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歼8重要还是那个破厂重要?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听着现场的争吵,李小川皱起了眉头。

  他的掌心按在文件上,当指尖触到"军转民调整"的红章时,前世的记忆突然翻涌。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到了2003年破产清算现场时,307工人们都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在讨薪。

  好好地一个厂子,就这么毁灭了……

  这是那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诸位……”

  李小川站了起来。

  见新厂长开口,那些工人和干部们,都慢慢收起了声音。

  “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也知道大家的难处。”

  “但军工是咱们的根啊。”

  说着,李小川他翻开了笔记本。

  那里面夹着,他昨夜提前整理的资料。

  “放眼世界,马岛战争,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国航母,靠的是法国提供的军工技术。”

  “如今我国的歼-8即将要全面服役了。”

  “如果咱们放任民品挤占军工份额,十年后,当兄弟单位在研发三代机时,咱们拿什么配套?”

  “拿洗衣机的铁皮吗?"

  ……

  这下,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众多干部和工人也知道这话有理。

  可是生存面前,这些在他们眼里,都可以放弃。

  一位姓王的科长,皱着眉猛吸着的烟,当烧到过滤嘴时,他终于还是忍不住站了起来。

  “李厂长,道理我们都懂。”

  “可是,如果没有民品利润,军工项目拿什么立项?我们厂子又拿什么发工资?"

  “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还谈什么发展啊……”

  这话虽然难听。

  但的确是重点。

  李小川可以反驳,但嘴上说赢了,若是手底下解决不了工人的生存问题,那也不过是一些空话。

  于是,他也不由得沉默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要厂里的干部和工人们看得到希望……

  他要怎么做呢?

  “厂长,厂长,李厂长?"

  副厂长赵刚的声音拉回现实。

  “对了,可以从改造机床,提高生产效率开始……”李小川抬头,看见众人脸上的质疑。

  的确,如今才20多岁的他,可能在这群平均工龄超 20年的老军工眼里,不过是个毛头小子。

  “两天。”

  李小川站了起来,直视着王科长和赵副厂长的眼睛,那里映着自己坚定的倒影。

  “什么两天?”

  “你们给我两天时间,我会拿出一个既能保军工核心,又能稳民品基本盘的方案来的。"

  “这……”

  “小厂长,啊不,李厂长,您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认真的。”

  此话一出,会场又炸开了锅似的。

  甚至还有不少不安好心的人在私底下阴阳怪气。

  “这小厂长的话能相信吗?”

  “我看悬啊,嘴边无毛,办事不牢啊。”

  “年轻人就是爱说大话!"

  “若是两天后要是拿不出东西,你这厂长还坐得稳?"

  “就是,到时看他怎么收场……”

  ……

  就在李小川到金陵307厂新官上任,并打算烧起第一把火时……

  嗖——

  一架歼- 8在大气层边缘划出幽蓝弧线。

  歼-8原型机于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部署服役。

  不过,整体技术上依然有着不小的问题。

  虽然歼-8还不完美,但是,龙国需要歼-8守护蓝天。

  这是服役歼-8前,最后一次试飞。

  由资深试飞员黄鸿飞随机选择一架歼-8进行。

  在空中飞了一圈之后,那泛黄的金属仪表盘和刺鼻的煤油味,高度表指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坠落。

  1200米、800米......

  发动机转速表归零。

  "塔台!塔台!歼- 8失去动力,请求迫降!"

  警报灯如濒死的心脏般跳动。

  试飞员黄鸿飞的声音在氧气面罩里显得闷哑。

  老式座舱的操纵杆缠着褪色的红布条,仪表盘玻璃上布满蛛网般的划痕。

  更致命的是,弹射座椅的手动卡扣卡在锁定位置,无论怎么用力都纹丝不动。

  歼-8的机身突然剧烈颠簸。

  黄鸿悄更是瞥见左侧机翼正在空中颤抖,副翼连接处的金属疲劳裂纹清晰可见。

  战机下方的稻田阡陌如刀刻般逼近。

  雨点砸在风挡玻璃上。

  拉出千万道银色的死亡射线。

  "冷静!"黄鸿飞咬住舌尖,血腥味混着橡胶味在口腔蔓延。

  作为王牌试飞员,他经历过 17次空中特情。

  即使歼- 8的操纵杆重若千钧,每拉动一厘米都需要全身肌肉发力,他也依然没有慌。

  汗水顺着下颌砸在襟翼控制旋钮上。

  "塔台!塔台!歼- 8失去动力,请求迫降!"喉麦里传来电流杂音,远处的机场跑道在雨幕中若隐若现。

  这回,塔台有了回应。

  “同意迫降。”

  “注意安全。”

  “明白。”由到回应之后,黄鸿飞果断切断燃油供应。

  这可以防止迫降时起火爆炸,同时将襟翼调整到最大角度,试图减缓坠落速度。

  轮胎擦着稻田泥地的瞬间,机身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左侧起落架首先断裂。

  金属摩擦声尖啸着撕开雨幕,泥浆飞溅在座舱盖上,模糊了视线。

  黄鸿飞死死握住操纵杆,感受着机身与地面的每一次剧烈撞击。

  “给我顶住啊,歼-8!”

  这时的歼-8,没有智能系统辅助,全凭肉体凡胎与钢铁机器搏斗。

  轰隆——

  撞击产生的气浪掀飞了座舱盖。

  王牌试飞员黄鸿飞的头重重磕在仪表盘上。

  虽然眼前金星乱冒,却死死顶住操纵杆保持滑行方向。

  泥浆混合着草屑砸在风挡玻璃上,划出蛛网般的痕迹。

  直到机身最终撞上田边的土坡,在惯性作用下向前滑行了数十米才停下。

  ……

  这一次的试飞,让龙国相关部门知道了,歼-8的确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技术问题。

  比如弹射系统和航电设备,那些卡扣用的是 45号钢,没做应力测试;航电线路居然用民用标准。

  歼-8极需好的材料,以及一个好的改善方案。

  这些问题反馈到了科学院。

  而科学院很快就想到了,他们在这方便最厉害的一位年轻小匠——李小川,已经离开了科学院,调到了307厂。

  “这不是胡闹吗?”

  “歼-8重要还是,那个破厂重要?”

  “快,把李小川同志给我调回来,完善歼-8。”

  “我们龙国的蓝天,需要歼-8的守护啊!”
  http://www.bixia5.cc/book/141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