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公布战报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锡山表哥,你手上有股份吗?”

  王锡山摇头,“没有,我爹手上有一些,说是年后就分配给我们哥几个一些。”

  “哎!”

  三皇子叹了口气,他父皇手中股权最多,连东王叔,最近也买了不少,可惜他手上一份都没有。

  实在是零花钱不多啊,开府建衙后,朝廷给他的钱财也花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除了父皇赏赐的皇庄跟店铺外,就只能从他母后的私房钱里面掏出来一些银子。

  其余进项,也就是朝廷给他亲王的俸禄了。

  这一次监督商贸中心的建造,也不知道赵叔愿不愿意在建筑公司,给他们两个一个职位。

  那工部侍郎在煤炭商会当了一个后勤部部长,一年能拿数千两银子呢。

  自己好歹是皇子,工资等级总不能比胡志英一个工部侍郎差吧?

  “哎呀呀,果然啊,这商贸中心是新城,依我看至少能容纳数十万百姓常驻!”

  “没见识,你看看这些建筑,都是用的水泥、钢筋,我都听说了,工匠院的大匠们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出样跟实物一模一样。”

  “真的?这可是有六层楼,难道工匠院的技术,能建造六层高楼了?”

  “这交易中心也有四楼啊,再高两层,不是问题。”

  三皇子表兄弟两个交谈的时候,已经上了二楼。

  因为穿着商贾的装扮,也没人在乎他们。

  几个商贾,正围着出样在讨论呢。

  三皇子立马竖起了耳朵,这些商贾还真有办法,连工匠院大匠的话语都能套出来。

  “你们看看,这些街道两旁的店铺,有大有小,就是不知道,真正的旺铺在何处?”

  “嘿,吴老弟,你这有点欺负老实人了哈!谁不知道,你吴三眼,看铺子像是有三只眼一样,这街道格局,进出人流都有标志,哪个是旺铺你能看不出来?”

  “哈哈哈哈,谬赞了,都是同行谬赞!”

  “说说吧,看上了那个店铺?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那吴姓商贾闭嘴了,想要套话,想太多。

  大家都是商人,谁还没有一两个判断旺铺的特殊办法?

  “哎,就是不知道爵爷打算怎么处理这些商铺?还有这些房屋,你们来看,这里有庄园,还有宅子,也有类似这样的筒子楼。”

  “嘿嘿,爵爷的想法,咱们如何能猜出?”

  “新城是商贸中心,毋庸置疑,这些店铺最终都是要出售的。”

  “这一点倒是没错,朝廷已经成立了第一建筑公司,从工匠院独立出来,总部都建好了,日后新城的建设,全都落在第一建筑公司身上。”

  “有消息吗?”

  “很少,都说在等爵爷的决断。”

  “也不知道第一建筑公司是否会上市,听说户部的国债快要弄好了,明年开朝就会第一时间公布。”

  ------

  “锡山表哥,可有听出什么端倪?”

  “这些商贾对新城的房子很感兴趣,还有店铺,看得出来他们都很想购入。”

  三皇子点头,难道赵叔的想法是这个?

  可是,店铺、房屋没有建好,怎么出售?

  没钱又如何建造,真的让建筑公司往里面搭钱。

  或者说,让大渊皇家银行贷款给建筑公司?

  “殿下,也许这些商贾愿意提前花钱。”王锡山堂堂进士,虽然不擅长理财,但是他聪明啊。

  他可是通过了科举的进士啊,智商绝对没问题。

  从这些商贾的言谈之中,便能听出来,这些商贾是真的对这个新城的店铺感兴趣。

  让他们花点钱,提前购入这些店铺、房屋,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建筑集团就能拿着这些钱财开工。

  实在是不够的,找皇家银行贷款就是。

  爵爷当初不是说了吗,建造商贸中心,皇家银行愿意贷款。

  “是了,应该就是如此,赵叔的意思,拿这些人的钱财,先把店铺、房屋建造起来,再交割房产。”

  “这其中,不知道建筑公司能赚取多少,毕竟只是一个出样,这些商贾又愿意出多少银钱呢?”

  “是啊,这才是症结所在。”

  ------

  赵清虎笑着点了点头,两个孩子都不傻,还看到了其中关键。

  “第一批出售的,只有二十间店铺。”

  “啊?”

  三皇子有点懵,第一批只出售二十间店铺?

  那能得到多少银钱,二十间店铺,按照京城的价格,最多也就是数万两银子而已。

  对于建造一座新城来说,怕是杯水车薪。

  “放心吧,二十间旺铺,拿下三五百万两银子不是问题,有了这笔钱,新城的框架就能搭建起来,等交易中心等搬迁入住后,才是真正的启动。”

  房地产一旦发展起来,第一建筑集团,绝对是大量收钱。

  到时候,怕是每日的进账都十分恐怖。

  要多找几个擅长打算盘的账房,否则算钱都算不过来。

  “三五百万?”

  三皇子震惊,二十间店铺,三五百万,也就是说,一间店铺要卖二十多万两?

  好家伙,那些商贾也不是蠢货啊,这么贵,谁会当傻子啊?

  “不信?”

  三皇子老实摇头,“赵叔,太贵了啊!”

  “这还贵?你们小瞧了咱们大渊皇朝的有钱人,这些家伙,数百万两拿不出来,但是几十万两绝对没问题,这些地主老财家,都是挖地窖藏银子的!”

  别人不知道,他赵清虎能不知道?

  京城之内,存款超过两百万两的富户不在少数。

  这还是账面上的,没拿出来,藏在地窖里面的金银,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随着安南、辽东战事结束,流入大渊皇朝的金银财富更多。

  马上,来自海外的银钱,又会大量流入。

  虽说,大部分钱财是流入皇家,但是,这一次跟着出海的商贾也不少。

  皇帝也没有独占利润,还分润了一些给军中勋贵。

  这些家伙有钱了,也是要花钱的,新城购房,就是赵清虎给他们新的高消费。

  宏丰帝作为大渊皇朝最有钱的主,赵清虎在新城已经给他规划了皇室一条街。

  到时候,这条街上所有店铺,全都卖给宏丰帝,从他的内库,掏出来几百万两白银,纳入建筑公司的账户,让建筑公司去推动更多的房地产项目。

  “等着吧,年后还精彩着呢。”

  商贸中心,可不仅仅是一座新城,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商贸特区,是有政策扶持的。

  年后就会把商贸城的规章制度公布。

  商人们对利益最是敏感,到时候,这些店铺才是真正的值钱。

  如今,不过是赵清虎在交易中心预热,吊着他们罢了。

  “赵叔,干嘛要等年后啊,过年还有半个月呢。”三皇子着急啊。

  答案揭开了一半,还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百爪挠心啊。

  “商贸中心是有政策支持的。”赵清虎没忍住,还是给出了答案。

  “增加商税,这不是扼制商贸吗?是什么好政策不成?”三皇子下意识就来了一句。

  赵清虎扶额,增加商税,能增加多少,最多就是五成,这还是针对那些超级商贾,每年营收超五百万两的。

  如此商贾,整个大渊皇朝,目前只有两家,其一就是煤炭商会,其二是雪花盐业。

  一旦定下了如巨额商税,那户部手中的股权分配权力就会收回。

  交了一半的商税,还想要分配剩下的利润,赵清虎答应,宏丰帝也不会答应。

  逼急了,他能把好用的陆帧给丢掉。

  五成,还是赵清虎给国库争取的。

  虽说,在这皇权社会,把钱财放进内库,比放进国库好用,可谁能知道,宏丰帝之后,接下来的后继之君是个啥德行?

  皇帝花内库的银子,总比花国库的银子轻松很多。

  国库至少还有文官系统守护。

  内库的管事是太监,是皇家的家奴,皇帝一句话,就能把内库清空,还没人敢说什么。

  正因如此,宏丰帝才答应让步,给了国库如此高阶的税赋。

  再看大渊皇朝上下,也就是曾经的江南盐业,每年的营收能超过五百万两。

  现如今,江南盐业已经是过眼云烟,被雪花盐业打的七零八落,彻底落败。

  大渊皇家银行,今年的纯利润,也才一百八十多万两,这还是大量放贷款给下面的私人银行的结果。

  银行借贷业务,目前,还没有类似房地产商这种大冤种,所以皇家银行赚取的不多。

  好在今年皇家银行的利润是不多,否则,宏丰帝咬牙也不可能同意商税最高等级的。

  大渊皇家银行,赵清虎并不想它的纯利润太多。

  毕竟,皇家银行的唯一股东就是宏丰帝,就算他驾崩了,日后也是传承给下一任帝王的。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皇家银行,连存款业务都甩出去,再组织一家,类似农业银行的存在来接管这海量存款。

  而大渊皇家银行,就充当中央银行,主持纸币发行,维持汇率,管理金融,稳定经济,彻底成为朝廷行政部门。

  对于这个,赵清虎估摸着,他干到死,都不可能达到这一点。

  “增加商税不是关键,维持营商环境,朝廷出面作保,这才是关键。”

  商贸往来,最为难得的,所有商贾的隐形追求,那就是市场信任度。

  商人们之间,想要建立信任,那是十分困难的。

  唯有朝廷出面,将这部分责任承接下来,能让商贸井喷式增长。

  聪明人自然能看到其中利益,至于蠢笨的,那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三皇子一听一个不吱声,他不懂啊,他又没经商过,不知道这里面的关键所在。

  “多看看,多钻研钻研,日后自会明白。”

  靠脑袋想象,脑细胞死完了,也不可能有所得。

  赵清虎告诫了一句,这种事情,唯有掺和进去,才有可能认识到其中关键点。

  “那中午吃什么啊赵叔?”

  赵清虎差点没一口茶水喷出来,你这思想跳跃是真的快啊。

  “中午牛肉火锅。”

  辽东送来京城的牛羊堆积成山,活的不多,冰封冷冻的倒是不少。

  京城内,不管是牛肉还是羊肉,反正价格是一降再降,比猪肉还不如。

  以往,牛肉、羊肉可比猪肉要贵多了。

  牛肉倒也罢了,反正大渊皇朝内,不能轻易杀牛,否则要重罚。

  今年冬天,养羊的农户可亏大发了,血本无归啊。

  家里的羊都不敢杀了,要想尽办法继续养着,否则杀一头亏一头。

  王锡山撇了撇嘴,最近吃牛肉都吃腻了。

  太便宜了,听说北王在辽东还建造了一个牛肉罐头厂。

  都办厂了,还有大量牛羊肉流入京城,草原上的牛羊,莫非被北王劫掠一空了?

  今年连续两次大胜,京城外情况不明,可京城内的的确确是普天同庆的盛景。

  皇帝从内库内先后拿出了不少银钱,在京城举办了不少活动。

  而勋贵大臣,富户地主,也是有样学样。

  听说就是相国寺,还有城外的三清观,和尚道士都弄了不少活动,赚了不少香火钱,也免费发了粮食。

  ------

  西城,京城内,三教九流聚集之地,也是京城内最为贫瘠的一片区域。

  这里不仅有正常的住宅区域,还有一大片棚户区。

  住在这里的,都是在京城没有产业的,最低端的人。

  孤寡倒是不多见,自从妇女救助会出现后,京城内的慈济院管理就严谨多了,一些乞儿、孤寡,都被送去了慈济院。

  张老三一家,就是棚户区成员。

  一家老小,上面有祖母一人,中间是夫妇二人,下面还有五个儿女。

  虽说是在棚户区,可张老三夫妇是真的能生。

  今日,一家老小围在了煤炉旁边。

  说起来,他们家不算穷。

  张老三虽然只是个力夫,日常在城内干一些零工,勉强能养活家里人,不至于饿死。

  可自从妇女救助会成立后,慈济院重整,张老三的媳妇去应聘,入了一家慈济院,成了一个厨娘,每月都有工钱。

  虽然只有三百文,但是,至少是一笔稳定收入,三百文钱可以买上三百斤粗粮。

  有了这笔收入,他们家日子好过了不少。

  今年的日子,更是好过了不少。

  自从安南大捷后,京城内,四处都有富贵人家免费发放粮食。

  不是粗粮,而是大米白面,都是精细粮食。

  只要是听说有发米发面的,张老三就会带着一家人去。

  一人半斤,或是一人一斤,他们家都能领不少。

  就是去免费领米狼,不能穿的太好,必须是破衣烂衫,否则容易遭人白眼。

  寒冬腊月的,把他们一家老小冻的够呛。

  “都拿出来。”

  围在煤炉旁,张老三暖了暖手脚,这才激动开口。

  几个孩子,还有他的老母亲,连忙从怀里面,把各自领到的粮食拿了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还有那白面,看得人眼热。

  “儿啊,快上秤!”

  老母亲脸颊冻的通红,却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今天他们到底领了多少。

  “咱们去了三处,路上我都数了,大米应该有十斤半,白面有七斤。”

  “好啊,这些都是精细粮食,能换不少粗粮。”

  “爹,还有这个。”

  大儿子从怀里面掏出来一块腊肉,看上去有半斤,好大一块,上面雪白的肥膘,看得人哈喇子都淌了下来。

  “嘶---”

  几个娃娃忍不住,吸了吸口水,一个个眼睛像是长了钉子一样,黏在了那腊肉上。

  他们家,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片肉的。

  前几次,也有好心的公子小姐,在派米派肉的时候,看他们一家老小可怜,给了一些,全都被他老爹拿出去,换成粗粮了。

  吃饱了很舒服,但是,听隔壁的二狗子说,那肉的味道,能香掉牙齿。

  “儿啊,这肉?”

  老母亲心疼孙子孙女,想要留下一些腊肉,“咱们留下一半,不,就留下一两片,给孩子们擦擦嘴也好啊。”

  张老三一愣,看了看自家老母亲,又看了看孩子,心中不是味道。

  都怪自己身子骨不爽利,否则去房山挖煤,成为一名光荣的煤炭工人,一家老小也不愁吃穿,还能去房山煤镇。

  他有几个老兄弟,就因为身子骨不错,去了房山煤矿,成了煤矿工人,一家老小都跟着去享福了。

  不仅每个月有月钱,而且还有新房子住。

  听说那房子都是煤场给他们建造的,用的是新的材料水泥,冬暖夏凉,不愁被风雪压塌,下雨天也不漏水。

  再看自家,依旧窝在茅草窝棚里面。

  今年日子好过了一些,茅草屋改善了不少,可毕竟还是漏风啊。

  晚上若没有这个煤炉子,一家人都要冻死。

  “娘,马上过年了,这些咱们都留下!”

  “啊?”

  老母亲有点懵,随即摇头反对,“不行的,换成粗粮,吃饱才好。”

  “娘您放心,咱们家现在不缺粮食的。”

  此时,门外有了动静。

  “孩他爹,我回来了,快开门。”

  “娘回来了!”几个孩子激动了,连忙去开门。

  柴门打开,又有冷风灌了进来。

  张氏身上利索,还有棉衣御寒,今日回来,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

  “快,快进来!”张老三连忙接过包裹,把人让进了门,虽然只是茅草屋,可因为煤炉子的存在,比外面暖多了。

  “怎么不烧炕啊,今天特别冷。”张氏道。

  一个煤炉子取暖不够了,前两天们家的火炕也烧了起来。

  婆母身体不好,年纪大了,她家汉子身子骨也弱,禁不起冻的。

  “没事,白日还好,快来烤烤火。”张老三道。

  张氏没有坚持,自家什么日子她知道,能节省一些无烟煤,就能多一些粮食。

  “娘你看,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出去领的粮食,还有肉。”大女儿邀功。

  见到桌上的粮食,张氏笑了。

  “今天慈济院发了过年福利,我也有的。”

  “孩他娘,慈济院的福利不是给里面的老弱吗,你也有?”

  张氏点头,“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我们这些慈济院员工,也有福利的。”

  “娘娘仁德!”老妇人双手合十,给皇后娘娘祈福。

  “娘,我闻到了肉味。”大儿子鼻子动了动,兴奋开口。

  张氏笑了,“就你鼻子灵。”

  包裹一个个打开,茅草屋内,响起了一阵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一次慈济院给的过年福利不少,一共有六个包裹。

  其中,大米细面各自有十斤、腊肉两斤、烧鸡一只、棉花十斤、酱牛肉五斤。

  “这是棉花?”

  老妇人第一眼就看到了雪白的棉花,“是棉花,好白的棉花啊!”

  “烧鸡,爹,娘,这是烧鸡,我在酒楼外远远看到过,这是烧鸡啊!好香啊!”大儿子激动了,恨不能扑上去咬一口。

  张老三也是炸了,感觉自己脑袋嗡嗡的。

  “这么多?”

  张氏笑了,挺起了腰板。

  “孩他爹,原本只有大米细面的。这三样是因为辽东大捷,妇女救助会接到了不少捐赠,我们的过年福利才有这么多。”

  “好啊,太好了!”

  十斤棉花,好大一个包裹,完全能做成棉衣,给孩子们保暖。

  “爹,这是什么肉啊,好香啊!”

  最小的娃娃,他们家的五儿子,盯着那酱牛肉,咬着手指头。

  张老三仔细看了一眼,摇了摇头,他也不认识啊。

  张氏笑了,“这是酱牛肉,北边草原不是缴获了许多牛羊吗,我听后厨的主厨说过,这是用大料香料酱卤出来的酱牛肉,是有钱人用来下酒的荤菜。”

  “牛肉?”

  倒吸了一口冷气,张老三没想到啊,有生之年,他还能看到牛肉。

  还是酱卤好的,有钱人才能吃的酱牛肉。

  张氏见当家的不动,孩子们则是眼热盯着那酱牛肉,笑了。

  五斤酱牛肉,她在后厨已经切好了,用牛皮纸包裹着,一片一片的。

  快速出手,先给婆母递上了一片,又给张老三嘴里面塞了一片,之后是五个孩子,一人一片。

  “孩---他娘!”

  张老三开口,想要拒绝,但是牙齿、舌头不听话,直接要咬了。

  “孩他爹,吃吧,我都听主厨他们说过,这牛肉养人,能养身子。”

  “儿啊,你吃!”

  老母亲把手中的牛肉递给了自己儿子。

  牛肉养身子,是肉就养身子。

  “婆母,你吃,这里有六斤,足够咱们家吃一段时间。”

  说着,张氏把张老三拉进了逼仄的里屋,从怀里面掏出了一个银袋子。
  http://www.bixia5.cc/book/14029/3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