。

  王秀兰昨晚连夜缝制了内衬,确保这么多钱不会被人看出来。

  \"真带这么多现金去?\"

  王秀兰忧心忡忡地问。

  \"要不先存一部分?\"

  \"全带上。\"

  苏建国拍了拍鼓鼓的帆布包。

  \"我要让赵志强看看,他老同学现在是什么实力。\"

  四九城银行西城支行的大厅里,几个工作人员正百无聊赖地整理着票据。

  年后的业务量骤减,大厅里冷冷清清。

  苏建国推门而入。

  他径直走向柜台,对里面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

  \"同志,我找赵志强。\"

  眼镜男抬头打量了一下苏建国的穿着,又瞥了眼他手中的包,语气平淡。

  \"赵经理在开会,您有预约吗?\"

  \"没有。\"

  苏建国笑了笑。

  \"你就说苏建国找他,他会见我的。\"

  眼镜男撇撇嘴,显然不信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能有什么来头,但还是慢吞吞地拿起内线电话。

  不到三分钟,赵志强匆匆从二楼跑下来,老远就伸出双手。

  \"建国!你可算来了!\"

  赵志强,苏建国的老同学,是这家银行的经理。

  两人上次见面还是秋天的时候苏建国来办贷款的时候。

  \"老赵,气色不错啊。\"

  苏建国笑着握住老同学的手。

  赵志强拉着苏建国就往楼上走。

  \"走走走,去我办公室聊。\"

  路过柜台时,他对那个眼镜男使了个眼色。

  \"小王,泡两杯好茶上来。\"

  来到办公室。

  赵志强急忙把办公室门一关。

  \"怎么,贷款出问题了?\"

  半年前,正是赵志强帮苏建国办了一万元的农业生产贷款,用于扩建蔬菜大棚。

  虽然用了四座荒山做抵押,但是,这个事情,赵志强也是担了不少风险的。

  毕竟,一万块钱,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苏建国没说话,只是把帆布包往办公桌上一放,拉开拉链,露出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的大团结。

  赵志强的眼睛瞬间瞪大,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这...这是...\"

  \"五万。\"

  苏建国轻描淡写地说。

  \"其中一万是还贷款的,剩下四万存定期。\"

  赵志强猛地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口把门反锁,又拉上窗帘。

  赵志强这才回到桌前,声音都有些发抖。

  \"老苏,咋的,你这是抢银行了?\"

  \"抢什么银行。\"

  苏建国笑了。

  \"这都是卖菜挣的。\"

  \"卖菜?\"

  赵志强难以置信地拿起一沓钱仔细查看。

  \"什么菜能卖这么多钱?\"

  \"反季节蔬菜。\"

  苏建国简单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生意。

  \"现在大环境好了,做买卖比在厂里强。\"

  赵志强呆坐了好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

  \"等等!这么大一笔买卖,我得去把行长叫来!\"

  十分钟后,西城支行的马行长亲自推门而入。

  这是个五十出头、头发花白的老干部,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苏同志是吧?\"

  马行长热情地握住苏建国的手。

  \"久仰久仰!\"

  原来,赵志强刚才出去不仅叫了行长,还查了苏建国的账户流水。

  过去半年,苏建国的账户资金往来频繁,总额已经超过了十万。

  \"苏同志,听说你要存四万?\"

  马行长笑眯眯地问。

  \"考虑过我们行的理财产品吗?年化收益率比定期高不少。\"

  苏建国摇摇头。

  \"暂时不用,我这钱可能很快就要用。\"

  \"哦?\"

  马行长眼睛一亮。

  \"是要扩大经营?\"

  苏建国点点头,简单说了下苏明超提到的现代化温室计划。

  马行长越听眼睛越亮,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这样!\"

  听完后,马行长一拍桌子。

  \"苏同志,你那笔贷款不用急着还。相反,我们行可以给你更大的额度!\"

  他转向赵志强。

  \"小赵,立刻准备材料,给苏同志办理信用贷款,额度...先按十万的标准准备!\"

  \"十万?\"

  赵志强惊得嘴巴长得老大。

  \"行长,这...\"

  \"这什么这!\"

  马行长瞪了他一眼。

  \"苏同志这样的优质客户,正是我们要重点支持的个体经营者代表!\"

  他转向苏建国,语气诚恳。

  \"苏同志,我们银行全力支持你的蔬菜事业。不仅贷款额度可以商量,利率也给你最优惠的。以后有什么资金需求,直接来找我!\"

  离开银行时,苏建国不仅还清了之前的贷款,账户里还多了四万存款,怀里还揣着一张十万元的信用贷款意向书。

  赵志强一直把他送到大门口,脸上的表情既羡慕又感慨。

  \"老苏啊,你这真是...\"

  他摇摇头。

  \"半年前还是一万块都要贷款的小商贩,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我们银行的座上宾了。\"

  苏建国笑了笑,拍拍老同学的肩膀。

  \"时代变了,老赵。以后有机会,一起发财。\"

  走在回家的路上,苏建国的心情前所未有地轻松。

  资金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他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仿佛已经看到了苏家蔬菜帝国崛起的模样。

  转眼。

  一周时间,悄然而逝。

  银行柜台后的挂钟指向下午三点。

  苏建国坐在西城支行贵宾室的真皮沙发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一周前,马行长拍板决定的十万元贷款,至今还没批下来。

  苏建国特地过来问问怎么回事。

  \"建国,再喝点茶。\"

  赵志强端着紫砂壶走过来,给苏建国的杯子续上热茶。

  \"审批流程走得慢,您多担待。\"

  苏建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上好的龙井,清香扑鼻。

  \"老赵,这都第七天了。\"

  苏建国放下茶杯,声音平静。

  \"马行长不是说三天就能批下来吗?\"

  赵志强擦了擦额头的汗,赔笑道。

  \"是是是,按理说是这样。但你这笔数额太大,总行那边要层层审批,特别是...\"

  \"特别是觉得我一个卖菜的,突然要贷这么多钱,不放心是吧?\"

  苏建国接过话头,嘴角微微上扬。

  赵志强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接话。

  正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马行长大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批下来了!\"

  马行长红光满面,将文件递给苏建国。

  \"苏同志,十万元信用贷款,年利率7.2%,三年期,您看看条款。\"

  苏建国接过文件,仔细阅读起来。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着贷款金额、利率和还款方式。

  最后一页盖着鲜红的银行公章和行长签名。

  \"没问题。\"

  苏建国点点头,从内兜掏出钢笔,在几处需要签名的地方龙飞凤舞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马行长松了口气,笑道。

  \"资金明天就能到您账户。苏同志,我们银行全力支持您这样有魄力的个体经营者!\"

  苏建国收起自己那份合同,起身与马行长握手。

  \"多谢马行长支持。等大棚扩建好了,请您去参观。\"

  离开银行时,夕阳已经西斜。

  苏建国站在台阶上,望着街上匆匆回家的行人,心中盘算着明天的计划。

  十万块钱,足够他大干一场了。

  第二天一早。

  苏建国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位于城郊的红星塑料厂。

  厂区大门锈迹斑斑,门口的保安正打着瞌睡。

  \"同志,我找你们厂长。\"

  苏建国敲了敲值班室的窗户。

  保安见到苏建国顿时热情了起来。

  \"是苏老板吧?您之前几次来,我见过,厂长特地交代,您来了可以直接去他那里,我这就带您去。。\"

  保安很是恭敬地带着苏建国进场。

  要不是苏建国,他们这个厂子早就黄了,所以,对于苏建国这么一个大客户,厂里的员工都十分的感激。

  十分钟后,苏建国被带进了厂长办公室。

  刘厂长在见到苏建国的第一时间,便起身相迎。

  “诶呀,苏老板,您可是贵客啊。。”

  苏建国主动伸出手。

  “刘厂长,又见面了。\"

  两人经过了短暂的寒暄。

  苏建国直接开门见山道。

  \"刘厂长,我这一次,是想订购一百吨农用塑料薄膜。\"

  \"多少?\"

  刘厂长猛地坐直了身子,眼睛瞪得溜圆。

  \"一百吨。\"

  苏建国重复道,声音平静。

  \"厚度0.12毫米,宽度8米,透光率90%以上。\"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沉默了好一阵。。

  \"苏...苏老板。\"

  刘厂长声音都在发抖。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们厂去年全年产量才生产九十吨!\"

  苏建国笑了笑,随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

  \"我是要扩建蔬菜大棚,怎么会开玩笑。。\"

  刘厂长接过合同,手抖得更厉害了。

  他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这价格...\"

  刘厂长指着合同上的数字。

  \"比市场价低了两成啊!\"

  \"量大从优嘛。\"

  苏建国从容不迫。

  \"而且我可以预付30%定金,货到付清余款。\"

  刘厂长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厂里现在虽然缓了过来,但也仅仅是没有破产罢了。

  工人们已经二个多月没发工资了,天天怨声载道。

  这一百吨的订单,足够全厂忙活大半年,工人们的工资也有着落了。

  \"我需要开会跟管理层商量一下。\"

  刘厂长终于开口。。

  \"请便。\"

  苏建国做了个请的手势。

  刘厂长匆匆离开办公室。

  苏建国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厂区。

  车间大门敞开着,几个工人懒洋洋地坐在门口晒太阳,机器安静地停在那里,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全负荷运转了。

  二十分钟后。

  刘厂长带着一个秃顶的中年男子回来了。

  \"苏老板,这是我们厂的生产副厂长,王副厂长。\"

  刘厂长介绍道。

  \"老王,这就是要订一百吨薄膜的苏老板。\"

  王副厂长上下打量着苏建国,眼中满是怀疑。

  \"苏老板,你要这么多薄膜做什么?\"

  \"扩建蔬菜大棚。\"

  苏建国简明扼要地回答。

  \"我计划在苏家屯建一百个现代化温室。\"

  \"一百个?\"

  王副厂长倒吸一口凉气。

  \"那得多少的啊!\"

  \"四个山头,大约三百亩。\"

  苏建国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两位厂长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厂长清了清嗓子。

  \"苏同志,这么大的订单,我们原则上同意。但有个条件...\"

  \"请讲。\"

  \"定金能不能提高到50%?\"

  刘厂长小心翼翼地问。

  \"厂里现在资金周转有点困难...\"

  苏建国沉思片刻,摇了摇头。

  \"30%是我的底线。不过...\"

  他话锋一转。

  \"如果你们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交货,我可以再加5%的奖金。\"

  刘厂长和王副厂长又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惊喜。

  \"成交!\"

  刘厂长一拍桌子,激动地站起来。

  \"我这就让人准备正式合同!\"

  合同签订后,苏建国当场开了一张三万元的支票。

  刘厂长接过支票时,手抖得像筛糠一样。

  \"小张!小张!\"

  刘厂长朝门外喊道。

  \"快去把财务叫来!立刻把支票入账!\"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工厂。

  当苏建国走出办公楼时,惊讶地发现院子里聚集了几十号工人,正眼巴巴地望着他。

  \"苏老板!\"

  一个满脸油污的老工人走上前,声音哽咽。

  \"谢谢您的订单!我们...我们已经二个月没领到工资了...\"

  其他工人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我家孩子上学都快交不起学费了!\"

  \"我媳妇生病都没钱买药...\"

  \"苏老板,您是我们的恩人啊!\"

  苏建国摆摆手。

  \"大家别这样,互利互惠的事。\"

  他转向刘厂长。

  \"抓紧生产,质量一定要保证。\"

  \"一定一定!\"

  刘厂长连连点头。

  \"我亲自监督!\"

  第二天清晨。

  苏建国就坐着拖拉机回到了苏家屯。

  开车的是苏建军,他特地开车过来接的苏建国。

  一路上兄弟俩讨论着大棚扩建的计划。

  \"哥,四个山头我都看过了。\"

  苏建军大声说,声音压过拖拉机的轰鸣。

  \"东头那个最平整,适合先开发。\"

  苏建国点点头。

  \"先去东头看看。\"

  拖拉机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很快,兄弟俩便抵达了东山。

  东山是一片缓坡,面积约八十亩,地势相对平坦,只有几处低矮的土丘。

  苏建国跳下拖拉机,踩着松软的泥土走到高处,环顾四周。

  \"这里可以建三十个大棚。\"

  他指着面前的大片空地。

  \"每个大棚占地一亩,排成三排,中间留出通道。\"

  苏建军跟上来,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认真地画着草图。

  \"哥,通道留多宽?\"

  \"三米吧,方便拖拉机进出。\"

  苏建国想了想。

  \"大棚间距也要留足,不能太密。\"

  兄弟俩边走边规划,苏建军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尺寸和数据。

  走到山坡中央时,苏建国停下脚步,眉头微皱。

  \"怎么了哥?\"

  苏建军问。

  \"灌溉是个问题。\"

  苏建国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捏了捏。

  \"这里离水源太远,一百个大棚的用水量可不小。\"

  苏建军也蹲下来,表情变得严肃。

  \"是啊,以前十个大棚,我们还能靠人工挑水。这一百个...\"

  他摇摇头。

  \"光靠人力根本忙不过来。\"

  苏建国站起身,眺望远处。

  四个山头连成一片,视野开阔,唯独不见河流或大型水塘的踪影。

  最近的灌溉渠在两公里外的山脚下,水量也很有限。

  \"得想个办法解决水源问题。\"

  苏建国喃喃自语。

  \"要不打井?\"

  苏建军提议。

  \"打井...\"

  苏建国思索着。

  \"四个山头都打井的话,成本太高,而且出水量不一定够。\"

  兄弟俩陷入沉思。

  想了一阵,苏建军突然开口。。

  \"哥,我有个想法,你还记得北山后面那个废弃的水库吗?\"

  苏建国眼前一亮。

  \"你是说公社时期修的那个?\"

  \"对!\"

  苏建军兴奋地说。

  \"那个水库虽然年久失修,但基础还在。如果我们能把它修复,再挖条引水渠...\"

  苏建国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好主意!明天咱们就去看看那个水库。\"

  当苏建国两人回村时。

  一百个大棚的规划已经有了雏形。。

  四座荒山的平整地区,基本都被苏建国利用了起来。

  刚刚后,勉强可以盖出一百个大棚。

  只不过,灌溉的问题,却是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的。。

  上百个大棚的用水量,可不是靠人力就可以解决的。。

  两人刚回苏家屯,就有好多村民上前。。

  \"建国啊。\"

  一个老汉高声问道。

  \"听说你还要扩大种菜大棚的规模?这买卖要做多大啊!\"

  不等苏建国回答。

  苏建军已经停下拖拉机回应道。

  \"真的,李叔!我哥准备建一百个大棚呢!\"

  \"一百个?\"

  老汉瞪大眼睛。

  \"那得用多少人手啊!\"

  其他村民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诶呀,这是赚到钱了啊,竟然要盖一百个!!”

  \"就是,建国啊,这工资怎么算啊?\"

  \"要长期工还是临时工?\"

  \"这回种什么菜啊?\"

  “我家也有几亩地,能不能也盖一个大棚啊!”

  眼见场面逐渐开始混乱。

  苏建国当即从拖拉机上站起来,大声说道。

  \"乡亲们放心,等大棚建好了,绝对优先用咱们村的人!工资按月结,绝对不拖欠!\"

  村民们闻言,顿时发出欢呼声。

  消息很快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整个村子。

  当苏建国回到老宅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都是来打听招工消息的。。

  苏老爷子坐在堂屋门口,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

  \"建国啊。\"

  老爷子抽着旱烟,眯着眼睛说。。

  \"你这是要给咱苏家屯带来大变化啊!\"

  苏建国笑了笑,没说话。

  他望着院子里那些期盼的面孔,心中既感到压力,又充满动力。

  一百个大棚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http://www.bixia5.cc/book/13278/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