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509章 实地考察,恕难从命(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09章 实地考察,恕难从命(六)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夜色更深了,青布马车在官道上一路向南,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留下两道浅浅的辙痕。

  而身后的北京城,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正缓缓睁开它的眼睛。

  吴襄靠在车壁上,听着车轮的声响,忽然低声叹了口气——

  他赌的是皇帝念旧,赌的是吴家还有用,可这乱世里的赌局,从来都没什么胜算。

  车厢里的吴三桂,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那是张氏给他求的平安符。

  他忽然想起万全右卫的峡谷,想起那些埋在土里的尸骨,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爬上来。

  或许,父亲说得对,跑吧,跑得越远越好。

  只是他不知道,这场他亲手掀起的风波,早已不是一辆马车能载着逃掉的了。

  山海关的城楼被暮色染成了暗红色,渝关四大金刚围着那张裁撤圣旨,脸膛在火把的光里忽明忽暗,像四块被烧得发烫的铁。

  黄门传旨太监与吴三桂传信亲兵之间差了一个时辰,太监传完旨就离开,然后亲兵执信入关。

  先是朝廷裁撤圣旨,后是总兵吴三桂召集清君侧。

  山海关四大金刚马科、吴国贵、白广恩、冯祥,直接闹翻天。

  吴总兵入京述职加讨要粮饷,为何忽然就变成裁撤,传信说皇帝身边出奸臣,到底是什么情况?

  马科与吴国贵是吴三桂嫡系,认为总兵定被扣住了,必须立即聚兵去京城搭救以清君侧。

  白广恩认为还要再看看,冯祥认为没时间看,他决定回京,毕竟裁撤令已下,后面不可能再有军饷,左右是大头兵,回京还能有口饭吃。

  吴国贵认为他们想法太单纯,若是不携武器回京,大概率会失去人身自由,连吴总兵都能身陷囹圄,我们算什么?

  赶紧归营准备相应事物,我们打进北京城。

  白广恩其实是蓟辽总督高第麾下的总兵,三月初八,高第欲调吴三桂入京勤王,双方发生争执,吴三桂没有接受高第命令;

  彼时高第正处于申饬期,吴三桂认为他无权指挥,高第愤而带人自出关去宁远。

  白广恩左右摇摆,留在山海关中,作为副总兵协防关务。

  冯祥本是松山参将,松锦溃败时跟着吴三桂撤进山海关,松山失陷后无处可去,失土之责算是待罪身。

  他准备带着手下三千多人入京,该怎么责罚就怎么责罚,左右也逃不过。

  “狗屁的裁撤!”

  吴国贵一脚踹翻了旁边的酒坛,烈酒泼在地上,溅起火星子,

  “总兵去京城述职,怎么就成了‘归家反省’?

  定是被奸臣扣下了!

  这道圣旨,八成是假的!”

  他攥着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铜环叮当作响,

  “马科,你带左翼营,我带右翼营,今夜就拔营,打进北京城,将总兵救出来!”

  马科皱着眉,手指在圣旨上的朱印上摩挲——

  那印泥的色泽,那龙纹的样式,看着不像是假的。

  可他跟吴三桂出生入死多年,总兵待他恩重如山,哪能眼睁睁看着他出事?

  “国贵说得对,”

  他猛地抬头,眼里闪过狠劲,

  “就算是真圣旨,也得去问问清楚!

  凭什么说撤就撤?

  咱们在山海关守了这么多年,难道是草芥?”

  “问?怎么问?”

  白广恩抱着胳膊,声音里带着犹豫,

  “带着兵去问?那不成了谋反?”

  他瞥了眼冯祥,

  “老冯,你说呢?”

  冯祥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划着圈,圈里写着“松山”两个字。

  松锦溃败的惨状还在眼前晃,他想起那些被砍头的失土将领,打了个寒颤:

  “我觉得……还是回京吧。”

  他把树枝一扔,

  “裁撤令都下了,军饷肯定没了,留在这儿也是等死。

  去京城,该领罚领罚,好歹有条活路。”

  “活路?”

  吴国贵冷笑,

  “你以为朝廷是善堂?

  总兵都能被拿下,咱们这些大头兵回去,不是被送去矿山,就是被拉去填濠沟!”

  他指着冯祥的鼻子,

  “你忘了松山城破时,那些降兵的下场?”

  冯祥的脸“唰”地白了,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来。

  白广恩叹了口气,他心里清楚,吴国贵说的是实话。

  可他是高第的人,高第去了宁远,至今没消息,他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要不……再等等?”

  他试探着说,

  “派个探马去京城,看看总兵到底怎么样了,再做决定?”

  “等不起!”

  马科打断他,

  “裁撤令下了三天,再不动,兵丁们就该散了!”

  他转身对着城楼外喊,

  “左翼营的弟兄,都给我抄家伙!

  今夜三更,随我去京城!”

  城外传来一阵杂乱的应和声,火把的光像一条长龙,在黑暗里蜿蜒。

  吴国贵见状,也跟着喊:

  “右翼营的,跟我走!

  谁要是敢挡路,直接砍了!”

  冯祥看着这阵仗,咬了咬牙,对身边的亲兵道:

  “收拾东西,咱们走南路,先去通州,看看风头再说。”

  他带着三千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城楼,像一股溜边的水。

  白广恩站在原地,看着马科和吴国贵的队伍消失在夜色里,又看了看冯祥离去的方向,忽然觉得心口发堵。

  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刀,刀柄上还沾着山海关的尘土——

  这关他守了半年,如今却成了个没人要的弃子。

  “罢了。”

  他低声自语,

  “左右都是混口饭吃,去哪不是去。”

  他翻身上马,对着剩下的兵丁道:

  “跟我走,去永平府看看风向!”

  夜色更深了,山海关的城楼空了大半,只剩下几盏孤灯在风里摇晃。

  火把的光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越拉越长,像一条烧红的铁链,一头拴着山海关,一头拴着那座风雨飘摇的都城。

  而此时的北京城,吴襄的请罪奏折刚送到西苑。

  朱有建看着奏折上“犬子无知,恳请陛下降罪”的字样,忽然笑了。

  他把奏折丢给王承恩:

  “告诉吴襄,他儿子要是真敢带兵过来,别说罪,连吴家的祖坟,朕都帮他刨了。”

  王承恩赶紧应“是”,心里却暗叹——

  这山海关的火,终究还是烧起来了。

  城墙上的更夫敲了三更的梆子,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像一声无奈的叹息。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5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