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216章 卧槽!林翌和高贯也太牛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16章 卧槽!林翌和高贯也太牛了!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李国助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似乎是觉得哪里不妥。

  待颜思齐说罢,他又沉吟片刻,才说道:

  “嗯,七个月时间能做到这个程度,确实很不错。”

  “不过平安道、黄海道、京畿道直接走海运会不会更好些?”

  “综合成本肯定要比河运和陆运低,风险也比河运和陆运小。”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颜思齐咧嘴一笑,

  “但他们在来信里说,粮食、矿石、棉花这些货物朝鲜海关查的比较严。”

  “这不是多交或少交关税的问题,而是可能会被人把船和货物都给扣下。”

  “毕竟这些战略物资,一旦出了海,可就不是朝鲜官府能掌握的了。”

  “那朝鲜在豆满江口难道就没有设卡检查出境船只吗?”

  李国助敏锐地察觉到了鸭绿-豆满江一线存在的重大隐患。

  “啊这……他们信里倒是没说啊……”

  颜思齐挠了挠头,

  “虽说咱们前两年没少去过罗津港,路过豆满江口的次数也不少,”

  “可我还真没留意过豆满江口有没有关卡……”

  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陈衷纪道,

  “诶陈衷纪,你不是去罗津港的次数最多吗?看到过豆满江口有关卡吗?”

  “呃……我也没怎么留意过……”

  陈衷纪尴尬地咧嘴笑了笑,忙为自己开解道,

  “那地方乱的很,好多藩胡直接就在朝鲜境内生活,”

  “还经常从豆满江口出海打鱼,朝鲜边吏根本就管不了他们。”

  “我还听说,豆满江口以东的沿海地区,包括一些岛屿都在骨看兀狄哈的控制之下。”

  “所以我估计,那里是没有关卡的。”

  “就算有,以咸镜道跟朝鲜中枢的关系,只需稍加打点,应该也不难出关。”

  李国助想了想,觉得自己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便摆了摆手道:

  “罢了,他们在朝鲜境内,肯定比咱们更了解朝鲜的情况,就由他们便宜行事去吧。”

  “只要能把人和物资给咱们安全地运过来就行。”

  “是啊是啊。”颜思齐和陈衷纪异口同声地道。

  “那去年遗留的事情,还有我走之前交代的事情都办的如何了?”

  李国助又问道。

  “都办的不错。”

  颜思齐坦然地说道,

  “丝绸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热气球,纺织厂也按廉先生给的图纸造出来了,”

  “我们甚至都已经做过动物实验,完全可以安全飞行和降落。”

  “所以廉先生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做载人实验了。”

  “水转大纺车已经成功复原,并且已在雅兰城安装试用,目前运行良好。”

  “织机的水力驱动改造,林翌和李俊臣也正在着手研究,”

  “目前平纹、斜纹布的织造已经可以用水力织机了。”

  “缎纹布、起绒布的水力织机,他们还在研究,”

  “但李俊臣说,提花机和提花绒机不可能实现水力驱动。”

  “我们准备在四月把纺织厂搬迁到雅兰城去。”

  “还有加哈禅,去年冬天又给咱们送来了一百个汉人奴隶……”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了,急忙继续道,

  “当然,到了咱们这,可就不再是奴隶了!”

  “所以咱们现在已经有1700人了。”

  “这小子挺上道,这次送来的居然有一半都是年轻女子……”

  “女人?”

  李国助颇为诧异,

  “我记得女人可换不到五担粮啊,加哈禅怎么会干这种蠢事?”

  颜思齐哑然失笑,答道:

  “哦,是我自作主张,去年第二次去山东时,顺路去了趟骨看兀狄哈部,”

  “告诉加哈禅,年轻汉人女奴也可以换五担粮食,”

  “毕竟咱们兄弟的终身大事跟生产力也是一样重要的。”

  “嗯,颜叔这事做的很好,我挺你。”李国助立即表示认可。

  颜思齐却道:

  “其实我反而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应该等雅兰城竣工后再跟他说。”

  “我倒是希望他多送点男人过来,也好扩充一下雅兰城的施工队。”

  “好在雅兰城的施工队现在已经扩充到500人了。”

  “因此雅兰城一期工程已经提前竣工,并且已经把矩形外城的长边扩展到了30丈。”

  “还有海藻湾,已经证明冬季确实可以通航!”

  “只有雅兰河口和内港,在靠近海岸的浅水区出现了些许薄冰和浮冰,”

  “但对大型商船的通航影响十分有限……”

  “太好了!”

  李国助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到不能自已,

  “看来今年我可以晚些回去过年,然后也可以早些回来了!”

  高兴了一阵,他又催促道,

  “诶,继续说啊,永明1617式造出多少了,还有加工膛线的机械有眉目了吗?”

  “永明1617式已经造出了400套,人手一支还差不多,每人一套还差得远。”

  “加工膛线的机械也有了,跟风箱似的,要靠人力反复推拉多次,才能达到加工要求。”

  “但效率还是比手工加工高得多,不过林翌说那东西只要再稍加改进,”

  “便可用水力或蒸汽机驱动,加工效率还能进一步提升!”

  “卧槽!林翌和高贯也太牛了!”

  李国助高兴到飞起,一蹦三尺高,

  “居然这么快就搞出了加工膛线的机械,还在想着自动化!”

  不怪他会如此兴奋,虽然没有看到林翌和高贯合作搞出的那种加工膛线的机械。

  但听颜思齐的描述,李国助已经可以想象到,

  那机械应该跟英国人在19世纪搞出的多点拉削机差不多。

  他前世看过那种机械的视频,就是靠人力推拉加工膛线的一种简单机械,

  操作方法确实很像双作用活塞式风箱。

  但就是那样简单的工具,却使线膛枪实现了量产。

  最让他吃惊的是,林翌居然已经开始琢磨怎么用水力或蒸汽机驱动那种工具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风箱能用水力和蒸汽机驱动,操作方法相似的多点拉削机自然也能。

  可问题就在于,原本的历史上,这可是19世纪才出现的技术啊。

  林翌和高贯两人怎么可能在17世纪初,于七个月内就琢磨出来的?
  http://www.bixia5.cc/book/14194/2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