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559章 拒绝王位,一路向北(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59章 拒绝王位,一路向北(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多尔衮又令属下收拾出一座闲置的大君宅邸赐给他,朱漆大门,雕花梁柱,远比他在舍下府的破屋气派。

  李佲更是感恩戴德,连夜将多年积攒的家财悉数拿出,换成金银绸缎,分赠给大金重臣。

  一众权贵收了礼,都笑着点头:

  “这朝鲜庶子倒是懂规矩,会做事!”

  李佲站在一旁,脸上堆着谦卑的笑,眼底却终于有了一丝暖意——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人这般“看重”,也是第一次有大官称赞他,不禁眼圈红了。

  多尔衮在军帐中铺开地图,洪承畴的手指沿着朝鲜海岸线划过:

  “大王,可将女真、汉人、朝鲜兵员混编列队,再派‘夜不收’(侦察兵)昼夜探查。”

  他指尖重重落在倭岛位置,

  “清国军队远道而来必无海船,若他们入境朝鲜,我等便撤往倭岛,沿海岸伐木造排盾,足以暂避锋芒。”

  多尔衮颔首应允,帐外的风卷着雪粒打在毡帘上,他望着帐内摇曳的烛火,将这步步为营的计策记在心里。

  此时阿山已率军在倭岛盘踞两月。

  虽然上次与毛利家和解了,阿山本也没有想登录毛利家范围,但是很巧的是,居然发现运载银矿的船只,阿山是武人,不代表不认识银矿啊,于是直接给拦截住,顺藤摸瓜入了吉川宏家。

  吉川宏家是织田信秀时代勘矿家族,专门负责勘矿采矿。

  织田信秀将银矿区域划给他家族,并不是这片区域就属于吉川宏家了,而是作为他家族聚集所在。

  说起来倭岛经过几百年“遣唐使”,对于中原的学习算是获得了大唐精髓——

  我见故名!

  于是起名讲究一个直观,什么“井边”“山口”“川下”直接就知道是哪的人,在荒野发现银矿了,该叫啥?

  吉川宏家就上报:

  荒银山!

  织田信秀自诩文化人,你们那名字没文化,见银就该叫——

  石现银,现与见是通假字,石头里发现银矿,所以该叫——

  石见银山!

  石见银山是织田信秀上台以后发现的,发现以后就开始秘密开采,为织田信家族在倭岛的战国时代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从而令他的儿子织田信长成为战国影响力最大的大名。

  阿山于战略上轻视倭人,在战役中重视银矿,吉川宏家族自此成为矿奴。

  毛利家对此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只能助纣为虐,充当打手。

  阿山对此也是可有可无,真心看不上他们,但是有人帮忙也是好事,于是倭国结束了六十年的战国烽烟,再次于倭南燃烧起来。

  毛利家族自然是欣喜的,很快就将势力遍布山阴道,恢复了战国时代最巅峰版图。

  毛利家大名干脆将毛利小次元提拔成家督,全面与大金统帅阿山对接。

  阿山决定将毛利家培养成打手,负责对倭奴四岛征战,嫌弃这么小的地方,起了那么多乱七八糟名字,认为还是七道名称比较好,听起来直观。

  南海道既然是与红毛番人交易所在,就先不占领,但是西海道必须属于我大金;

  朝鲜人在那里耀武耀威、颐指气使,俨然就是以主人自居,于丰臣秀吉时代被压迫的越屈辱,就会在西海道越趾高气昂。

  所以,每隔几日,便有满载财物与俘虏的海船驶向皮岛。

  岛上的明军哨卡早已备好交接清单,一边清点被捆绑的倭人,一边将成箱的丝绸、瓷器、茶叶搬上船——

  这些货物会以公允价格交割给朝鲜,换来的银钱则源源不断流入大金库房,海面上的鱼腥气里,都混着几分交易的铜臭味。

  多尔衮现在最喜欢的事,不是骑马射箭,而是在库房里盘点白银,敦促大金工匠将银矿变成白银;

  每天乐呵着,对待朝臣的赏赐越发厚重,很快就将原李朝的臣工收心了,大王不严苛,还善待他们,他们没有理由想着光复旧朝。

  尚质王正在努力学习西番语言,他与李佲作为交易使,负责与西番做贸易。

  但是很快发现问题,流求与朝鲜,真没有什么特产可以用于交易,大金上下都比较愁苦;

  如今白银有了,大明商品也有了,也与西番交易上了,可是只是矿材与土产,还算可以使用,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李佲再次觐见大明上皇,带着五百万两白银,只为求取大金朝鲜发展之道。

  乾德皇帝真心没看上白银,区区五百万两白银,除非五亿两白银。

  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宗主国,蕃国求来了,就给方法吧,于是以二百万两一套的加工工坊,卖给朝鲜十套,且愿意提供原材料,你们加工出来卖给西洋人就可以。

  多尔衮看着空荡荡的府库,喜极而泣,白银不花出去,就只是堆在那里,起初看着欢喜,之后看着发愁。

  于是派人去通知阿山,大金需要大量白银,赶紧开采,多用矿奴!

  他捧着李佲带回来的乾德圣旨,笑出猪叫,实在太好啦!

  之前范文程建议多尔衮写求援信,请宗主国圣裁——

  大哥啊!

  清国要欺负您忠实的小弟,呜呜!

  多尔衮卖惨能力欠佳,但是尚质王精于此道,写出的求援书,真是将宗主国皇帝捧上云霄,将自己卑微到烂泥里;

  就这样还有人欺负俺,俺死不死的没关系,以后再不能俸大哥了;

  呜呜,俺只怪自己没本事,但凡有大哥万一本事,也不会被欺负死;

  呜呜,大哥且放宽心,俺定拼命咬清国一口肉下来,只期望能帮大哥一丢丢;

  呜呜,以后不能侍候大哥了。

  呜呜,永别了……

  朱有建看到这封求援信,直接给看笑了,对李佲说不至于,整的这么惨,好像宗主国皇帝多么残暴,回去对你家主子说:

  莫慌、莫恼,清国去不了汉城,安心发展,做好蕃国本分!

  朱有建为什么这么好心呢?

  他纯粹就是将朝鲜作为股东对待了,土地自己治理,高价买我的工坊,之后还需要维护,还得购买我的原材料;

  而我的原材料在朝鲜耕种与粗加工,再卖给朝鲜多好?

  十座工坊多吗,不多,之后还得有更多。

  方正化如今应该进科尔沁了,哪里还有什么清国,朝鲜真不用担心报复!

  况且大明之前用自己商品与倭国交易,赚的是真不多,而与朝鲜就不同了,利润已经不是十倍了,而是几十倍;

  哪怕是这样,朝鲜依旧能够赚几倍利润,流求也能分润一些。

  如今尚质王幸福死了,倭国不敢入侵流求,又有朝鲜带着发财,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啦!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5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