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茅山道释 >第832章 白莲教的种种传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32章 白莲教的种种传说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话刚至此,彭亦成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浑然未觉前方有一个大坑,险些跌入沟中。

  道释惊得魂飞魄散:

  “老彭!如今事已解决,莫要心急,且坐下抽根烟,歇息片刻再行!你顺便将白莲教的往昔给我细细道来!”

  彭亦成适才遭此惊吓,亦有些力不从心,正好借机歇息。

  他停下车辆,摸出一包华子,自取一根,随即将整包递予道释:

  “你也换换口味吧,尝尝这烟中极品!”

  道释接过华子,尚未吸食,一股馥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令他如沐春风:

  “果然是好烟!想必价格不菲吧?”

  彭亦成轻笑一声:

  “倒也不算太贵,一盒华子,足以换取四条胡老师所抽之凤凰公主!”

  道释倒抽一口凉气:

  “我去!如此昂贵!抽了岂不是要白日飞升了!”

  彭亦成为道释点上烟:

  “白日飞升自然是无稽之谈,不过,的确是好抽!这算得了什么,还有更为上乘的烟,一盒可换十条华子!”

  道释被一口烟呛得咳嗽不止,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说道:

  “我勒个去!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啊!”

  彭亦成发出一声长叹:

  “谁说不是呢!似我们这般隐士,不图名利,只求守护大夏国、乃至全人类之安危,却常遭误解与打压!而有些人,却是名利双收,过着奢靡的生活!”

  道释悠悠地吐出一个烟圈,云淡风轻地道: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全当是我们在修来世的福报吧!罢了,莫要再提这些,扯得有些远了,且说说这白莲教吧!”

  彭亦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神安定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如潮水般复杂的情感,仿佛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如画卷般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缓缓地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饱经沧桑的韵味和感慨,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这白莲教的故事啊,在我们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老一辈的人都能信手拈来几句。那些故事在夜晚的篝火旁,在老人们的茶余饭后,被一遍又一遍地传颂着,仿佛成了这片土地上永恒的旋律。”

  “据传他们当年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将大量的金银财宝藏在了各个隐秘的角落,宛如沉睡的巨龙,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振雄风。那些财宝不仅仅是金钱的象征,更是他们复兴的希望之光,是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信仰之火。”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眼中闪过一丝若隐若现的追忆光芒,接着说道:

  “而陈家寨发现的这批金元宝,便是他们藏匿财富的一处。当时考古队还挖掘出了一些白莲教的秘籍和信物,那些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犹如天书一般,斑驳的铜器上刻着晦涩难懂的符号,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发现犹如一把把神秘的钥匙,轻轻开启了通往那段尘封历史的厚重大门。”

  彭亦成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了那些曾经的血雨腥风和悲欢离合。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夹杂着几分惋惜和怅惘,继续道:

  “然而,这些金灿灿的元宝最终还是被政府收归公有,用于了公益事业。财富虽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但那段历史却犹如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丰碑,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记忆。至于白莲教的余孽,听闻他们并未善罢甘休,依旧在暗地里寻觅其他的藏宝之地,妄图重振他们的声威。他们恰似幽灵一般,隐匿于历史的幽暗角落,静待某个契机再度现身。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眼眸,犹如猎豹的眼睛,时刻凝视着这片土地,伺机而动。”

  话至此处,彭亦成的嗓音变得低沉起来,眼眸中掠过一丝忧虑,仿佛预见了未来可能掀起的惊涛骇浪:

  “故而啊,虽说当下看似风平浪静,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任何势力都不可能轻易销声匿迹,它们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以某种形态重新崭露头角。那些被深埋的财富,那些被尘封的信仰,随时都可能成为点燃新冲突的导火索。我们必须时刻枕戈待旦,谨防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

  他的言辞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惴惴不安,也令人不禁对那段蒙尘的历史展开更为深邃的思索,仿佛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未解的谜团,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今的生活。

  道释并未打断彭亦成的沉思和讲述:

  白莲教乃是唐、宋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神秘宗教结社,隶属大夏国民间宗教教派。

  其源头可追溯至东晋慧远所创的白莲社,与佛教净土宗存在渊源。

  正式创立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始人乃是江苏吴郡沙门茅子元。

  据传这位茅子元与茅山教创始人三茅真君关系匪浅,据传为其第九代嫡系后裔。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

  其教义比较简单,经卷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乐于接受,所以常被用于组织人民群众反抗压迫。

  白莲教教徒的主要特征是烧香、诵偈,信奉弥勒佛和明王,他们的经典有《弥勒下生经》、《大小明王出世经》等等。

  白莲教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对贫苦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非常迅速,在当时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

  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成为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九年之多。

  白莲教起义爆发于四川-达州一带,以王三槐与徐天德为首,迅速蔓延至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

  起义军被清军围剿镇压,经数次激战,剩余起义军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后来起义军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起义被平定。

  白莲教从始创到清朝中叶的几百年中,始终不被视为正统宗教而受崇拜,而是作为异教被排斥。

  元明两代,农民群众曾多次利用白莲教的形式来动员、组织起义队伍,其中比较着名的有:

  元末韩山童在江淮的起义;明初永乐年间山东的唐赛儿起义;嘉靖年间四川的蔡伯贯起义;天启年间山东的徐鸿儒起义;清朝乾隆中期山东的王伦起义。
  http://www.bixia5.cc/book/14164/8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