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集:智能化设备引入推进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刘好仃推开采购部的门时,小王正趴在三台笔记本电脑前,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设备参数。桌上堆着七八份宣传册,封面全是“智能”“未来”“工业4.0”这类字眼,像是刚经历了一场科技风暴的洗劫。“挑花眼了?”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杯身还带着走廊穿堂风的凉意。
小王抬头,眼睛有点发直:“刘工,您说的对,‘会普通话’的机器真不好找。有的说支持通用协议,点开一看,只认自家方言;有的标榜‘即插即用’,结果接口长得像八十年代老电视。”
刘好仃笑了,顺手翻了翻其中一本画册:“这厂倒是挺会吹,说什么‘一键智造,无人值守’。咱们厂连网都时不时断,它要是真来了,怕不是第一天就得罢工抗议。”
“可不是嘛。”小王揉了揉太阳穴,“我按您说的标准筛了三天,最后剩下六家。但有两家没给技术文档,一家报价直接翻倍,还有一家……在内蒙古,发货得走铁路中转三次。”
“那就先联系剩下的三家。”刘好仃拿起笔,在一张便签上写下几个字,“重点问两个事:有没有改造过老厂?能不能保证系统兼容?”
小王一愣:“您是说……经验比价格还重要?”
“当然。”刘好仃把便签贴在最显眼的屏幕上,“新设备进老厂,就像大学生进车间,得有人带。要是供应商自己都没见过咱们这种‘老古董’,光靠图纸瞎指挥,最后累的是咱们的人。”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记住,别光听他们说‘能’,要问‘什么时候、在哪、给谁干过’。没案例的承诺,跟早餐摊上说‘今天豆浆免费’一样,听听就好。”
小王记下,点头:“明白,我这就发邮件。”
刘好仃转身要走,又停下:“对了,加一句——有没有备用调试方案?万一设备来了装不上,能不能现场救场?”
“备用方案?”小王眨眨眼,“这也能问?”
“怎么不能?”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买的是机器,又不是买神仙。神仙还能腾云驾雾,机器可得靠人搬、靠线连、靠电活。它要是生病了,医生总得带点急救药吧?”
小王噗嗤笑了,手指飞快敲下备注。
三天后,会议室重新热闹起来。
三家供应商派了代表,两男一女,穿着笔挺的西装,提着闪亮的投影仪。财务老陈坐在角落,手里捏着计算器,眼神像在看菜市场讨价还价。
第一家讲了半小时,PPT做得比电影预告片还炫,最后报价时,老陈直接按停了计算器:“你们这价格,够咱们全厂吃三年盒饭。”
第二家态度诚恳,案例也真实,但交付周期要四个月,小王当场皱眉:“咱们试点线排期就两个月后,等不起。”
第三家是个女工程师带队,三十出头,说话利落,PPT只有八页,全是实拍图和数据表。她打开第一张照片——一条和刘好仃厂里差不多的老生产线,机器陈旧,地面还有油渍。
“这是我们去年改造的河北一家玻璃厂。”她指着图中一台新设备,“当时也是老系统,协议不兼容,我们做了中间转换模块,数据现在还能对接市里工业云平台。”
刘好仃往前倾了倾身子。
“我们带来的AI质检仪,支持Modb和OPC UA双协议,也能定制接口。”她继续说,“如果现场环境有偏差,我们有两套安装预案,最快能在三天内完成调试。”
老陈抬头:“价格呢?”
她报了个数。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小王忍不住问:“比你们官网便宜了百分之十五?”
“批量采购价。”她坦然道,“而且我们愿意分阶段交付——先发核心模块,调试完再发辅助组件,减轻你们的资金压力。”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转头看财务:“老陈,这价,能压进预算?”
老陈手指在计算器上敲了几下,缓缓点头:“挤一挤,够。”
“那交付时间?”
“合同签了,三十五天到货,我们派两名工程师驻场,包调试。”
刘好仃笑了:“你们倒是挺懂‘老厂节奏’。”
“我们专接这种活。”女工程师也笑了,“新厂建智能线是锦上添花,老厂升级才是真本事。”
会议结束得干脆。
当天下午,采购合同草拟完毕,财务核对条款,技术部开始准备接货流程。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包装线上新划的黄线,像一道通往未来的斑马线。
“机器还没来,地先画好了。”他自言自语。
小王抱着平板跑过来:“刘工,运输方案定了!走冷链专线,全程GPS追踪,还买了全额保险。万一路上磕了碰了,赔款直接到账。”
“挺好。”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指望它一路顺风,但得准备好风雨怎么挡。”
一周后,第一辆运输车缓缓驶入厂区。
车门打开时,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银灰色的AI质检仪静静躺在防震支架上,外壳锃亮,几盏指示灯微微闪烁,像在呼吸。小王蹲在旁边,拿着清单一项项核对,嘴里念念有词:“主机、传感器阵列、电源模块、说明书……咦?”
他突然停住。
“怎么?”刘好仃凑近。
“这儿……多了个盒子。”小王指着设备底部一个隐蔽的扩展槽,“合同里没写这个。”
刘好仃眯眼一看,那盒子比手掌略小,印着一行小字:“边缘计算模块(备用)”。
“他们没提过这个。”小王纳闷,“是送的?还是装错了?”
刘好仃没答,伸手轻轻敲了敲盒子,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觉得,一个做老厂改造的公司,会随便多塞个模块?”
小王一愣:“您的意思是……这是特意留的?”
“说不定。”刘好仃嘴角微扬,“就像出门带创可贴,看着不起眼,流血了才知道有用。”
他转身对身后技术人员说:“先别拆,拍个照,发给供应商确认。顺便问一句——这模块,能不能连咱们的传感器网络?”
技术人员点头记下。
设备被小心运进临时存放区,四周拉起警戒线,像迎接一位贵客。刘好仃站在门口,看着工人们用液压车缓缓移动机器,动作轻得像在搬婴儿。
“以前换设备,都是‘咣当’一放,谁也不心疼。”他低声说,“现在倒像是在接神。”
小王笑出声:“那咱们这厂,是不是快成‘智能庙’了?”
“庙不庙的不重要。”刘好仃拍拍他肩膀,“重要的是,神得真能办事。”
第二天一早,供应商那边回了邮件。
“边缘计算模块为预留升级接口,支持本地数据预处理,可降低主服务器负载。若贵方后续有需求,我们可提供激活服务及配套软件。”
邮件末尾还附了一句:“老厂升级,我们习惯多留一手。”
刘好仃看完,把手机递给小王。
小王念完,抬头:“刘工,这不就是……周教授说的‘分布式智能’雏形吗?”
刘好仃没说话,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设备”那一栏旁边,轻轻画了个小方框,写上三个字:“待启用”。
他退后一步,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计划,忽然说:“有时候,别人多给的一颗糖,可能是钥匙。”
小王若有所思:“那咱们……要不要提前研究怎么用它?”
“不急。”刘好仃把笔放回笔筒,“先让主设备站稳。钥匙再好,门没修好也是白搭。”
可当天下午,意外还是来了。
技术组在检查搬运系统的电路接口时,发现尺寸比图纸小了两毫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王急得直挠头,“这要是硬接,轻则接触不良,重则烧板子。”
刘好仃赶到现场,蹲下身子,用卡尺量了又量,眉头越皱越紧。
就在这时,供应商的工程师打来电话。
“刘工,听说你们发现接口问题了?”
“你们知道?”刘好仃一愣。
“知道。”对方语气平静,“我们上一批货用了新供应商的外壳,内部尺寸微调过。本想等下一批统一更新图纸,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发现了。”
刘好仃没发火,只问:“有解决方案吗?”
“有两种。”对方说,“一是我们连夜发一批适配法兰盘,三天到;二是用我们备用的快速转换模块,现场两小时就能装好。”
刘好仃想起那天会议上的提问,嘴角终于松动:“你们说的备用调试方案,就是这个?”
“是。”对方笑了,“老厂问题千奇百怪,我们习惯把‘万一’装在车上。”
刘好仃挂了电话,转身对小王说:“通知安装组,准备接模块。另外——”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那台还未拆封的AI质检仪上。
“让包装线停工半天,咱们得给新设备,办个像样的‘入职仪式’。”
小王笑着去安排。
刘好仃站在设备前,伸手摸了摸那冰冷的金属外壳。
它安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位沉默的新人,带着工具,揣着秘密, ready to work.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纸,贴在设备旁边的墙上。
纸上只有一行字:
“新同事,请多关照。”
风吹过车间,纸角轻轻抖动。
刘好仃转身要走,听见身后传来咔嗒一声——是技术人员打开了工具箱。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8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