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313章 清廷惊变,血火盛京(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13章 清廷惊变,血火盛京(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通古斯人的野心早已刻进骨血,仿佛是被诅咒的使命——

  若五代之内不能颠覆他族,便是对祖先的亵渎。

  这份执念在努尔哈赤手中化作出鞘的弯刀,建州三卫的烽火连绵不休,海西女真的城池在铁骑下震颤,东海女真的海岸线布满战船。

  当女真八部的旗帜被扯碎重编,满族八旗的号角响彻天际,爱新觉罗氏、瓜尔佳氏等八姓分掌旗印,看似稳固的权力格局下,暗潮汹涌。

  努尔哈赤的子嗣如贪婪的幼狼,在父亲的羽翼下疯狂成长。

  他们以联姻为缰绳,以军功为锁链,逐步蚕食其他七姓的根基。

  终于,某个血色黄昏,爱新觉罗氏的旗帜彻底覆盖八旗营帐,曾经共掌天下的盟誓成了风中飘散的灰烬。

  这场持续数代的权力博弈,最终以通古斯满族的彻底胜利告终,而八旗铁骑,也成了他们踏向中原的锋利战靴。

  努尔哈赤将染血的战刀重重杵在虎皮王座前,溅落的血珠在貂皮地毯上晕开暗红的花。

  他眯起眼睛望着南方天际,嘴角勾起一抹森然笑意——

  这头白山黑水间崛起的苍狼,此刻要将獠牙伸向看似庞大却早已腐朽的大明王朝。

  这场战争与其说是为了掠夺土地,不如说是场精心策划的权谋表演——

  戏台对面,正是让他如芒在背的科尔沁哲里木盟。

  “传令下去,让科尔沁的王公们都睁大眼睛看着!”

  他的声音裹着冰碴,震得帐中将领们纷纷低头。

  明军的火器在辽东防线轰鸣,却不知努尔哈赤真正在意的,是哲里木盟十旗营帐中闪烁的灯火。

  当八旗铁骑撕开抚顺的城墙,劫掠的金银被堆成小山,这些战利品的清单却最先送到科尔沁王公的案头。

  硝烟未散,努尔哈赤便祭出通古斯满族的祖传杀招——

  联姻!

  绣着金线的婚书如雪片般飞向科尔沁草原,他的女儿们戴着珍珠冠冕远嫁,儿子们则迎娶博尔济吉特氏的贵女。

  婚礼上的马奶酒流淌成河,哈萨尔后裔的马头琴与女真萨满的鼓点交织,看似和睦的联姻背后,是两头猛兽互相试探的獠牙。

  努尔哈赤抚着新得的明军火铳,望着科尔沁方向喃喃自语:

  “光靠刀剑不够,得让他们的血脉里,也流着我的血。”

  白山黑水间腾起的烽烟若持续燃烧,通古斯满族的野心与谋略将如淬毒利刃。

  若不是大明深陷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内乱泥沼,努尔哈赤所奠基的扩张之路,或许会以更缓慢却稳扎稳打的姿态推进。

  自努尔哈赤开启八旗制度,到雍正时期历经五代经营,满族通过联姻、分化、文化渗透对科尔沁的蚕食本已颇具成效。

  若不受中原局势干扰,凭借通古斯先民“五代颠覆他族”的执念,科尔沁十旗极有可能在漫长岁月里;

  从军事同盟彻底沦为满族的附庸,其血脉、文化、军事力量尽数被吸纳。

  当科尔沁这颗“草原明珠”被收入囊中,以蒙古高原为跳板,清廷铁骑便可长驱直入广袤草原深处,整合喀尔喀、卫拉特等部,重现甚至超越北元的疆域版图。

  届时,统一草原的满族政权将坐拥骑兵优势与庞大战略纵深,以更成熟的军政体系、更稳固的后方,与中原王朝展开持久博弈。

  通古斯人的发展史,本就充满以小博大、以智谋胜蛮力的传奇色彩,若给予其充足时间;

  中原王朝面临的将是一个根基深厚、难以撼动的强大对手,历史走向或许会彻底改写,上演草原与中原的权力逆转。

  盛京皇宫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多尔衮惨败归来的消息,如同惊雷炸响在科尔沁草原与清廷之间。

  哲里木盟主直系旗主的死,被证实与多尔衮冒进的军事决策直接相关,这让科尔沁部的怒火如草原野火般迅速蔓延。

  部族勇士们在金帐外磨刀霍霍,扬言要让爱新觉罗氏血债血偿。

  多铎攥着科尔沁送来的战书,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与代善在正红旗亭密会时,炭火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帐幕上张牙舞爪。

  "科尔沁的骑兵能踏平三个八旗!"

  多铎将羊皮地图狠狠摔在案上,

  "这黑锅谁背,谁就是下一个祭旗的!"

  代善转动着手中的念珠,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多尔衮损兵折将,又折了科尔沁的面子,不正是天赐良机?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笑出声来。

  这场交易达成得比预想更快——

  在科尔沁的怒火与自身利益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多尔衮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夜,盛京的宫墙下,马蹄声惊起寒鸦。

  多铎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散出,让满城皆知是多尔衮一意孤行,才招致科尔沁的雷霆之怒。

  而他与代善,则像两头蛰伏的老狐狸,静待着这场权力风暴将多尔衮彻底吞噬。

  崇政殿的鎏金烛台映出摇曳的光影,多铎与代善对视一眼,前者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科尔沁要的是个交代,光让多尔衮背锅还不够——”

  他刻意拖长尾音,指尖叩击着紫檀木桌案,

  “得让他们瞧见咱们捧着福临坐稳龙椅的决心。”

  代善捻着灰白胡须,浑浊的眼底泛起精光:

  “取消摄政王、辅国汗王的名号,把朝堂大权双手奉还给小皇帝。”

  他苍老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劲,

  “反正福临不过是个毛头孩子,真正说话的,还不是咱们这些宗亲?”

  夜色阑珊,当多铎当众撕碎多尔衮的摄政诏书,碎纸如雪片般飘落时,满朝文武皆倒吸冷气。

  代善紧接着捧出象征皇权的龙纹印玺,颤巍巍走向御座:

  “臣等罪该万死,此前僭越擅权,如今愿还政于陛下,望大清基业千秋万代!”

  小皇帝福临被这阵仗惊得手足无措,缩在龙椅上瞪大双眼。

  珠帘后,哲哲攥着帕子的手微微发抖——这看似恭顺的还政之举,实则是将福临架在火上烤。

  科尔沁的眼线若传回消息,定会以为清廷已彻底臣服;

  而暗处,多铎与代善的爪牙正悄然渗透六部,将真正的权柄牢牢攥在掌心。

  盛京崇政殿内,铜炉中龙涎香燃得正旺,却驱不散满殿凝重的寒意。

  多铎猛地踹开座椅,虎皮垫子应声落地:

  “多尔衮那疯子!海上风急浪高,就算真能在大明海岸撕开缺口,咱们八旗还能剩几人站着回来?”

  他袖口扫过沙盘,象征满旗的黑曜石棋子哗啦啦滚落一地。

  代善枯枝般的手指摩挲着檀木椅背,盯着墙上泛黄的八旗军阵图:

  “蒙旗如今只剩科尔沁九旗还能战,鞑靼各部早被漠北风雪啃得只剩骨头。汉旗……”

  他冷笑一声,

  “自兴和战后,就没剩下几面完整的军旗。”

  苍老的声音陡然拔高,

  “若满旗再损,科尔沁那九面苍狼旗一倒,咱们拿什么守住这盛京的金銮殿?”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突然拍案而起,震得案上茶盏嗡嗡作响:

  “必须让多尔衮死心!他再提海战,就是要把八旗往鬼门关推!”

  代善与多铎目光交汇的刹那,空气中仿佛炸开一道闪电——抛弃多尔衮,不仅是平息科尔沁怒火的筹码,更是保住满旗根基的最后防线。

  唯有将这个“战争疯子”彻底孤立,才能让伤痕累累的八旗在血泊中喘息,在暗流涌动的局势中,勉强维系住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

  崇政殿内烛火明明灭灭,代善布满皱纹的眼角微微抽搐,多铎腰间的弯刀随着呼吸轻晃。

  两道目光相撞的瞬间,如同火星点燃干柴,迸发出森冷的杀意。

  “多尔衮必须死!”

  代善嗓音沙哑如砂纸磨过石板,

  “但咱们的手,得干干净净。”

  多铎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狞笑中带着几分狠厉:

  “把他捆成粽子送到科尔沁,让草原的狼替咱们撕碎这祸根。”

  而与此同时,肃亲王府的血色夜幕正悄然降临。

  五月二十二日的戌时,残月如血。豪格握着佩刀的手掌沁出冷汗,庭院里忽然响起金属碰撞的刺耳声响。

  他的亲军尚未集结,正白旗的卫士已翻墙而入,刀刃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光。

  “敢尔——”豪格的怒吼被箭雨淹没,第一支箭穿透他咽喉时,正福晋杜勒玛的尖叫从内院传来。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3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