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89章 朝鲜使团,觐见上皇(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89章 朝鲜使团,觐见上皇(三)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德川家其实也是从萨摩蕃主那里截的流求国,他们更一步的想法就是俘虏尚质王,逼迫尚质王管理流求,为他们提供矿产资源。

  倭国各蕃主,根本没有组成联军,他们不想为德川家族抵御敌人。

  最终,在荷兰人的调停下,德川家族被迫将流求人送往备中,各家凑钱作为赎金与赔款,先息事宁人再说,之后再有想法那是之后的事。

  阿山站在毛利家议事厅的台阶上,目光冷冽,望着远处的德川家族领地,心中暗道:

  “这次算是放过你们,但下次,绝不会这么简单。”

  随着荷兰人的调解,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但是被阿山盯上的倭岛,最终不会如此平静。

  十月二十一日,凯旋的号角在望京王宫上空回荡,阿山带着战士们的荣耀归来。

  他向多尔衮详细汇报了征倭的经过。洪承畴听完战报后,捻着稀疏的胡须,微微眯起眼睛,沉声分析道:

  “倭国虽富,但战斗力不堪一击。

  大金完全有能力占据倭岛,既能获取丰富的财富资源,又可与荷兰人通商贸易。”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繁荣。

  范文程则微微摇头,持不同看法:

  “最好能结盟明国,好处我们得,麻烦与大明共担。”

  他的话语中透着谨慎,似乎在为大金的长远利益深思熟虑。

  此时的倭国有银矿的事已经不是秘密,荷兰人之所以调停这件事,其实也是看在倭岛银矿面子上的;

  他们将廉价货物高价卖给倭国家族,然后用倭国的银子去购买大明商品,然后回欧罗巴进行贸易。

  多尔衮眼睛大亮,真是好主意啊!

  既然明国火器那么强,与西洋人有了冲突,正好试试明国的军事成色!

  如果能够获得倭国的财富,对于新立的大金国来说,可以用于与大明贸易,换取丝绸、茶叶、瓷器;

  还可以购买西番的火器,用范文程的话就是——

  取之倭国,用于倭岛!

  有祸大明背,没祸大金赢,左右不会吃亏。

  之后,感激涕零的流求国尚质王带着三十余名王族大臣,径直跟随朝鲜使团去往大明朝觐。

  他们没有返回流求,而是选择搭乘那艘曾经属于大明的三帆战船。

  这艘万历年间援朝战争后赐予朝鲜的战船,如今成了唯一的快速交通工具。

  说来讽刺,登莱水师早已没有如此迅捷的战舰,当年孔有德叛变时,连船带人都带去了后金,剩下的都是些老旧破船。

  这艘战船不愧是当年明军的主力,仅用十三天就抵达天津口岸。

  守卫一见船型,便知是朝鲜使团到来,连忙安排马车送往京城。

  十一月初六,朝鲜使团抵达鸿胪寺。

  不料鸿胪寺官员全在西苑当值,只有钱谦益一人在寺。

  无奈之下,这位纠结的二品大员只得亲自带领使团前往西苑迎宾楼。

  望着朝鲜使团走上马车,钱谦益不禁苦笑:

  堂堂礼部尚书,如今竟沦落到当向导的田地。

  范承谟坐在马车里,二十岁的面容尚显稚嫩,却已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沿途的景象。

  他是范文程的次子,因长子早夭而被当作继承人培养,虽年轻却深谙权术之道。

  他透过车帘望着远处恢宏的京城景象,心中暗自惊讶——

  这哪里是他想象中“比盛京差些”的都城?

  单是鸿胪寺的规模,就抵得上半个望京了。

  “紫禁城究竟是什么模样?”

  范承谟忍不住向身旁的副使询问。

  李佲副使是个精明人——

  作为庶出的王子,他反而因祸得福,不必像嫡子那样去做人质,得以年年作为使团正使来大明。

  三十五岁的他深谙生存之道,当下便绘声绘色地描述起金銮殿的壮丽景象:

  “那金銮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恢宏无比,仿佛是人间仙境。”

  钱谦益坐在对面,听着两人对话,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待你们见过“乾极殿”,怕是再不会对太和殿如此神往了。

  他想起自己站在乾极殿门口时的窘态——

  堂堂二品大员,竟不知该先迈哪只脚。

  那整块金砖铺就的地面,那仿佛不值钱的巨大琉璃顶,还有那莫名明亮却找不到光源的大殿……

  每一处细节都让他感到自惭形秽。

  如今,他心中既有骄傲,又有黯然。

  “那殿顶的琉璃,”

  钱谦益暗自回想,

  “大得不可思议,却看不出任何拼接痕迹,就像天生的宝石镶嵌在上面。”

  更诡异的是殿内的照明——

  没有烛火,没有宫灯,却明亮得纤毫毕现,仿佛整个大殿本身就在发光。

  还有那若有若无的微风,不知从何处而来,却能恰到好处地拂过每个人的面庞,带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范大人,”

  李佲突然压低声音,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

  “听说此次接见将在西苑举行?”

  范承谟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

  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那丝遗憾被对未来的期待所取代。

  毕竟,来日方长,总有机会亲眼见识那传说中的紫禁城。他微微一笑,心中默念:

  “今日错过,他日定要补上。”

  十月初八巳时,天色尚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乾极殿金顶镀上了一层光辉,令这座宫殿更加金碧辉煌。

  各国使节在禁卫森严的引领下,踏入了巍峨的乾极殿。

  钱谦益等鸿胪寺官员也陪同入内,终于得以再次站在这个他梦寐以求却又心存畏惧的地方。

  钱谦益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各国使节的反应,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奇妙的心理平衡。

  这些来自异国的 “土老冒” 们,此刻的惊愕表情比他当年初见乾极殿时还要夸张数倍。

  他们僵硬地站在殿中,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座宫殿的神圣。

  他忽然就有了喜意,原来看到别人的窘态,居然这么令人欣喜啊!

  殿内的景象确实令人窒息。天井琉璃顶投射下的五光十色光辉,在墙壁间来回折射,将整个大殿渲染得如梦似幻。

  那根本不是人间能有的气象,倒像是传说中的凌霄宝殿。

  清新的暖风带着淡淡的清香拂面而来,让人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就连那六位自诩见多识广的西洋贵族也呆立当场。

  那位法兰西贵族——

  钱谦益认得他,是路易十三的远亲——

  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在他引以为傲的卢浮宫面前,这座东方宫殿就像天外来物般不可思议。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呆呆地望着四周的一切,仿佛被这无与伦比的景象深深震撼。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4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