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69章 轨车试运,开铺轨道(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69章 轨车试运,开铺轨道(五)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朱有建听完韩赞周和鲁总监的轨道铺设方案,当场点头认可。

  尤其对预留三丈高度的设计颇为赞同:

  “这高度好,地面通道不受影响,将来就算有汽车之类的新物件跑起来,三丈高也够用;

  河道上的内河船,也能顺顺当当从桥下过。”

  至于造价,他也觉得合理——

  混凝土原料多是伴生矿,淀粉成本不高,杂铁放着也是锈化,拿来用正好物尽其用。

  话锋一转,他忽然想起高处作业的风险,赶紧叮嘱:

  “高空施工可得注意安全,安全绳怎么系、安全帽怎么戴,还有安全鞋、手套这些,都得让工人用起来,保命的东西不能马虎。”

  鲁总监笑着应道:

  “圣上放心,皇庄工坊早在用墨家传下来的安全网和配套工装了。”

  他解释道,那安全网是活扣绳结做的,工人四肢套进去,胁下四个结各牵一根绳,用榫扣固定在梁架上,就算脚滑也掉不下去;

  安全帽叫“公输冠”,里面是鱼鳞状簧片,外头缠藤条,能防碰撞,还能护着颈椎不受伤,用着也方便。

  朱有建听得暗自咋舌,心里直犯嘀咕:

  “墨家公输班难不成真是从未来穿过去的?

  这安全网比后世的安全绳考虑得还细,安全帽连颈椎都护到了……

  难道先秦才是真·高科技时代?

  后世反倒退化了,直到西方工业革命才慢慢捡起来?

  说不准‘文艺复兴’叫‘科技复兴’更合适。”

  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他忽然意识到,大明的科技或许正站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上,而墨家的智慧,正是推着往前走的重要力量。

  或许不会比西方慢多少,毕竟我们是恢复科技,而它们没有方向,需要摸索前进。

  他定了定神,又问:

  “要是轨车在桥上侧翻,岂不是要掉下去?

  到时候救援都难,有没有防备的法子?”

  徐卫匠立刻接话:

  “这问题一开始就考虑到了。

  机车和车厢的钢轮间距处,都装了防倾斜辅助轮。

  一旦倾斜到临界点,辅助轮会自动弹出来修正;

  要是修正不过来,就会伸出支撑架,同时发出尖锐的镝声,一里地内都能吵醒人,提醒控制人员赶紧关汽停车检查。

  第二节车厢带龙门架,能处理简单故障;

  要是轨床出了问题,还能断开故障段车厢,让尾端机车拉回总站报修。”

  朱有建听得目瞪口呆,思考着:

  “你们这都搞出什么黑科技了?

  连防侧翻装置都想得这么周全!”

  他本以为这问题能难住众人,没想到方案早已现成。

  徐卫匠又补充:

  “车厢里还预留了些道床预制件,只要道床没出现应力损坏,紧急情况下能维修更换,基本营运不会受影响。”

  朱有建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看着眼前这群工匠,只觉得大明的科技之路,果然藏着数不清的惊喜。

  朱有建本想再出些难题,见众人应对得从容不迫,便又抛出一问:

  “要是轨道上有阻挡物,或是钢轨上卡了东西,怎么办?”

  刘二卫匠像是等这话许久,立刻上前回话:

  “机车头是三角锥造型,一般的坠落物会被锥顶直接推开。

  钢轨上的障碍物也不怕,三角锥两侧有内弧铲刀,能轻松把东西铲走。

  真遇上强度高、锁得死的,小面积的话钢轮能直接碾过去,大面积的靠了望筒提前发现,减速停下就行。”

  他补充道:

  “其实这种情况很少见——

  轨道两侧都有防攀爬装置,就咱大明重工现在的机械水平,还没人能破坏得了。

  真要说不可抗力,比如天上掉陨石,那就是天灾了,顶多启动辅助轮和支撑架,尽量减少损失。”

  朱有建听得心服口服。

  这些工匠不仅手艺硬,心思更是细如发丝,侧翻、障碍物这些隐患都想到了,还备了好几套解法。

  这份严谨和巧思,让他对大明的科技底气更足了。

  “看来是我多虑了。”

  他笑着点头,心里暗道:

  有这群人在,还有什么办不成的?

  稍一沉吟,他又问:

  “那要是桥墩裂了、桥台坏了,或是道床断了,这类突发状况怎么应对?”

  鲁总监略一思索,答道:

  “可以设辆预警车。

  载货的机车出发前,让预警车先跑一趟,带着各种检测设备探路,有问题能及时发现。

  预警车多配些保命的设施,就算出事也是它先遇上,能最大限度保后面货车的安全。”

  朱有建听得“噗嗤”笑出了声。

  他望着眼前这群眼冒精光的工匠,忽然觉得自己这当皇帝的,实在不用操那么多心——

  手下人个个跟揣着锦囊似的,再难的问题都能掏出法子来。

  他心里暖烘烘的,暗道:

  有这帮人在,大明想不往前走都难。

  这边话音刚落,韩赞周已经揣着图纸快步往“建工总部”赶,进门就扯着嗓子喊:

  “预制组件的活儿都给我排上!

  桥墩、道床、榫卯扣,一样都不能耽搁!”

  四大轨车卫匠也没闲着,围着初装机敲敲打打,改线路的改线路,加零件的加零件,叮叮当当的声响里,满是一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儿。

  规划轨道时,他们特意绕了个截路——

  永定河要过旱坞海船,原来十步宽的间距不够,干脆把轨道往西挪了一里地,让火车道和船运道各走各的,谁也不碍着谁。

  崇祯十七年十月十六日,天刚蒙蒙亮,轨道路起点就挤满了人。

  朱有建站在头排,看着第一块道床板被龙门吊稳稳吊起,慢慢落在钢轨下。

  晨光顺着板缝照进来,在地上映出一道亮闪闪的线。这一天,大明第一条铁路正式开始铺装了。

  他望着钢轨延伸的方向,远处的山峦在雾里若隐若现。

  这条钢铁铺就的路,不光是能跑轨车那么简单——

  它要带着大明,往更亮堂的日子里去呢。

  朱有建深吸一口气,胸口里满是说不出的期待和自豪。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4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