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86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86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五)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为了使团的朝觐路线,朱有建还特意下令:

  从迎宾楼到乾极殿的道路全部用彩砖铺设,并进行了简单美化。

  道路两旁彩旗招展,值守的卫兵统一配备手雷和连弩——

  这既是仪仗,也是实打实的防卫力量。

  挂甲屯的守卫早已悄然隐匿。

  他们并未撤离,只是将火炮与己身一同藏于排盾后的半掩体里,作为隐藏式卫护。

  反正就是不给使团见到,免得他们会有所猜测,大明军事力量强大与否;

  皇帝认为他们没有必要知道,将来或许可以有其他计划,先隐藏起来再说。

  十一月初六,鸿胪寺接到圣旨,需将南洋诸国使团送往西苑迎宾楼。

  鸿胪寺寺卿很无奈,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圣旨这般交待,那就去做吧!

  于是开始组织车马,浩浩荡荡地护送使团西行。

  礼部尚书钱谦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自礼部并入鸿胪寺后,他的身份便显得格外微妙——

  鸿胪寺寺卿不过四品,而他身为二品大员,若亲自出面迎接,难免让所有人难堪。

  况且被寺卿领导,实在令他难以接受,续弦妻子柳如是劝他:

  "既已入鸿胪寺,不妨入乡随俗,每日去看看便是,不必亲自接应。"

  这位出身于应天府秦淮河畔的女子,是八艳之一;

  钱谦益在应天府做官时,与她相谈甚欢,她也钦慕于他,愿意做他续弦的妻子。

  对此,钱谦益有点难受,认为是妇人之见。

  钱谦益的愤懑并非无因。

  他特意询问当日礼部为何并入鸿胪寺,得到的答复更令他火冒三丈。

  礼部本是朝廷礼制根本,掌管礼仪、科考、宗教祭祀等要务,纵使国本之争再激烈,也不该如此仓促站队。

  他这位主官不在,几位侍郎居然敢代表礼部,事情没成,反而坏了事,连累他这么一位尚书,到何处可以评理?

  "罢了。"

  他最终冷笑一声,

  "既然要撤,便撤个彻底。"

  他遣员外郎与属官负责接收使团朝贡文书及礼仪培训,人员使用有些捉襟见肘!

  原来的礼部侍郎与郎中已辞职回家,新任郎中尚未任命。

  如此安排,既不失礼数,又避免与鸿胪寺工作重叠——

  当然,前提是严格遵循寺卿调遣。

  朱有建当初降旨时,虽然是一时气话,

  但是王承恩却真正执行了。

  礼部名义上仍存在,但是很多职责已经并入司礼监,礼部是真正的名存实亡。

  国子监确实被裁撤了,祭酒博士都被辞官,学生从哪来回哪去,不允许滞留在京师!

  工部虽在,却被降级踢出六部,与器械、火药相关的都已经并入重工,与水利相关的,被范景文带走,与工程建筑相关的,所有资料被建工运走。

  如今大明实质上只剩四部:

  户、吏、刑、兵。

  礼部与工部虽保留尚书、侍郎衔,品级却与寺卿相差无几。

  就像钱谦益,虽挂着礼部尚书虚衔,实际俸禄却按四品发放。

  这等委屈,若向皇帝申诉,反倒可能被真实降职——

  这位皇帝的手段,他再清楚不过:

  你不提他装不知道,你若提照实办!

  柳如是终究不懂这些朝堂规则。

  她只当皇帝未真正降罪,便认为此事无碍。

  这位秦淮八艳之一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朝堂规则是一点不了解;

  揣测上意却实在不在行,终归是出身不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世面。

  其实朱有建也不了解,但是他是皇帝,他负责发号施令,有大把的人揣测上意执行相关事宜。

  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纠结不同,工部尚书范景文倒是逍遥自在。

  他如今身兼"都察院"副院长之职,不仅俸禄按从二品双倍发放,另有补贴,收入竟比正二品还高。

  毕竟他既是副院长,又是天下行走带队官员,身兼数职,自然财源广进。

  如今正带领团队去往大明各处,做真正的实事,对于工部如何,他就真没在意。

  三十余国使团入驻迎宾楼后,宫中传来确切消息:

  两日后皇帝将正式接见——

  上午觐见,午膳享用火锅,下午则观赏大明演武——

  这场精心准备的军事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迎宾楼建筑形制,与会同馆是真不一样,这座楼没有传统的雕栏挑檐,回廊也没有楠木柱;

  而是砖墙建筑,廊柱则是混凝泥浇筑,包裹了瓷面,瓷面上有素色花纹,不仔细观瞧是无法发现的。

  楼内为套间,套间之间是月拱门,墙面为喷绘,图案则是大幅山水烟雨图,有些名家诗词在上面。

  地面不是传统木地板,而是陶瓷地砖铺设,有简单的纹路。

  套间由寝室、起居室、盥洗间、客厅组成,除了卧榻与座椅为木制,其他都是预制构件,比如桌案、盥洗台、马桶皆为陶瓷材质。

  南洋诸岛土着不认识这些,但是西洋六国来人,直接就要瞪出眼球,这样的设施,在他们的国家,只有王室才能拥有,且极其珍贵。

  别看马桶只是简单分体式,罗马帝国时代,用了三百多年,都没有解决掉冲水问题,直到十六世纪,哈斯堡家族卡洛斯一世在位期间,才解决马桶冲水。

  虽然后来又经过改良,却无法消除反水带来的臭味,而大明这个却没有一丝臭味;

  这还不算,因为迎宾楼可不止一层,而是三层,下水管可是三层楼连在一起的,这样的技术可不一般。

  令人惊喜的是,迎宾楼是制式的,几百个套房都有马桶,而欧罗巴王室,只有国王才有资格享受。

  还有浴缸,居然是整体挂瓷釉,如今的王室还使用拼接瓷砖——

  只有指甲盖大小,需要几千片瓷砖的拼接,防水特别难做,那么大明是怎么做到的?

  不是说大明衰微了吗?

  他们在心中询问,却无法得到答案。

  如果大明的科技,已经如此高明,军事又怎样了呢?

  于是他们试图找人去了解,可惜这里的侍卫都是签过保密协议的,问使用功能,他们知无不言,但是问到技术,对不起,无可奉告!

  其实这批侍卫,是从紫禁城调来的,他们是真不知道技术,并不比这些使团成员知道的更多。

  他们很郁闷,都是勋爵子弟,之前是在皇宫里做侍卫,如今来了皇庄,居然沦落到给蕃国使团做侍卫。

  那么,皇帝为何要调他们过来呢?

  这些陶瓷用品已经成熟,形成了套装,但是不好组织官员参观,官员不了解,怎么出售呢?

  勋爵子弟了解后,回家能不说吗?

  接待任务结束后,侍卫会回到皇城,那时可能就不太适应,自然会想念迎宾楼的生活。

  这些套装也许价格昂贵,但是单件还是比较便宜的,他们集资弄个厕所是完全没有问题。

  回家后更加不适应,生意不就来了吗?

  这件事还不是高宇顺的提议,而是曹化淳的提议,王德化作为执行人很懊恼,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

  曹化淳的提议,皇帝很开心,所以得到了赏赐,简化版《人本论》到了他手中;

  高宇顺认为结合“新编三十六计本注”,简直就是绝配,盛情邀请曹化淳进行学术研究!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4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