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104集:资源筹备紧张有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04集:资源筹备紧张有序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清晨六点,天刚蒙了一层灰白,资料室的门被推开时发出熟悉的“吱呀”声。刘好仃把一叠纸放在桌上,每份首页都贴着黄色便签,上面是他用蓝笔写的字:“请看第12页。”他没坐下,而是把夹在文件里的那张小纸条又看了一遍——行政昨天回的:“人力数据在更新,中午前给。”

  九点整,会议室灯亮。没人迟到,连平时踩点进来的财务小李也提前五分钟坐到了角落,手里捏着计算器和一沓报表。刘好仃没开场白,直接点开投影,屏幕上是那本刚定稿的《反馈闭环试点方案》,翻到第12页,表格大片空白,只在最上头标了三个红字:“缺什么?”

  “先填表。”他说,“谁负责哪块,现在就认领。”

  行政翻了翻手里的U盘,报出一组数字:“目前能抽调的非岗人员共六人,但下周有两人调岗,实际可用四人。”她顿了顿,“轮值排班得重新算。”

  财务小李低头核了会儿账:“同类项目去年平均拨款周期是十个工作日,这次如果走加急,最快也要五天。”他抬头,“但全额拨付超预算17%,得砍项或分期。”

  生产科老张搓了搓手:“叉车那事儿我查了,检修完一直停着,日均使用率不到两小时。借两周没问题,只要不碰高峰期。”

  刘好仃点头,在表格上划掉“租赁运输设备”一项,顺手写了个“0”成本。他抬头:“省下的钱,够印五百张登记表,还能多买两箱牛奶。”

  小王忍不住笑出声:“夜班技工知道要发牛奶,肯定抢着值。”

  “那就让他们抢。”刘好仃也笑了,“人少活多,得有点甜头。”

  财务小李却皱眉:“可钱不能全压在开头。我们建议分阶段拨付,控制风险。”

  小王立刻接话:“但物料不早点到位,宣传跟不上,试点第一周就冷场,后面再热也难。”

  两人眼看要杠上,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找到一页写着:“8月14日,老张说叉车闲着也是耗油。”他念完,抬头问:“所以这车不是非租不可?”

  老张点头:“真不用。”

  刘好仃在预算栏写了个“-8%”,然后说:“钱分三笔,人分两批。第一笔付40%,买物料、印表、做宣传;第二笔看第一周响应量,达标就拨;尾款20%结项后付。人先上核心三人组,两周后再补志愿者。”

  财务小李松了口气:“这能批。”

  小王也点头:“只要第一笔到账,我能把登记表和话术海报全印出来。”

  刘好仃转向行政:“志愿者名单今天能定吗?”

  “中午前交初稿。”行政说,“但得确认他们班次不冲突。”

  “行。”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那就定个规矩:每周三下午三点,资源会商。谁缺人、谁要设备,当场说,当场记,当场签。”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翻出资料室那本交接记录本,翻到最新一页,指着“已阅”签名说:“咱们也这样,但加个进度看板。”

  他拿起三色便利贴:绿色写“已到位”,黄色写“进行中”,红色写“待解决”。每人发一支笔,开始贴。

  “登记表印刷”——绿,小王签。

  “轮值名单确认”——绿,行政签。

  “志愿者招募”——黄,行政签。

  “叉车使用协议”——黄,生产科签。

  “夜间电力保障”——红,没人接。

  刘好仃盯着那张红贴纸:“谁负责电力?”

  没人说话。

  “晚上八点后,休息点要开灯、用微波炉、接建议箱电源。”他提醒,“断一次电,整个闭环就哑了。”

  财务小李小声说:“配电房归设备科管,但咱们没报过专项用电需求。”

  “那就现在报。”刘好仃掏出笔,在红贴纸上写下:“申请夜间独立供电线路,周三下班前提交设备科。”他签上名,贴回白板。

  散会时,阳光斜照进窗。小王抱着他的笔记本往外走,路过打印机时顺手按了下启动键。纸盒是空的。

  “得买纸。”他自言自语。

  行政追上来:“我列个物料清单,一起报采购。”

  “别整太细。”刘好仃在门口听见了,“就写:A4纸,500张;记号笔,黑蓝红各五支;文件夹,十个。别写‘用于反馈闭环项目’,写‘资料室日常耗材’。”

  “为啥?”小王问。

  “太正式,容易卡流程。”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悄悄干,干成了再亮招牌。”

  中午,行政把人力名单发到群里。刘好仃在食堂吃饭时用手机看了眼,发现原本排进轮值的小李,下周要调去质检组。

  他拨通电话:“小李,你还能参加吗?”

  “能值,但得换时间。我调白班了。”

  “行。”刘好仃改了笔,“换人也行,只要有人在岗。”

  下午两点,生产科送来叉车的使用登记表,刘好仃签完字,顺手在背面写了句:“试运行期间,优先用于物料运输。”他让小技工去拍了照,存进U盘。

  三点,资源会商会提前开始。财务小李带来好消息:第一笔40%款项已提交审批,预计四天内到账。

  “比去年快两天。”他说。

  “因为项目名称改了。”财务主管在旁补充,“现在叫‘员工参与机制优化试点’,听着像管理创新,不是额外负担。”

  刘好仃笑了:“名字改得好,事就成一半。”

  行政更新了看板:“志愿者招募”从黄变绿,贴上新名单。小王把登记表电子版发给印刷厂,对方回复:“明天中午可取。”

  只有“夜间电力保障”还红着。

  刘好仃给设备科打了三个电话,没人接。他放下手机,对行政说:“明天一早,咱们去配电房走一趟。”

  “你去?”行政有点意外,“你不是不常去那边?”

  “老地方走多了没意思。”他说,“新事得去新地方。”

  傍晚,他回到资料室,把今天的会议记录撕下一页,夹进文件夹。笔筒里那支蓝笔芯快用完了,写到最后几个字时,线条变细,像要断。

  他拧开笔杆,倒出残芯,换上一支新的。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和行政站在配电房门口。门锁着,墙上贴着“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刘好仃没敲门,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贴在门上——是电力申请单的复印件,底下写着:“请于8月20日前回复,谢谢。”

  他退后一步,确认字迹朝外。

  行政问:“就这样?”

  “就这样。”他说,“他们总会开门的。”

  回到办公室,看板更新:“夜间电力保障”从红变黄,旁边多了行小字:“申请已提交,待回复。”

  小王拿着印刷厂的通知单进来:“登记表取回来了,一共五百张,整整齐齐。”

  刘好仃摸了摸纸边,平整结实。他抽出一张,放在桌上,拿起笔,在“建议内容”栏写了个问题:“你觉得哪儿还能改?”

  他没写答案,把笔放下。

  阳光照在纸面上,字迹清晰。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11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