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艇的集体一等功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零时零点,第三舰队舰司大会议室。

  连队一日生活制度里明确规定,21时30分准时熄灯就寝,部队夜训可延缓至22时30分。

  当兵的身体素质好不仅仅是因为锻炼啊,生活作息规律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部队极少会在就寝时间后举行活动,可以说十年八年都碰不上一次。

  潜艇部队从来都是神神秘秘的,如果你身边有个当潜艇兵的亲朋好友,你大概会发现,即便他回家探亲,也很少会呼朋唤友。

  对你来说,你的人生当中,基本上可以说,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你对他近况的了解,大多是来源于他父母传出来的只言片语。

  但即便他父母,也只知道他在某某地服役,是在潜艇里服役,更多的信息是直到他退役许多年,他都是守口如瓶的。

  常有人戏言,退役兵里,最高调的是武警,最爱交朋友的是武警,通常会发现,退伍之后,武警出身的战友之间大多经常联系,时常沟通有无,尤其是武警内卫。

  这大概和部队的性质有关。

  武警和地方打交道多,对迎来送往人情世故较其他军种更为深刻。

  唯独是潜艇部队,这些人即便是退伍了,也会三缄其口,从不对服役经历多言,即便喝了2斤。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让我们看到的东西,看不到的,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窥其一斑。

  就好比正在举行的这一场专门为203艇官兵举行的表彰大会。

  参加表彰大会的领导级别高得惊人。

  李远海司令员为首的,整个海军领导班子,除了总值班的那位副司令员之外,其余的全部参加。

  表彰大会规模很小,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里,除了203艇的45名官兵之外,就全都是领导了。

  李远海司令员亲自颁奖,挨个和203艇的官兵交谈。

  这样的规格,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哪怕是反击战之后,没有过这样的规格。

  当兵四年,许多人恐怕连自己的师长,都只有那么几次远远目睹真容的机会。

  要见到大区级别的领导,只能是从新闻上。

  李干是特殊人才,他的晋升之路充满了传奇,他打交道的大多是高级别领导,以至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高级别领导已然是司空见惯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理所当然”的下意识。

  而基层的官兵们则不然,尤其是长时间在海中漂泊的潜艇官兵,他们一年当中见得最多的是中校——他们艇长。

  这还是因为203艇属于大型潜艇,编制为正营级,不然官兵们天天面对的就是一毛三或者两毛一。

  赵海龙岁数大,服役年限跑在前面,所以挂中校军衔后,他的级别还在正营这里停留。

  他当了20年兵了。

  军校3年、中尉、上尉、少校各4年,今年是中校的最后1年,刚好20年。

  按照潜艇部队的规定,作战部队营级干部最高年轻不得超过40周岁。

  赵海龙今年满40周岁。

  他的副艇长28岁,大连潜艇学院出来的,是他的接班人。

  支队长告诉他,老赵,把人带出来再转业。

  于是,赵海龙超期服役了几个月。

  海军进入了下饺子时期,大量舰艇下水服役,结果就是人手严重不足,海军太缺人了。

  海军是技术军种,人员的培养周期比老陆要长得多,老陆步兵搞三个月训练后,基本能拉上战场,潜艇兵的话,没两年时间培养不出来。

  像赵海龙这种超期服役的军官士官,在近两年来,是越来越多了。

  十几位将军,光是上将就有四位,海军司令、海军政委、战区司令、战区政委。

  李远海亲自给赵海龙颁发了个人一等功,随即宣布,203艇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集体一等功,这是非常非常高的殊荣,通常由最高统帅部颁发,可见其含金量之高。

  所谓203艇部队集体一等功,是该艇所有官兵都有一个“集体一等功”的奖章和证书。

  可见获得这个功勋的难度之大!

  空军部队里战力最强悍、贡献最大的部队是第2航空教导旅,该部先后参加了7次现代局部战争,他们也只立了3个集体一等功而已。

  由此就知道203艇这个集体一等功的含金量了。

  表彰大会进行了90分钟,在最后,203艇全艇官兵把奖章和证书放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一份保密协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功劳的保密期是5年起步,5年后,由最高统帅部视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在此之前,203艇所有人都要对此守口如瓶,奖章和证书甚至都不能拿回家。

  至于因为什么而立功,表彰大会只字未提,只有这样一句话——为表彰203艇部队官兵在航母远海训练任务中的突出贡献。

  领导们走了之后,李干走过来对赵海龙说,“赵艇长,让值班员把部队带回去,咱俩谈一谈。”

  赵海龙立即把值班员叫过来安排下去。

  会议室剩下李干和赵海龙,古道风站在那边恪守其职。

  李干说,“你超期服役了五个月,对以后有什么想法?”

  此时李干的身份就是总部的高级参谋了,代表总部与赵海龙谈话。

  赵海龙说,“把部队带出来,安心转业。”

  李干笑道,“今年有6条新潜艇服役,其中3条是完成改装的核潜艇,海司打算让你担任其中一条的艇长。”

  赵海龙猛地一愣,下意识地说,“李参,我级别不够啊。”

  李干笑道,“现在够了。”

  他把晋升命令拿出来放在赵海龙面前,“总部首长委托我跟你谈一谈,核潜艇有辐射……”

  “李参,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赵海龙果断地说道。

  李干知道是这个结果,能留下来继续服役,几乎没人愿意转业,不是因为核潜艇官兵福利好,而是心中的报国之志。

  核潜艇艇长要求是正团级,副团都不行,因此,上校正团是基本配置。

  要是看到某位军官挂着上校军衔且是潜艇部队的指挥员,不用问,肯定是核潜艇艇长或者政委。

  核潜艇部队的待遇是全军最高的。

  水面舰艇部队出远海训练执勤是有补贴的,也就是说,舰艇出海,进入了距离陆地一定的距离属于远海,那么舰艇上的官兵们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补贴。

  士官是0.5元每小时,军官是0.7元每小时,军政主官是1元每小时。

  距离陆地的距离,当前通常是默认1000海里。

  对大头兵们来说,每天12块的补贴,一个月就是360块了,比他们的工资都多。

  同样大头兵,如果在核潜艇里服役,那么这个360块就要乘以3,每月1080块的航补,而且这个钱经常有。

  因为核潜艇几乎不会在近海里转,一出去就是远海远洋,一出去就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

  赵海龙了解核潜艇部队,他军校同学有好几个在核潜艇上,晋升都比他快。

  现在,他从中校正营破格晋升为上校正团,一口气赶上了他的同期。

  赵海龙的能力是超强的。

  使用鱼雷攻击水面目标,这是任何一条潜艇的艇长都具备的本事,可是,使用鱼雷连续两次击中两个水面目标的弹药库,这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

  如果只爆了一个目标的弹药架,还能用运气来解释,但是连续爆两个目标的弹药架,那就与运气无关了,那是实力!

  这时,李干问道,“赵艇长,203艇的工作还需要多久?”

  赵海龙说,“按照计划,还要进行一次远海训练,部队很努力,进步很快。”

  李干微微点头,“总部打算让你指挥一条阿尔法级,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3500吨的核潜艇?”赵海龙呆住了。

  203艇的水下排水量就有4000吨了,比阿尔法级还要重1000吨,别人晋升都是指挥更大的舰艇,他倒好,往回走了。

  赵海龙以为自己有机会指挥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的,那是万吨级别的大潜艇。

  李干笑道,“阿尔法级太小,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过,这级潜艇的研究价值非常高,上面的智能操作系统很适合培养人员。”

  “你要干的活,就是教导队干的活。”

  如此一说,赵海龙明白了,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这是作战培养,和猫在训练基地当教员是不一样的。

  对他来说,只要能出海,开什么潜艇都行,哪怕让他回去指挥老旧的033型,他都是心甘情愿的。

  对于直接仿制阿库拉级,还是基于阿尔法级来放大建造万吨级别的攻击核潜艇,在海军内部是有争议的。

  支持仿制阿库拉级的人认为,这么做成本最低,而且难度最低,况且阿库拉级有丰富的使用经验摆在那里,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而支持基于阿尔法级放大来建造的人认为,就技术水平而言,阿尔法级代表了更加前沿的科技,吃透这级艇的技术后,直接搞自己的万吨攻击核潜艇,更加符合未来需求。

  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海军首长拍板决定两条腿走路,先小不快跑,哪条路线更适合海军的情况,就采用哪条路线。

  阿尔法级上面的黑科技非常多,李干对此是非常支持的,无非就是多投入点钱。

  问题来了,海军就是拿钱砸出来的。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海军的时间不但周期长,单位时间的投入更是巨大,是所有军兵种里最大的。

  赵海龙突然低声问,“李参,那两条出血级……”

  李干笑道,“七千多米的海沟,再过二十年也捞不起来,放心吧。”

  ……
  http://www.bixia5.cc/book/14148/2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