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集:策略实施有序推进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小陈的手机刚挂断,刘好仃就听见他脚步声从B线入口一路响到维修角。人还没进屋,声音先到了:“刘师傅,夜班小王又打来,说新支架装不上,怕弄坏。”刘好仃正拧开保温杯盖,吹了口气,把茶叶往杯壁边上拨了拨。他没急着说话,起身走到电脑前,调出B线支架V2版图纸,放大安装示意图那一块。他盯着看了两分钟,鼠标一点,插入一张三维旋转图,又在旁边空白处打字:“凸点对槽,红标朝外——口诀记三遍,手就不会抖。”
“这就完事了?”小陈凑过来。
“不,”刘好仃把图另存为,命名“共享池条目001_B线传感器支架”,“这是咱们池子里的第一条‘活鱼’,得养住。”
他召集小林、阿珍、老李和小周在维修角小桌边碰头。桌上摆着五张刚打印的A4纸,每张都画了三个框:图文说明、风险提示、适用场景。
“以后所有改进,不管多小,”刘好仃敲了敲纸,“三样齐了,才能进池子。缺一个,退回重做。”
小林翻了翻手里的模板,抬头笑:“那我上次改的夹具润滑流程,是不是得补个‘别用柴油代替硅油’的警告?”
“补。”刘好仃点头,“上个月三台电机出问题,根子就在这儿。”
阿珍提笔在模板上加了个小星星:“要不要在电子表单里设强制填空?少一项,提交不了。”
“就按你说的办。”刘好仃把电脑转过来,“小林,你今晚弄个初版,明早发群里试用。”
晨会铃响前五分钟,刘好仃把“创新支援响应小组”轮值名单贴在公告栏。首期只有两个名字:小周,小林。后面跟着括号标注“自愿报名”。
“每人每月最多接两次任务,”他在晨会上说,“接了,记分;超时没回,不扣分,但系统自动提醒班组长。”
小周站在队尾,听见旁边老师傅嘀咕:“轮谁不是轮,反正都是干活。”
他没出声,但中午回宿舍时,还是把报名表填了,顺手写上“擅长机械结构优化”。
下午三点,车间电子屏右下角多出一块小区域,标题是“本月支援榜”。第一条记录跳出来:“小周,响应冷却阀参数咨询, 1分。”
阿珍路过时瞥了一眼,笑着对身边人说:“这比发奖金还让人上头。”
老李蹲在C线传送带边记录偏移数据,刘好仃走过来,递了杯热豆浆。
“下周溯源会,你主讲。”他说。
老李抬头,笔停在半空:“我?讲啥?”
“就讲你咋看出第一条裂纹的。哪天、几点、阳光从哪个方向照过来,裂纹像不像雨刮器刮过的玻璃。”
“这也能讲?”
“能。”刘好仃蹲下,跟他平视,“小陈装反支架,不是手笨,是没亲眼见过故障长什么样。你讲一次,可能少十个错。”
老李低头搓了搓手:“可我……站台上,话都说不利索。”
“不讲课,讲故事。”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就五分钟,说完就下台。紧张了,就看我,我给你比OK。”
第二天,小陈举着手机蹲在冷却阀前,镜头对准老李的手势:“您再比划一遍,从左边裂,还是右边?”
老李伸出手,食指慢慢划过空气:“这儿,起头像小钩子,往右斜,像被啥拽着走。”
视频剪了90秒,加上字幕:“第一次发现偏移,我心跳得比传送带还快。”末尾贴上二维码,链接到共享池测试页面。
刘好仃把视频上传到车间内部平台,标题写:“老李的第五感”。
中午饭点,好几个人围在展示角看视频。有人笑出声:“老李这手势,跟指挥交通似的。”
阿珍在台账上记下:“溯源会预热完成,参与意向调研启动。”
这天下午,小王又打电话来,这次问的是C线夹具校准步骤。
刘好仃接了电话,转头喊小周:“支援任务来了,编号001,共享池查‘夹具校准V3’,直接发链接。”
小周打开电脑,几秒后回复:“发了,备注‘已引用共享池条目002’。”
刘好仃在台账上写下:“首次响应联动完成,知识沉淀与资源响应实现对接。”
晚上七点,他坐在办公室整理材料,手机震动。是小林发来的电子表单截图,标题是“一线创新共享池录入模板V1.0”,三栏齐全,还加了自动编号功能。
他回复:“明天打印十份,贴维修角墙上。”
又补了一句:“池子有了,鱼也游了,接下来,得让人知道去哪捞。”
第二天晨会,刘好仃宣布:“从今天起,所有技术咨询,必须先查共享池。查不到,再找支援组。”
有人问:“要是懒得查呢?”
“那就让错误多走几步。”他说,“等它撞上墙,自然就知道该回头了。”
中午,阿珍发现电子屏上的支援榜更新了:小周 2分,小林 1分。三人围在屏幕前数积分,商量月底能换几小时调休。
老李默默打开手机相册,翻出那条视频看了三遍,然后点开录音功能,小声念:“那天早上六点十七,我看见玻璃边缘有道细线……”
刘好仃路过时听见了,没打扰,只在本子上记下:“经验转化进度,老李已进入自我排练阶段。”
三天后,共享池条目增至七条,涵盖支架安装、夹具润滑、冷却阀调试等常见问题。每条都有图、有提示、有场景说明。
小陈在B线入口贴了张新告示:“查过共享池了吗?再问人。”
这天下午,夜班小张打电话给小周,问传送带张紧轮的扭矩值。
小周打开共享池,搜到条目005,复制链接发过去,顺手在台账备注:“引用005,响应时长8分钟。”
刘好仃正在检查老李的溯源会PPT,手机弹出小周的消息:“第一次,有人先查了池子再提问。”
他抬头看向维修角的方向,小林正教阿珍用新模板录入一条关于密封圈更换的改进。
他合上笔记本,在今日记录末尾写:“机制开始自己走。”
傍晚,老李把录音放给刘好仃听。声音有点抖,但每一句都清楚。
“……我就知道,这偏移不是偶然。它有脚步声,只是别人听不见。”
刘好仃点点头:“明天再录一遍,加个开头:‘大家好,我是老李,我在C线干了十二年。’”
老李嗯了一声,把手机放进口袋。
刘好仃站起身,把新打印的十条共享池条目钉在档案盒旁边。塑料夹子咔哒一声扣住纸页。
小陈路过时顺手翻了翻,突然说:“刘师傅,这第8条润滑周期,能不能加个提醒?比如‘每月5号前完成’?”
“能。”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一盒新标签纸,“你写,我贴。”
小陈接过笔,在空白标签上写:“别等机器喊疼才加油。”
他刚贴好,手机又响了。
是小王。
“陈哥,”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共享池我查了,支架方向也记住了——凸点对槽,红标朝外,对吧?”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11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