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93集:打造效果初步显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93集:打造效果初步显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清晨六点十二分,培训室的电脑自动开机,屏幕亮起时映出刘好仃的影子。他刚拧开保温杯,热气往上窜,糊了半块玻璃。昨晚那条播放记录还挂在系统后台——47秒,完整,Ip来自中控室,时间分秒不差。

  他没截图,也没转发,只把这条日志拖进了新文件夹,命名为“核心听众”。

  小周来得早,手里拎着豆浆,探头一看:“又盯上了?”

  “不是盯。”刘好仃吹了口茶,“是看有没有人跟着他。”

  “谁?”

  “那个绕到墙后扫码的人。”他说着点了点鼠标,调出文化墙前的监控回放。画面里,一个穿蓝工装的背影弯腰,绕到展板背面,扫码,看完视频,转身就走,没跟任何人说话。

  小周嘬了口豆浆:“这都第三拨了。反面的码,扫的人比正面多。”

  刘好仃点点头,把这段剪进数据报告,备注一行小字:沉默的传播,往往从绕路开始。

  行政部九点送来表格,李主任亲自跑一趟,说上面要“量化品牌温度”,得填几个硬指标。表格里全是空格:认知度提升率、情感共鸣指数、用户粘性系数……

  “这些数,怎么算?”老李翻着表格直皱眉。

  “拿问卷。”小周说,“问大家看了视频感不感动,感动打五分。”

  “感动是能打分的?”刘好仃把表格推回去,“我们不是在评菜系,是在听人说话。”

  “可总得有个说法。”老李叹气,“不然人家觉得我们光放静音视频,啥也没干。”

  刘好仃没说话,打开内部系统后台,调出三组数据:

  第一,文化墙前平均停留时间,从前的18秒,变成3分14秒;

  第二,社交媒体上,“他从不说话”这条推文的转发里,有217条附言,内容全是“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人”;

  第三,厂区内部视频播放日志显示,过去七天,凌晨2:15至2:16之间,完整播放“沉默的坚守”的Ip,出现了四次。

  “这不是数据。”他说,“是回声。”

  小周笑了:“你还真当它能反弹回来?”

  “本来就会。”刘好仃打开录音文件夹,翻出一段新收的音频——是质检员和老师傅的对话,被行政部无意录进巡检记录里。

  “你说中控室那 guy,真三年没说话?”

  “说了也没人听见。但他每次都在。”

  “像在替大家试。”

  刘好仃把这段放给团队听,末了问:“故事被人讲出来的时候,算不算活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老李低声说:“可这还是小范围。外面呢?国际呢?”

  话音刚落,It小张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跨平台抓取报告:“关键词‘沉默的坚守’‘他从不说话’在海外社交平台出现37次,主要集中在深圳时间的深夜,Ip分布在日本、德国、巴西。”

  “巴西?”小周一愣,“那边也有夜班系统维护?”

  “有。”刘好仃点开一条推文截图,是个巴西用户写的:“我妈也这样,摔了杯子不说,只问‘你们还在吗?’”

  第一个登录。”

  再三,2:15,检查系统。”

  他把这页投到白板上,轻声说:“原来他不止一个。”

  小周盯着那张排班表,忽然说:“你说……会不会有人,其实一直在等这句话被听见?”

  没人接话。窗外传来玻璃传送带的轻响,像谁在轻轻敲桌子。

  第二天中午,评估会开在培训室。刘好仃把报告打印出来,每人发一份。封面没写标题,只有一行手写字:“有人绕到背面扫了码。”

  老李翻了几页,还是摇头:“可这算不算效果?我们没涨粉,没上热搜,也没领导表扬。”

  “效果非得是热闹?”刘好仃翻开一页图表,“看这个:文化墙二维码,正面扫码率33%,反面67%。正常人谁会特意绕到背面?除非——他习惯不被看见。”

  小周接话:“所以扫反面的,才是真懂那个夜班工人的。”

  “对。”刘好仃点头,“有些人,只有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才愿意承认自己被感动。”

  老李沉默了一会儿,说:“可我们总不能靠‘少数人懂’活着。”

  “我们也不是靠这个活着。”刘好仃打开另一份文件,“但一个品牌能不能被记住,有时候就看它有没有让那群从不说话的人,觉得‘原来我也算一个’。”

  会议室又静下来。

  小王从包里掏出手机,翻出朋友圈截图:“我表哥在青岛做物业,昨晚转了我们那条视频,配文‘我们楼的值班老张,也是这样’。”

  他顿了顿,“他从来不发朋友圈的。”

  刘好仃接过手机,看了眼发布时间:昨晚2:08。

  他笑了笑:“你看,连时差都赶上了。”

  会快结束时,李主任又来了,这次带了份第三方评估简报,封面上印着大字:“品牌温度指数提升11.3%”。

  “这是专业机构出的。”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总算有个说法了。”

  刘好仃翻开几页,全是曲线和术语。他合上,摇头:“这不是我们的说法。”

  “那你说是什么?”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口述”两个字外画了个圈,

  然后他回到座位,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结论:

  有人绕到背面扫了码,有人梦见了红点,有人转给朋友说‘我们厂有这么个人’。

  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因沉默被听见,因存在被记住。

  文件保存时,他输入名字:《效果显现·初》。

  小周凑过来看:“这标题……像还没完?”

  “本来就没完。”刘好仃关掉文档,抬头看墙上的钟,6:17。

  他忽然说:“你知道最奇怪的是什么吗?”

  “什么?”

  “那个德国Ip,连续三天,都在本地时间晚上十点打开视频。”

  “十点?不是夜班时间啊。”

  “对。”刘好仃轻声说,“但他看完了,每次都停在47秒静音那段,一动不动。”

  “像在等什么?”

  “像在替谁听。”

  小周没再问。窗外,厂区的灯一排排亮起,中控室窗口依旧亮着。

  傍晚,刘好仃把最终报告发给行政部,顺手点开云同步提示:“本地备份完成。同步至云存储?(Y\/N)”

  他盯着光标,停了三秒,没点确认,直接合上电脑。

  第二天早上,小周冲进培训室,手里挥着手机:“出事了!”

  “怎么?”

  “文化墙被人写了字!”

  刘好仃跟着过去,看见展板右下角,用记号笔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也在。”

  没人知道是谁写的。但摄像头拍到,昨晚十一点四十七分,一个穿工装的人影站了六分钟,转身离开。

  刘好仃看了很久,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便签纸,写下一句话,贴在展板玻璃上:

  “我们听见了。”

  小周问:“你还想让他看到?”

  “不是想。”刘好仃看着中控室的方向,“是知道。”

  中午,It小张跑来,说系统又弹出一条播放记录:

  Ip来自厂区内部,时间2:15,播放时长47秒,进度条拉到底。

  播放结束后,用户在搜索框输入三个字,删掉,又输入,最后只留下一个词:在吗。

  刘好仃看着屏幕,没动。

  他点开对话框,输入“在”,删掉,又输入“在”。

  光标闪了十秒,他关掉页面,把那张便签重新塞回口袋。

  下午,老李在会议室问:“下一步呢?要不要做个回访?或者搞个表彰?”

  刘好仃摇头:“他不需要被看见。”

  “可故事已经传出去了。”

  “传出去的不是故事。”他说,“是空位。有人听见了,自然会坐进来。”

  小周忽然说:“我今天路过中控室,门开着,里面没人,但电脑是亮的。”

  “屏幕上呢?”

  “就一行字。”

  “什么?”

  “系统更新完成。测试通过。”

  刘好仃站起来,拿起保温杯,往培训室走。

  路过文化墙时,他停下,看见“我也在”那三个字旁边,又多了一行小字,墨迹未干:

  “你也在。”

  他没拍照,也没叫人来看。

  只是伸手,轻轻碰了下那行字,指尖沾了点蓝墨。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8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