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22集:防控方案周密制定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22集:防控方案周密制定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里,窗外的风还在吹,玻璃窗上的树叶像被谁贴上去的便利贴,摇晃着,却不肯掉下来。

  小张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记号笔,在“东南亚劳工标准”旁边又添了几个字:“ISo 工会代表”。

  “刘哥,”他转过头,“你觉得这样行吗?”

  “行。”刘好仃点点头,“但别光写,得让人看懂。”

  阿芳翻着笔记本,突然抬头:“刘哥,我刚才在想,咱们这个图谱,是不是得有个‘优先级排序表’?不然大家一看这么多风险,反而不知道从哪下手。”

  “好主意。”刘好仃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四象限图,“我们可以按‘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来分。概率高、影响大的,优先处理。”

  “听起来像是……风险打分?”小张挠头。

  “差不多。”刘好仃笑,“但不是考试打分,是决策参考。”

  阿芳在纸上记下:“四象限法:概率x影响。”

  “对。”刘好仃看着她,“比如德国环保政策变化,就是高概率、高影响。咱们得重点盯。”

  “那中东包装问题呢?”小张问。

  “概率中等,影响高。”刘好仃回答,“因为不是每个国家都这么敏感,但一旦踩雷,影响的是品牌信任。”

  “东南亚劳工呢?”阿芳继续问。

  “概率高,影响中等。”刘好仃分析,“因为劳工法普遍严格,但我们还有调整空间,不像包装,错了就是错。”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

  “刘哥,”小张忽然开口,“那我们怎么判断一个风险是高概率还是低概率?”

  “数据。”刘好仃说,“还有经验。”

  “数据我们能查,经验……”小张顿了顿,“我们好像没太多。”

  “所以要学。”刘好仃笑了笑,“学别人怎么踩雷的,然后绕过去。”

  阿芳忍不住笑出声:“这话说得,像在教人怎么走路别摔跤。”

  “其实差不多。”刘好仃耸耸肩,“走国际路,不摔跤,就是本事。”

  会议继续进行。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风险图谱”旁边写下“国际风险响应小组”。

  “这是什么?”小张问。

  “咱们的‘哨兵’。”刘好仃解释,“不是事后救火的消防队,是提前预警的观察员。”

  “听上去挺酷。”阿芳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望远镜图标。

  “酷不酷不重要,关键是得有人专门盯。”刘好仃说,“比如德国那边政策一有风吹草动,就得有人第一时间报上来。”

  “那这个小组谁来负责?”小张问。

  “你。”刘好仃看着他,“加上阿芳、老赵,还有法务那边的王姐。”

  “我?”小张愣住。

  “你不是刚在白板上贴了‘前线哨兵’的便签?”刘好仃笑,“看来你已经自告奋勇了。”

  阿芳噗嗤一笑:“小张,你这是被自己埋的伏笔给套住了。”

  “哎,我那是随便写的!”小张急了。

  “随便写的都能被刘哥抓到重点。”阿芳调侃,“说明你潜意识里已经准备好了。”

  “行了。”刘好仃打断他们,“这不是玩笑。你们几个先搭个架子,后面再招人。”

  “那我们得有个工作流程吧?”小张问。

  “流程越简单越好。”刘好仃说,“职责就三点:第一,盯风险;第二,汇总信息;第三,快速反馈。”

  “听起来像新闻编辑部。”阿芳说。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只不过我们不写头条,我们写预警。”

  讨论到中午,会议室里飘着咖啡和泡面的味道。

  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内容,心里有点底了。

  “刘哥,”小张忽然想起什么,“那我们这个响应小组,是不是得有个‘红黄蓝’级别的预警机制?”

  “你记性不错。”刘好仃点头,“这个机制我们先搭个框架,后面再细化。”

  “红是紧急,黄是提醒,蓝是常规?”阿芳问。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色条,“红色是必须马上处理,黄色是密切关注,蓝色是日常监控。”

  “那怎么判断一个风险该用哪个颜色?”小张问。

  “还是概率和影响。”刘好仃说,“红色是高概率、高影响;黄色是中概率、中影响;蓝色是低概率、低影响。”

  “听起来像是……交通灯。”阿芳说。

  “对。”刘好仃笑,“咱们的国际业务,也得遵守交通规则。”

  “那这个机制,我们得写成文档吧?”小张问。

  “当然。”刘好仃点头,“但别写得太复杂。简单明了,才能落地。”

  阿芳在笔记本上写下:“红黄蓝三色预警——让风险看得见。”

  “挺好。”刘好仃看着她,“你这总结能力,比我还快。”

  “那是。”阿芳得意一笑,“不然怎么进响应小组。”

  会议接近尾声。

  刘好仃环视一圈,看着白板上的图谱、响应小组名单、预警机制草案,心里踏实了不少。

  “刘哥,”小张忽然问,“那我们这个防控方案,什么时候能正式上线?”

  “不急。”刘好仃说,“先把框架搭起来,再一步步填内容。”

  “那我们下一步做什么?”阿芳问。

  “细化。”刘好仃回答,“每个风险点,都得拆解清楚。比如德国环保标准,我们得知道它到底变了多少,影响了什么产品,有没有替代方案。”

  “听起来像是……拼图游戏。”小张说。

  “对。”刘好仃点头,“一块一块拼,最后才能看清全貌。”

  阿芳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拼图,旁边写上:“风险防控,不是防别人,是防自己不知道。”

  刘好仃看见了,笑了:“这话,写得比我还明白。”

  “那我是不是该出书了?”阿芳调皮地问。

  “出书不急,先把防控方案做出来。”刘好仃说,“等我们真防住了风险,你再写经验总结。”

  “成交。”阿芳伸出手。

  刘好仃笑着握住:“成交。”

  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白板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

  小张拿起手机,准备拍照记录。

  镜头对准白板时,投影仪忽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上短暂出现一行字:

  “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草案——版本 0.1”

  还没等小张看清,画面一闪,又恢复了正常。

  他眨眨眼,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但阿芳已经记下了那句话。

  刘好仃看着白板,心里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风险防控,才刚刚开始。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脚步坚定。

  封面上,“防控方案”四个字,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像是刚被擦亮的金属。

  他走出会议室,风还在吹。

  但这次,他没再停下。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5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