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圭圣东出七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之前霍度对帖木尔臣服谭威不理解。后来霍度参与围攻固原之战后,亲眼见识了联军尤其是圭圣军的厉害。

  战场上圭圣军将士奋勇杀敌、配合默契的模样,彻底改变了他此前认为中原军队不堪一击的看法。

  他打心底里恐惧圭圣军的战斗力,开始坚决支持帖木尔依靠谭威来兴盛亚利部的策略,也不觉得这是屈居人下了。

  霍度再想起之前青塘商人的可笑描述,对帖木尔说道:

  “以前听商人们说,大明的精兵应该是京师新军、圣恩军和边军,内地的军队战力一般。可现在看来,那些军队都比不上圭圣军,咱们能跟着这样的队伍,估计能捞着些兵甲和战利。”

  说这话时,他眼中满是真诚的贪婪。

  帖木尔深有同感地感慨:

  “联军各部确实都不弱,但要说最强,还是圭圣军。你没看到吗?他们的军士能在奔驰的战马上用手弩精准射击,多少可萨兵还没靠近敌人,就被射中落马了,那身手真是厉害。”

  想起战场上的场景,他至今仍觉得震撼。

  霍度连忙提议:

  “咱们也该给族里的勇士装备弩箭,有了这玩意儿,战力肯定能大大提升。”

  帖木尔无奈地摇了摇头:

  “哪有那么容易。族里没有好工匠,仿制的弩弓性能差得远,根本没法用。现在只能慢慢攒钱,从私商手里买些好货回来,谭都督是允许的。”

  说到这里,他脸上满是惋惜,要是能有圭圣军那样的装备,亚利军的实力定能更上一层楼。

  正在这时,军士下台来通传,谭威邀帖木尔晚上到营中吃烤全羊,有要事详谈。

  帖木尔一听便知,这是要商议正事了,连忙恭敬地应下:

  “请回复都督,属下准时到。”

  他心里暗暗琢磨,不知谭威这次会有什么新的安排。

  谭威远远看着帖木尔的身影,并没有过来招呼,见这位曾经桀骜不驯的番将如今变得如此听话,心里颇有成就感。

  他如今在军中威望日盛,说话时也不自觉地爱用手势指挥众人,自有一番威严气度。

  处理完手头的事,谭威转头对赵岩说:

  “军婚大典已经结束,这里的事交给你打理。我要去南城区看看,从固原迁来的那些百姓,听说他们还有些满腹牢骚,得去安抚安抚,让他们能安心在蓝池落脚。”

  赵岩拱手应道:

  “属下遵命。都督放心,军中事务我会处理妥当。”

  他知道谭威一直很重视百姓的安置,毕竟稳定的后方是军队征战的保障。

  帖木尔回去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过会儿和谭威的会面。

  他猜测谭威可能会商议番军后续的安排,或许是让他们参与蓝池的防务,又或是有新的作战任务。

  不管是什么事,他都打定主意要好好配合,毕竟跟着谭威,自己的族部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霍度见帖木尔神色凝重,知道他在想过会儿见谭威的事,便安慰道:

  “帖木儿,咱们只要好好跟着谭都督干,肯定不会错。不管有什么任务,咱们都全力完成便罢了,谭都督是个聪明人,不会难为咱们的。”

  帖木尔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咱们现在能有安稳的日子,全靠谭都督提携,可不能辜负了他的信任。”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晚上见了谭威,该如何汇报番部的情况,又该如何争取更多的支持。

  谭威则带着几名亲卫,朝着南城区走去。

  他知道迁移过来的百姓难免会有不适应,心里有牢骚也正常,只要好好安抚,让他们感受到蓝池的安稳,他们总会慢慢接受这里的新生活。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思索着安抚百姓的办法,要让他们真正把蓝池当成自己的家。

  赵岩见谭威去视察迁来的百姓,上前同路而行,并适当解释着:

  “都督,固原百姓大多世代生活在故土,‘故土难离’的情结很深,对迁居蓝池自然满心不舍,有牢骚也属正常。等他们在蓝池安定下来,日子好过了,这些情绪慢慢就会消散。”

  谭威点了点头,转而话锋一转,问赵岩:

  “你是真的信佛吗?”

  赵岩闻言,神色变得有些沉重,坦言道:

  “属下从军以来,杀人无数,单是指挥康仓、固原这两场战役,亲手下令斩杀的敌人就过万。这些日子,常常梦到战场上的血腥场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夜夜被噩梦缠绕。唯有静下心来念《心经》,才能稍稍驱散噩梦,求得片刻安宁。”

  谭威听后,心里微微一沉,意识到这是长期高压作战下产生的心理焦虑。

  他暗忖,看来不仅要关注军士的衣食住行和装备补给,还得重视他们的心理调节,不然时间久了,怕是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他想了片刻,对赵岩说:

  “接下来圭圣军应该好好休整一番,守住营州和蓝池这两块地盘,暂时不再扩张。就像拉弓射箭,弓弦绷得太紧容易断,军队也需要喘口气。”

  赵岩听了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几分。

  但他随即又担忧起来:

  “都督能这样想自然是好,可属下担心塘州的可萨重兵不会给咱们休整的机会。他们一直对咱们虎视眈眈,说不定很快就会来犯。”

  谭威却不知可否,依据手头的情报冷笑一声:

  “你尽管放心。塘州的可萨军看似人多势众,实则是乌合之众。他们的援军在外征战已久,早已疲惫不堪,粮草消耗巨大却毫无战功,这样耗下去,塘州方面终将不堪重负,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军送客。”

  两人一边沿着街道往前走,一边继续交谈。

  陆惟君等几位将领远远跟在后面,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不打扰他们议事。

  谭威和赵岩聊起军队休整的具体安排,从军士的轮休制度到后勤补给的调配,都一一细致商议。

  赵岩对谭威的部署十分赞同,觉得这样既能让弟兄们得到休息,又能稳固现有地盘,确实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他心里对谭威的敬佩又深了几分,觉得都督不仅有勇有谋,更懂得体恤下属。

  谭威则想着,等军队休整得差不多了,还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改善军士的心理状态,或许可以让悟法多在军中讲经,或者组织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气氛十分融洽。

  谭威偶尔会指着路边的房屋和街道,询问赵岩对百姓安置的看法,赵岩也一一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们都希望能让迁来的百姓尽快适应蓝池的生活,让这里真正成为安稳的家园。

  跟在后面的陆惟君等人见谭威和赵岩相谈甚欢,也都放下心来。

  他们知道,只要两位主心骨意见一致,军队就不会出大问题。

  只是清点人数时,大家发现少了一个人,唯有张小甲不知去向,没人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众人心里虽有些疑惑,但也没太在意,想着他或许是被什么事耽搁了,过会儿自会赶上来。

  路上赵岩对谭威对塘州局势的分析很是认可,顺着话题提议调整雉鸡峡的防守队伍:

  “都督,蓝池防线可以分南北两线部署。南线固原那边有黄崇部驻守,局势稳定,无需额外设防;北线则要以雉鸡峡为重点,那里是抵御外敌的关键。”

  他看谭威点头认可,便说出具体安排:

  “属下建议让陈凌的三千沙城军替代损失惨重的靖安军驻守雉鸡峡,靖安军伤亡太大,该回城好好休整了。新的北线可以设三道防线,沙城军与辟州军守雉鸡峡作为第一道,徐悠的独立军居中负责增援,同时剿灭小股来犯的骑兵,作为第二道;蓝池城外的圭圣军则作为战略预备队,构成第三道防线。这样层层布防,可保北线无虞。”

  谭威听完连连称赞:

  “这个方案很好,靖安军伤亡过半,早就该休整补充了,你考虑得很周全。”

  他心里觉得赵岩不仅善战,在防务部署上也越来越有章法,确实是难得的将才。

  两人边走边议,很快行至南城区入口。

  这里挤满了从固原迁来的百姓,临时搭建的棚屋错落有致,孩童的哭声、都督的打骂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却也透着几分杂乱。

  谭威让随行的亲卫们收起武器,叮嘱道:

  “大家都把身份藏好,咱们只是来看看百姓的安置情况。”

  他看着眼前热闹又混乱的景象,感慨道:

  “南城区有了这股人气,才显得有生机。人啊,才是蓝池恢复元气最宝贵的财富。”

  街道上有些狼藉,散落着不少杂物。

  百姓们见一群带着武器的人走进来,都有些紧张,正在街边玩耍的孩子被都督急忙招呼着回家,原本喧闹的街道瞬间安静了不少,只剩下几户人家紧闭的屋门和偶尔传来的咳嗽声。

  谭威没有在意百姓的戒备,看到一户人家虚掩着院门,便推门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正在收拾柴火,见有人进来,吓了一跳,连忙慌张地迎上来,双手不停地揉搓着,显得局促不安,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里屋的门帘动了动,两个男孩从门角探出头来,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偷偷张望,看到谭威等人身上隐约露出的武器,又吓得缩了缩脖子,却还是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谭威对老者温和地笑了笑,放缓语气问道:

  “老人家,家里就您和孩子吗?迁到蓝池来,住得还习惯吗?”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亲切些,希望能打消老者的顾虑。

  老者愣了愣,似乎没料到这些看起来华贵的人会如此温和,迟疑着回答:

  “回。。。 回官爷的话,还有老婆子在屋里做饭。刚迁来没几天,啥都还没理顺,谈不上习惯不习惯的,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几分拘谨。

  谭威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院子里简陋的陈设,心里暗暗记下,得让后勤部门多关注这些百姓的生活,尽快给他们配齐必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能早点安定下来。

  随行的赵岩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观察着院子里的情况,心里也想着该如何进一步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

  谭威这时打量着老者的院子,见院子还算宽敞,角落里有三株碗口粗的枣树,枝头挂着不少青枣,院中央还有一口条石砌成的水井,透着几分生活气息。

  他忽然想起自己院子里那棵被刘玄初砍倒的树,心里仍有些心痛。

  当初刘玄初说那树挡了风水,不顾他的反对强行砍了,他虽心里不乐意,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谭威其实就是这样,一旦放权某人管理哪一方面,那就真的放权,并且有时刻意让部分下属有使命感和顽固感,自己身为都督经常妥协于下属,这也是谭威给自己打造的人设,他需要关键时刻能够限制自己理智的谋士和下属,这样的事件能激发下属的主观性,当然目前的关键决策,谭威依旧一言堂,凡事需渐进。

  蓝池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谭威看着枝头的青枣在想事,回过神后觉得这样的环境下长出的枣子味道应该不错,便对刘玄初说:

  “让老人家摘些枣子尝尝。”

  老者一听连忙应着,搬来板凳想够树上的枣子,可枣树有些高,他踮着脚也够不着,急得直摆手。

  谭威见状笑着说:

  “老人家别急,让孩子们试试。”

  老者这才想起屋里的孩子,忙喊出张来福、赵四两男孩:

  “快出来帮官爷摘枣!”

  两个男孩应声跑出来,一听要上树摘枣,眼睛都亮了,三下五除二就爬上树,动作麻利地摘起枣子来。

  老者则走到井边,摇着轱辘打上井水,把摘下的青枣仔细洗净,用盘子端了过来。

  谭威拿起一颗青枣尝了尝,只觉得脆甜多汁,口感甚好,忍不住称赞:

  “这枣子味道真不错。”

  他见两个男孩摘完枣后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盘子里的枣子,便对老者说:

  “给孩子们也分些枣吃吧。”

  赵四怯怯地小声应答:

  “谢谢官爷。”

  得到老者点头同意后,才和张来福一起小心翼翼地去拿枣子,拿到枣后还不忘对谭威鞠了一躬,才欢欢喜喜地跑到一边吃起来。
  http://www.bixia5.cc/book/13418/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