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郑国国君该不该杀?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我去,原来所谓的齐襄公的黑料,就是不去考虑历史文化大背景,也不去考虑齐襄公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只是给齐襄公身上扣帽子是吧?)

  (这种说法简直太儒家了,主打一个,我说是啥就是啥!)

  (估计跟营销号差不多,怎么炸裂怎么来,从来不会告诉你历史本来的面目。)

  (感觉又有故事听了!)

  (总感觉齐襄公的含金量在不断上升。)

  …………

  大唐,

  程咬金用胳膊撞了撞魏征哼道:

  “你们儒家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可真下头啊。”

  “真是逮住一个人往死里黑!”

  “商纣王是这样,如今齐襄公也是这样。”

  魏征并没有搭理程咬金,只是在心里面怒吼,事实不是这样的。

  虽然说齐襄公跟郑国之间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小恩怨。

  但,儒家对于齐襄公的评判还是总体可信的。

  魏征不想说出来,世家门阀却不愿意就这么认输。

  有人就说了:

  “鲁桓公跟齐襄公的恩怨,的确是鲁桓公先动的手。”

  “但郑国没有得罪齐襄公吧?”

  得没得罪程咬金是不知道。

  但他相信,天幕中肯定会说到这件事情。

  等着瞧就是了。

  ……

  南宋

  秦桧眉头紧皱,他黑着脸说:

  “齐襄公杀死鲁桓公,你们说是正义,我就不跟你们计较了,毕竟鲁桓公做的事情,是有点不太地道。”

  “可郑国又没有得罪齐国!”

  “齐襄公乱杀人家他国国君,这还怎么能扯上正义呢?”

  就跟有一天,如果他被岳飞杀了。

  你们难道还要拍手叫好吗?

  其他文官也纷纷点头,此风不可长啊。

  怎么评判事情的对错,应该是按照儒家的标准来才对。

  …………

  三国

  张飞对着关羽和刘备说:

  “这次不用看史书俺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郑国已经有取死之道了!”

  你这么快就明白了?

  关羽捋着自己的胡须,心里却有点儿不相信。

  张飞瞥了一眼关羽,心想二哥读春秋到底是怎么读的呢,没读出个所以然来啊!

  估计二哥读的视角还属于儒家视角!

  他张飞只是不读春秋,要是读的话,那肯定比二哥强得多。

  关羽,你怎么来的自信呢?

  ………

  这时候天幕的画面一变。

  一卷写着左传的竹简逐渐展开。

  竹简上,两个春秋时代的贵公子,一个是齐襄公诸儿,另一个就是郑国国君。

  但此刻他们都是少年的模样,齐襄公被郑国国君按在地上狂锤。

  年少的齐襄公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此仇!

  【在左传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襄公跟郑国国君早就有恩怨了,所谓的恩怨就是在少年时代,郑国国君曾经欺凌过齐襄公。】

  【因为年少的恩怨,齐襄公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

  【直到两人都成为了各自的国君之后。】

  【齐襄公举行了会盟,郑国国君喜滋滋地前去参加了,然后在会盟上齐襄公要求郑国国君给他道歉。】

  【郑国国君表示:小孩子之间的玩闹凭什么要道歉?】

  【于是,丧心病狂的齐襄公,就让人动手直接杀死了郑国国君!】

  【儒家史观中用这种手法来表示,齐襄公到底有多么残暴!】

  【只是儿时的玩偶,齐襄公就对一国国君下此毒手,可见齐襄公的性格有多么的残暴!】

  【但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我只能说一句,这完全就是在胡扯!】

  【因为这种叙事手法完全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齐襄公要杀郑国国君真正的理由。】

  【到底是什么理由让齐襄公要杀死郑国国君呢?】

  【首先咱们来看第1件事情。】

  【齐襄公杀死郑国国君是否合法正义?】

  天幕中,画面再次一变

  时间线来到了公元前699年。

  此时郑国国君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

  鲁国使者已经来到了郑国,他向郑国国君说道:

  “齐国现在正攻打纪国!”

  “我们鲁国国君要求郑国一起出兵,从后方进攻齐国。”

  郑国的人当时集体反对。

  大臣们纷纷摇头劝说:

  “主君不可呀!我们郑国之前和齐国是联盟的关系,虽然如今主君亲近的是鲁国,但也不能够参与到齐鲁之争!”

  “对对对,齐国想要灭掉纪国的心思,天下人皆知,现在我们背后捅一刀子,他日齐国肯定会来报仇的!”

  “如此形势,就算他日齐国来报复我们,诸侯们也不会同情和怜悯我们,只会认为我们郑国是咎由自取。”

  “正所谓九世之仇犹可报,倾举国之兵攻他国是为不义,与盟友翻脸是为不义,背信弃义从后突袭更为不义!”

  “主君,这合乎周礼吗?您可不要学鲁国国君那样小人行径。”

  “违背周礼,必遭反噬!”

  郑国的大臣都反对郑国参与到鲁国对齐国的战争。

  但此刻鲁国使者却向郑国许诺了大量的好处。

  他给郑国国君说明了齐国的危害。

  如今中原东部诸侯都需要齐国的渔盐,可这鱼盐的价格居高不下,如果能够削弱齐国的国力,那么齐国的盐到底卖多少钱?就不是齐国说了算!

  而是他们郑国和鲁国说了算!

  一番权衡利弊之后,郑国国君当即拍板:

  “孤已经决定了,跟鲁国合兵一处,进攻齐国!”

  “这次一定要打得齐国元气大伤。”

  如果郑国错过这一次机会,以后再也没有削弱齐国的机会了!

  大臣们苦苦相劝,可都说不动郑国国君。

  【于是,郑国和鲁国一起联兵,从背后开始进攻齐国。】

  【这也导致了齐桓公对于纪国用兵的惨败。】

  【因为他当时打的不只是一个纪国,还有以郑国和鲁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这就是齐襄公杀郑国国君的第1个原因!】

  【还是那句话,为了报国仇家恨!】

  【郑国阻碍了齐国统一纪国的脚步。】

  【不仅仅是阻碍齐国统一,还伙同鲁国从背后捅刀子。】

  【关键是从春秋时代开始,郑国一直跟齐国属于铁杆盟友。】

  【两国结成联盟,为了对付的是鲁国和燕国的联盟。】

  【但在这一代郑国国君上位之后,郑国的脑子那是出了水的,直接跟鲁国和周天子站在一起,要去搞齐国!】

  【齐襄公储儿想要弄死郑国国君,人家是师出有名的!】

  【你们说,齐襄公杀郑国国君,这算不算是正义之举呢?】

  (我去,果然应了那句话,一个离谱的故事之后,必定有着更为离谱的现实问题,原来还是郑国先动的手!)

  (正义,简直太正义了!)

  (齐襄公这是在报国仇,也是为父报仇,不管是从齐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作为一个儿子的孝道出发,齐国杀郑国国君都属于合理合法!)

  (咱不说别的,就问这样的行为符不符合春秋时代的道义呢?)

  (齐襄公绝对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

  大周

  姜子牙也在问周公旦同样的问题。

  “你们自己制定的周礼,你就说一说,齐襄公杀郑国国君,到底是对是错?”

  召公毕公嘴巴干涩,郁闷得要吐血。

  这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因为齐襄公干的事情完全符合周礼!

  在任何道德体系之下,在任何评判标准之下,人家齐襄公动手杀掉郑国国君都是符合当时的律法体系。

  就连周公旦也点点头表示:

  “如此看来,齐襄公杀郑国国君没有一点错!”

  是的没错!

  因为在周礼的体系下,那些犯错的诸侯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谁动的手,人家对方就有权利反抗。

  你不仁我就能够不义!

  这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还不是像后世腐儒那样。

  你打我一巴掌,我还要把脸凑过去让你打第二下,因为这个标准只适用于周天子。

  周公旦为了就是限制周天子的权力,但对于其他诸侯来说,这是不适用的。

  后世的儒家就是把对周天子的那一套用成了对所有人,这才是让很多人感到恶心和反感的地方。

  ………

  春秋

  文姜高兴的原地跳了一段舞,清亮柔美的歌声从咽喉中发出。

  旁边的齐桓公也跟着音调打起了节拍。

  他们两人的心情是如此的舒畅。

  小侍女为自己的主君和主母高兴,她攥起了自己的小拳头,恶狠狠地说:

  “写史书真不要脸!”

  “明明郑国先对不起齐国,但他们评价主君的时候就是不提这件事情。”

  “反而用各种言辞和语言诱导,让人觉得主君是一个残暴嗜杀的君王。”

  “这就跟那些朝堂中掌控着话语权的权贵一样,肆意地去抹黑诋毁他人。”

  齐襄公哈哈大笑,你瞅瞅,只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就算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侍女,也知道谁对谁错!

  他齐襄公除了跟文姜的事情上,是无法抹去的污点。

  可,其他事情上,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

  齐襄公都可以拍着胸脯说

  我问心无愧!

  ……

  春秋

  左丘明的脸火辣辣的疼

  这是被人公开处刑了。

  左传中他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去抹黑齐襄公。

  他全文中所夸的人都是齐桓公和管仲。

  以前这样写他觉得没什么问题,只有齐襄公是一个暴君,只有齐襄公把齐国搞崩溃了,才能够体现出管仲和齐桓公的作用。

  可现在人家把前因后果摆出来,他都觉得有点丢人现眼了。

  而且他在写的时候引导的意味有点太浓了。

  如果他把齐襄公和郑国背叛的事情写在一起,相信后世之人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来。

  这时候的左丘明不由得想起了后世子孙嘴里所称的史圣!

  哪一位写史书的人,他的屁股有没有像自己歪得这么重呢?

  以前他觉得后世子孙把那位称为史圣,反而他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最应该成为圣人的时期,却没有成为圣人!

  左丘明的心里还是不服气的!

  现在他连争夺史圣名头的勇气都没有了。

  博主给他身上扒出的黑料不要太多。

  …………

  大唐

  程咬金往地上狠狠地吐了一口浓痰。

  “我就知道写史书的这帮孙子屁股多多少少都有点歪,但没想到歪得这么重!”

  “人家齐襄公报的是国仇,报的是复仇!”

  “不说别的,就说齐襄公干完这件事情之后,就问齐国上至公卿下到百姓,是不是每个人都得拍手叫好呢?”

  “当年鲁国和郑国联军背刺齐国,杀了齐国多少人呢?”

  “每一个齐国兵卒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多少齐国家庭因为这场战争支离破碎。”

  “齐襄公为他们报仇,杀掉了郑国国君,杀掉了鲁桓公,人家齐襄公的名声在百姓中可是万家生佛的存在呀!”

  一旁的尉迟恭也在点头: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博主说齐襄公才是春秋时代的霸主了。”

  “齐襄公干完这件事,那一定是得到了齐国百姓的支持。”

  “每个百姓看到自己的国君如此强横,心里是不是有种自豪感呢?”

  …………

  大汉

  汉武帝也是拍手大笑

  他对齐襄公只有一句话的评价:

  犯我者虽远必诛!

  …………

  北宋,

  司马光看着周围人恍然大悟的神色,心里就一阵腻味。

  他提醒道:

  “你们可能不太清楚,博主在混淆视听。”

  “齐襄公杀的郑国国君,和背叛齐国的郑国国君,不是一个人。”

  “这是两个人!”

  是这样吗?

  周围喧闹的声音顿时一静。

  大家都用审慎的目光盯着司马光。

  然后询问周围读书人的意见。

  读书人们点点头,纷纷回答道,这的确不是一个人。

  司马光骄傲地仰着头:

  “大家也看到了,博主这种观点就是在混淆视听。”

  …………

  (博主博主,你这里面有个漏洞啊,我刚才翻了一下史书,背叛齐国的郑国国君,跟,齐襄公杀死的郑国国君不是一个人啊!)

  (对呀,对呀,背叛中国的是公子突也叫郑厉公,而齐襄公杀死的叫做郑子亹,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后一个人要为前一个人做的事情承担因果吗?这样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

  残忍吗?

  陈勇摇了摇头,感觉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一些基础的概念。

  【背叛齐国的郑国国君,跟齐襄公杀死的郑国国君的确不是一个人。】

  【但大家不要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就觉得齐襄公的做法是错的。】

  【齐襄公的做法完全没错,而且合情合理并且合法!】

  【大家要知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如果单独拉出来,一个人是不需要对另一个人事情承担任何连带责任的。】

  【但是,如果是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呢?】

  【就算在律法上,甚至现代律法上,家庭都有连带责任。】

  【比如经济连带责任,】

  【不能因为。一个丈夫他欠了别人钱,想当老赖,丈夫跟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就可以让妻子带着家庭所有的财产净身出户,从而逃脱赔偿责任!】

  【这是不可能的!】

  【而放到一个更大的家国上来看,一个国君承担另一个国君的因果,这完全是必须的。】

  【小鬼子难道因为换了一个人上台,他就能够否认曾经犯下的罪孽吗?】

  【谁上台,都要跪在历史的耻辱柱面前,向那段历史忏悔,这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就没有搞清楚,一个组织一个庞大的势力,跟个人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管郑国国君换了多少人,齐襄公都有权讨回公道。】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http://www.bixia5.cc/book/13973/5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