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653集:升级效果初步显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53集:升级效果初步显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扫过控制柜,那张灯泡纸片边缘微微翘起,像一片晒得发干的树叶。刘好仃伸手把它往下压了压,动作轻得仿佛怕惊醒什么。他没急着开机,而是从保温杯里倒出半杯温茶,吹了口气,茶面荡开一圈涟漪。

  “三天了。”他自言自语,“该看看这‘数’走得到底稳不稳。”

  小林抱着平板冲进来时,鞋底在水泥地上滑出“吱”一声。“刘师傅,系统刚吐出第一份完整运行报告!效率提升38%,误差率1.2%——这数据,够写进厂史了吧?”

  阿芳随后进门,手里捏着一叠打印纸,眉头微蹙。“数据是漂亮,可我昨晚核对复议记录,有六条人工修正没进反馈池。系统‘学’得不全。”

  老张提着工具箱进来,帽檐下眼神一扫屏幕:“又是这种‘平均下来都挺好’的算法?那天丝线偏了两毫,它不报,你跟我说它高效?”

  刘好仃没接话,打开日志本翻了两页,抽出一支红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三——看——法。”

  “第一看,效率。”他画了个箭头指向小林的平板,“但得拆开看:哪省了时间?哪绕了弯?”

  “第二看,异常。”他转向阿芳,“系统漏了没?人补了没?补了几次?为什么补?”

  “第三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老张身上,“人越干越轻松,还是越干越累?”

  三人愣了愣。小林挠头:“这……还真没统计过‘累不累’。”

  “那就加上。”刘好仃把“人工干预频次”和“干预时段”圈出来,“咱们不搞虚的,只看三天实打实的数据。谁也别急着下结论。”

  阿芳低头翻记录,忽然“咦”了一声。“午休前十五分钟,操作失误率上升17%。不是设备问题,是人——手快,心浮。”

  小林笑出声:“原来系统也有‘摸鱼前兆’?”

  “不是摸鱼。”阿芳认真道,“是赶工。大家想早点收尾吃饭。”

  刘好仃点点头,在白板角落添了一行小字:“人的节奏,也是流程的一部分。”

  第二天下午两点四十七分,警报响了。

  不是刺耳的那种,而是低沉的“嗡——嗡——”,像老式电表过载时的呻吟。屏幕上,冷却段温度曲线突然跳动,同时拉丝速度波动超过阈值。

  “双异常。”小林盯着数据流,“系统自动降级到半手动,但……没推通知。”

  老张正拧着水杯盖,听见动静抬头:“啥意思?我该去巡检吗?”

  “按理该推。”小林快速调后台,“哦……我上周设了个‘低风险静默’规则,怕误报烦人。可这回是叠加的,系统没判级。”

  “它怕吵你。”老张把水杯搁下,“可我不怕它吵,我怕它哑。”

  刘好仃调出事件链,发现系统在“优先级判定”上卡了两秒——冷却报警归质检,速度波动归生产,两个模块各管一段,谁也没主动喊人。

  “流程断了。”他说,“像两个人传话,中间没人接。”

  他打开策略配置,新建一个“异常传播树”模型。“以后任何异常,必须标清楚:影响谁、传给谁、多久没处理就升级提醒。”

  “这不就是微信群接龙嘛。”小林嘀咕。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就让它学会‘艾特责任人’。”

  老张在平板上批注:“这玩意儿怕‘连环扣’。”字写得歪歪扭扭,像炉火映出的影子。

  小林截图存进一个叫“人机语料库”的文件夹,顺手加了标签:“口语化经验——老张语录v1”。

  第三天清晨,报告终于凑齐了。

  刘好仃把三张趋势图并排贴上白板:效率曲线稳中有升,异常响应时间从平均8分钟缩到3分12秒,人工干预次数逐日下降,第三天只触发了两次,且都在非关键节点。

  “数据站住了。”小林眼睛发亮,“可以推到其他炉子了吧?趁热打铁!”

  “热是热了。”刘好仃却摇头,“可它还没学会自己‘灭火’。”

  “啥意思?”

  “现在是咱们发现异常,它记录。可它能不能自己发现、自己记、自己提醒咱们注意同类问题?”他翻开日志本,翻到那页写着“责任不能补”的地方,“它能跑,但还不会回头看看路有没有坑。”

  小林张了张嘴,没说话。

  阿芳忽然起身,打开共享文档,在“效果评估表”末尾加了一栏,只写了四个字:“老师傅点头次数”。

  小林看见了,笑出来:“这怎么量化?靠摄像头数点头?”

  “不用。”阿芳轻声说,“我记就行。他点头,说明他信了。他信了,才算真成了。”

  刘好仃看了那栏一眼,没删,也没夸,只是在表格标题上方,用红笔写下:“效果三阶验证——第一周看数据,第二周看波动,第三周看自愈。”

  “自愈?”小林问。

  “就是它能主动识别一次异常,记录处理过程,下次类似情况,自动提醒或调整。”刘好仃合上本子,“现在它还在学走路,别急着让它跑马拉松。”

  午休铃响,阿芳起身去食堂,路过17号炉时顺手摸了下模具温度。老张跟在后面,端着饭盒,嘴里还嚼着半块馒头。

  “喂,”他忽然回头问小林,“你们那个系统,能不能加个功能?”

  小林赶紧掏平板:“您说!”

  “以后我批注‘怕连环扣’,它能不能自动回一句:‘收到,已加急’?”

  小林一愣,随即笑开:“能!我这就设个自动回复模板!”

  老张摇摇头,转身走了两步,又停住。

  他从饭盒夹层抽出一张纸,正是那天画了灯泡的那张。他盯着看了两秒,撕下一角,在背面写了个字:“信”。

  然后他走回控制柜,把纸条塞进缝隙,正好压住那张旧灯泡图。

  小林想拍照,手刚举起,刘好仃轻轻按住他肩膀。

  “别拍。”他说,“有些东西,记在系统外,才最稳。”

  下午三点整,系统准时弹出巡检提醒:“17号炉,巡检时间到。”

  老张正喝汤,瞥了一眼,没动。

  屏幕上的倒计时从30秒开始跳。

  15秒。

  10秒。

  他放下汤勺,抹了把嘴,慢悠悠起身。

  系统弹出确认框:“巡检员已出发。”

  阿芳看着数据流,忽然轻声说:“你们发现没?它今天提醒的语气,好像……客气了点?”

  小林凑过去看,发现提示语从冷冰冰的“任务触发”变成了“请您前往巡检”。

  “我没改文案啊。”他挠头。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正用红笔圈出“自愈”二字。

  笔尖顿了顿。

  他忽然想起什么,打开后台日志,快速翻找。

  在凌晨两点十七分的记录里,他看到一条自动生成的指令:

  “学习标签:老师傅批注→需回应。执行策略:下次提醒,增加敬语前缀。”

  他盯着那行字,没笑,也没合上电脑。

  笔尖的红墨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圆点,像一颗刚落下的心跳。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6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