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人各有志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咕噜、、”

  龙座上的朱皇帝,接过近侍李安的老参茶,猛灌了一大口。

  一瞬间,五脏六腑,暖流穿过,立马暖和不少,点头继续发话:

  “大江南呢?”

  “兵力就不用说了,朕心里有数,大差不差的”

  “说一说,锦衣卫的进展吧”

  说罢,又低着头,继续灌老参茶,跟牛饮似的。

  心中暗道,还是小李子贴心啊。

  趁着刚才出去叫丁仁的机会,又端了一壶新的茶水,供朱皇帝豪饮,解乏解口渴。

  大江南,兵力上,确实是不用再详谈了。

  里面的绿营兵,都是有一个定数,调走了多少,剩下就是多少,编制这玩意,变不出来的。

  满清的援兵,总计就三批,也有一个定数,该怎么分配就怎么驻扎,很少调动的。

  汉军旗,也是一个样,同属于满清直辖管理,编制固定,在没有大战的情况下,也不会任意调动。

  “回禀陛下”

  “祖将军那边,有吴都督坐镇,应该问题不大”

  “刘芳名那边,就遇到了麻烦”

  “末将在军中,找了那些陕西籍贯的将校”

  “可惜,都没有相关的人,跟那个刘芳名有关联”

  “后来,锦衣卫仔细打听,才知道其中的原委”

  “这个刘芳名,是宁夏人,以前就是宁夏镇,宁夏花马池的副将”

  “一直跟在三边总督后面,负责剿灭陕西的乱民”

  “后来,他就靠着剿灭乱民的战功,一路做到了柳沟的总兵”

  “因此,朝中那些陕西籍贯的将军,跟这个刘芳名,没有半点的交集,甚至是死仇”

  “当年,甲申天变”

  “李闯王从关中发兵,一路杀奔向京城,刘芳名根本没有抵抗,直接就降贼了”

  “不久后,李闯王兵败山海关,仓皇逃窜,刘芳名转过头,就降了入关的满清鞑子”

  “以至于,忠贞营的老将军,跟这个刘芳名,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集”

  “迫不得已,锦衣卫只能找到宁夏籍贯的老卒子,模仿老乡的口气,递送了不少拜帖”

  “可惜,那个刘芳名,压根不搭理,杳无音信,不闻不问”

  说罢,脸色讪讪的丁仁,拱了拱手,满脸愧疚的低下头颅,等候朱皇帝的责骂。

  这就比较失败了,江南的锦衣卫,连刘芳名的府邸大门,都进不去啊。

  至于劝降啥的,那就想多了。

  指挥使丁仁,身为一把手,当然要脸红了,办事能力太差了啊。

  毕竟,朱皇帝每年给的经费,那都是大几十万两。

  还有大批的珠宝玉器,名贵字画特产啥的,用于打点各路财神。

  是的,他确实是没办法,找不到相关的人啊,投石问路,也得找到石头啊。

  “呵呵”

  “没关系”

  “大路朝天,人各有志嘛”

  朱皇帝呵呵一笑,随意的回了一句,并没有怪罪丁仁。

  崇祯年间,一个是官军副将,一边是义军流民,生死老冤家,没有交集是很正常的。

  毕竟,古往今来,人都是一样的,讲究个人情世故。

  这他妈的,熟人都找不到一个,如何去劝降啊,万一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派人假冒的呢。

  那被劝降的人,一旦意动了,等同于自投罗网,老寿星上吊。

  “对了”

  “那个柳沟,在什么地方?”

  “朕还真没听说过,不是在陕西?”

  他妈的,好好的一个陕西,宁夏,怎么就跑出一个柳沟。

  这个地名,太拗口了,两世为人的朱皇帝,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这时,站在下面的丁仁,没有听到责骂声,内心深深的松了一口气,连忙拱手回答:

  “回禀陛下”

  “这个柳沟,不在陕西,也不在延绥,远着呢”

  “是在九边的重镇宣府,山西省”

  “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从宣府单独分出来的,负责固守昌平”

  “就是拱卫京师的外围,防范关外的鞑子,绕道蒙古,从长城外杀进来”

  现在,他是锦衣卫指挥使,不再是小兵小虾了。

  研究地图,策划锦衣卫,打入满清的腹地,任务艰辛啊。

  要知道,他身后就有李贞和武鸣,都是老杆子锦衣卫,能力杠杠的。

  大明的九边重镇,听名字就知道,在大明边防的重要性,丁仁肯定知道了。

  “哦”

  听到这里,朱皇帝哦的一声,脸色一沉,又不爽快了。

  “这就难怪了”

  “原来是京畿之地”

  “陕西的,延绥的,宁夏,根本尿不到一块啊”

  “他妈的,死扑街”

  “堂堂一大明总兵,今日投贼,明日投清,后天又不知道投谁”

  “哎”

  “都是一群武夫丘八啊,寡廉鲜耻,不忠不孝”

  唉声叹气,冷言冷语,感叹大明军队的堕落,朝廷的崩盘。

  大明的总兵大人啊,闯贼来了,就投贼,鞑子来了,就投清做走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寡廉鲜耻的将军,遍布大明的军队,焉能不败啊。

  说实在的,这要不是鞑子乱搞剃头令,跑马圈地,得罪奴役汉人,彻底失了民心。

  这个天下,早就没了明朝什么事,大西军和忠贞营,肯定也顶不住。

  “别管他了”

  “这种人,既然不识趣,就不值得锦衣卫拉拢”

  “与其浪费时间精力,还不如搞点其他,更实际的事情”

  “到时候,朕的北伐大军,只要到了大江南,就由不得他们,首鼠两端”

  “有些人就是这样,死到临头了,才会低头认输,跪地求饶”

  “说吧,那个马逢知,怎么样?”

  “这个老贼头,应该有进展吧”

  “江南人,应该也会出力的,他们都是老相识了”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老辣深沉,当然不是小年轻,天真傻帽。

  当年,李闯王入京,明军大面积的溃兵投降。

  那是因为孙传庭死了,大明关内最后一支兵团精锐,被李自成灭掉了。

  剩下的明军,手头上几千人,老弱残兵,粮饷匮乏,士气全无,能顶个屁用啊。

  那时候,除了投降,也就剩下逃亡流窜了。

  后来,满清鞑子偷偷入山海关,靠着偷袭战术,打赢了李自成的新朝大军。

  很自然的,那些刚刚投降李自成的军队,吓都会被吓死啊,肯定就剩下倒戈了。

  现在,朱皇帝的大明王朝,跟满清鞑子,处在战略对峙阶段。

  甚至更加弱小,根本没什么战略优势。

  满清麾下的汉将,又不是傻帽,凭什么投诚啊。

  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http://www.bixia5.cc/book/13524/11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