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64章 蒸汽轨车,新型棱堡(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64章 蒸汽轨车,新型棱堡(七)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整座棱堡规模宏大,四条翼展如同巨人的臂膀;

  长度达到一百丈,宽度为三十丈,高至斜顶处足有五十丈,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

  正面城墙长六十丈,在翼展四十丈处,直径正好八十丈,整体造型规整而稳固,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堡内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与设计。

  第一层高达五丈,为轨车预留了宽敞的洞口,宽达三丈,高达五丈;

  洞口上方设有悬闸,可在需要时轻松关闭通道,确保轨道的安全与畅通。

  第二层高十五丈,是居住与储存物资的重要区域。

  第三层高十丈,主要用于了望与防御,站在这一层,周围的一切动静尽收眼底。

  中央处设有天井,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棱堡的中心。

  天井不仅可以用来蓄水,满足日常的用水需求,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作为防御的补充手段。

  第一层的轨道预留洞口,为轨车的进出提供了便利,使得物资运输更加高效快捷。

  这座棱堡的容纳能力十分惊人,最少可以居住一万人,最多可容纳三万人。

  四条翼展上合理分配兵员,大约需要三百人驻守。

  连珠铳配备一千二百具,火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一百门到三百门之间调整,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足以应对各种规模的敌军进攻。

  排盾的设计也十分巧妙,采用防腐木制作,正背两面为宽幅,左右侧面为窄幅,均可实现折叠放倒。

  平时,排盾整齐地放置在专门的沟槽内,不占用过多空间;

  战时,只需使用轱辘拉起来,排盾便能迅速支撑起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抵御敌军的远程火炮攻击。

  棱堡每层都设有排水管,确保雨水和生活污水能够及时排出。

  内部居住区更是考虑周到,设有专门的排污管线,这些管线通往屯肥料处理池,实现了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既保持了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又能将肥料资源合理利用。

  经过众人的仔细检查与评估,总体来说,这座棱堡还没有发现需要做出改变的地方。

  然而,大家也明白,只有人真正居住进去,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潜在的不足之处。

  于是,安排人员入住棱堡的事宜被提上了日程,一场新的考验即将来临,而这座棱堡也将成为守护大明边疆的重要力量。

  这座刚刚落成的棱堡,以其独特的构造和强大的功能令人瞩目。

  虽然没有专门设置了望塔,但在每条翼展长臂的尽头巧妙地设有窗口,里面安置着了望筒。

  这些了望筒有着约三十倍的远望距离,能够让守军清晰地观察远方的动静,为棱堡的防御增添了一份可靠的保障。

  韩赞周对棱堡的结构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可以设立预制件流水线,采用分拆式制作的方法来提高建造效率。

  按照计划,每百人一组,总共需要二十组工人。

  在合理的分工和协作下,大约十天就能够预制出一座棱堡。

  这种预制件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快建造速度,还能保证各个部件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应皇帝的口谕,韩赞周迅速组织人手,紧锣密鼓地开展棱堡的预制工作。

  对于棱堡内部居住区,他没有进行预制处理。

  考虑到居住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他打算使用木制房屋,并以钢架作为支撑结构。

  这样既可以满足居住的需求,又能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改造。

  然而,韩赞周的任务远不止于此。

  除了预制棱堡,他还肩负着预制桥梁和铺设轨道的重任。

  同时,他还要熟悉工坊装配的各项流程,确保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一万八千名太监被分成了许多支队伍,同时在多个工作项目上展开作业。

  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锤子敲击声、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大明建设的奋进之歌。

  原先共带来两万余人,除了建工工坊里的一万八千人。

  还有,一千五百人被编入蓄塘队伍,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挖掘和建设蓄塘。

  另有八百二十人接受了水性训练,他们将成为海上补给船的船员。

  在茫茫大海上,这些训练有素的人员将承担起物资运输和后勤保障的重要使命。

  在韩赞周的统筹安排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虽然任务艰巨,但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和热情。

  他们深知,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关乎大明的边防安全,更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座预制好的棱堡、桥梁将在大地上拔地而起,轨道也将如巨龙般蜿蜒伸展,为大明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轨道尚未铸造铺设完成的当下,一群大匠正全神贯注地研究轨车装载车厢。

  他们深知,装载车厢的设计与质量对于轨车的运输能力至关重要。

  这些装载车厢以铁钢作为底层,坚固的铁钢框架结构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上层则采用木料制作箱体,既减轻了整体重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颠簸。

  车厢之间运用榫卯连接,这种传统而巧妙的连接方式,使得车厢在组装时更加稳固。

  然而,为了方便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灵活调整,需要手动分离车厢。

  与此同时,蒸汽轨车已经完成总装,静静地停在工坊之中,宛如一头即将苏醒的钢铁巨兽。

  它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零部件都经过精心打磨和调试。

  此刻,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它的试运行。

  对于这台蒸汽轨车,人们充满了期待与疑惑。

  它与传统车辆截然不同,那独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人不禁好奇它到底是如何实现移动的。

  皇庄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忙碌的工匠、负责后勤的人员,都被这神秘的蒸汽轨车深深吸引。

  “这蒸汽轨车到底能装多少货物呢?”

  一位老工匠皱着眉头,心中充满了疑问。

  在他看来,轨车的装载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运输效率和效益。

  而目前,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只有等到试运行过后,才能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得出准确的答案。

  “我听说蒸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可它是怎么推动轨车前进的呢?”

  一位年轻的学徒满脸疑惑地问道。

  他围着蒸汽轨车转了一圈又一圈,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在他眼中,蒸汽轨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他去探索和发现。

  “不管怎样,这蒸汽轨车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位负责物资调配的太监说道。

  他深知,一旦蒸汽轨车投入运行,物资的运输速度和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对于整个大明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人们的期待与疑惑中,蒸汽轨车的试运行即将拉开帷幕。

  它就像一颗即将升起的明星,照亮了大明未来交通发展的道路。

  而那正在研究中的轨车装载车厢,也将与蒸汽轨车一起,成为大明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繁荣与发展。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4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