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1章 宇文述和王仲舒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叮,使用隋朝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隋朝名将宇文述,植入身份为:宇文成都的父亲,现担任洛阳守将一职!】

  【叮,扫描完毕!

  宇文述

  武力值:107

  统帅值:106

  智力值:97

  政治值:92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灭国:宇文述在率军攻打他国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宇文述在进行灭国之战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

  技能二平乱:宇文述在率军平乱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宇文述在亲自参与到平乱战斗时,武力值提升5点。

  技能三参政:宇文述在参与朝政时,智力值提升5点,政治值提升5点,宇文述在辅佐君主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

  宇文述,堪称隋朝赫赫有名、威震四方的将领。

  他出身不凡,乃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而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更是历史上以狠辣果决着称的枭雄。

  宇文述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特质,他骁勇锐利,对骑射之术尤为精通,弓马娴熟程度远超常人。

  初入仕途于北周时,他起家便担任开府之职,这无疑是对他才能的初步认可。

  此后,他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与赫赫功绩,一路累迁至英果中大夫,在北周朝廷中崭露头角。

  后来,北周发生尉迟迥之乱,宇文述随韦孝宽出征平叛。

  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勇猛无畏,指挥若定,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

  因战功卓着,他被擢升为上柱国,成为北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

  隋朝建立后,宇文述凭借过往的功绩与能力,担任右卫大将军,守护着隋朝的宫廷安全。

  待隋朝攻打陈国时,宇文述出任行军总管,他率领三万大军自六合出兵。

  一路上,他指挥有方,军队纪律严明,势如破竹般推进,成功平复东吴之地。

  凭借此功,他被拜为安州总管,负责一方军政要务。

  此后,宇文述与杨素等人合谋,助力晋王杨广夺得太子之位。

  杨广继位成为隋炀帝后,对宇文述极为倚重,拜他为左卫大将军,并改封许国公,赐予他极高的荣耀与地位。

  他扈从炀帝北巡榆林,又西巡张掖,在巡行过程中,多次与吐谷浑军交锋。

  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多次击败吐谷浑军,有力地维护了隋朝边境的稳定。

  同时,他还与苏威等人负责典选举之事,以严谨公正的态度为朝廷选拔人才,为隋朝的官僚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大业八年(612年),炀帝出兵攻打高句丽,宇文述担任扶余道军将。

  然而,此次战役中,由于种种原因,他遭遇失利,战败而归。

  按照军法,他被除名为民,失去了官职与爵位。

  但次年,炀帝念及他往日的功劳,宇文述官复原职,爵位也得以恢复,他再次随炀帝攻打高句丽。

  不久后,杨玄感起兵攻打东都,局势危急,宇文述奉召回师讨伐。

  他迅速组织军队,与叛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成功斩杀杨玄感,平定了叛乱。

  后来,宇文述随炀帝南下江都。

  或许是多年的征战与操劳,他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最终因病去世。

  他生前广收贿赂,家中金宝堆积如山,拥有家僮千余人。

  因其善于揣摩炀帝心思、奉迎上意,又善于聚敛财富,深得炀帝信任,在当时的朝廷中,其尊贵宠幸程度一时无人能及。

  .......

  【叮,使用唐朝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唐朝名臣王仲舒,植入身份为:宿主的第八子,为大乔桥莹所生!】

  【叮,扫描完毕!

  王仲舒

  武力值:30

  统帅值:35

  智力值:95

  政治值:97

  文学值:103

  神兵利器:无

  神驹宝马:无

  技能一贤良方正:王仲舒在为官时,智力值提升3点,政治值提升3点,王仲舒在处理政务时,智力值提升3点,政治值提升3点。

  技能二文风:王仲舒在作诗词歌赋时,智力值提升3点,文学值提升3点,王仲舒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智力值提升3点,文学值提升3点。】

  王仲舒年少之际,命运便对他展露了残酷的一面,他孤苦贫寒,无依无靠,只能背井离乡,客居于江南那片温润却又陌生的土地。

  在这段漂泊的时光里,他并未被生活的困苦磨灭意志,而是凭借自身的才情与品格,结识了梁肃、裴枢等志同道合之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彼此间诗酒唱和、往来甚善,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慰藉、砥砺前行。

  贞元十年(794年),王仲舒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他凭借在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中的出色表现,脱颖而出,被朝廷授予右拾遗之职。

  自此,他正式踏入仕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为官生涯。

  此后,他凭借自身的勤勉与才干,一路升迁,先为右补阙,后又陆续担任礼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展现出卓越的行政能力。

  然而,宦海浮沉,命运弄人。

  贞元十九年(803年),王仲舒因事获罪,被贬为连州司户参军,从繁华的京城跌落至偏远之地,仕途遭遇重大挫折。

  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在连州任上,他依然恪尽职守。

  之后,他又徙任夔州司马、荆南节度参谋,在不同的地方继续积累着为官的经验。

  元和初年,朝廷念及他的才能与过往功绩,再度召他回京,任吏部员外郎,让他得以重回权力中心。

  元和五年(810年),他迁职方郎中、知制诰,本应大展宏图,却因一心想要为蒙冤的杨凭伸张正义,不惜触怒权贵,结果再次被贬,出任峡州刺史。

  但即便身处逆境,他依然心系百姓,在峡州积极推行善政。

  元和九年(814年),王仲舒改任婺州刺史,元和十三年(818年),又徙任苏州刺史。

  每到一处,他都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整顿吏治,所到之处,皆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爱戴,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元和十五年(820年),王仲舒的仕途迎来转机,他被召回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同年六月,又授江西观察使之职,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然而,岁月不饶人,长庆三年(823年)十一月,王仲舒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元和年间,王仲舒在南昌任职期间,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奖励文学,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当地文风蓬勃兴盛,人才辈出。

  他深知文学对于滋养民心、提升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于是特意邀请当时已声名远扬的韩愈前来南昌。

  韩愈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泉,为南昌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人携手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此外,王仲舒才情横溢,还着有《滕王阁记》和《钟陵送别》等佳作。

  这些作品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流传于世,成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
  http://www.bixia5.cc/book/14027/26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