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90章 这点小小的差距,用不了二十年就能全部赶超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0章 这点小小的差距,用不了二十年就能全部赶超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初,股本仅有6.8万英镑。

  那时全世界的货币都是银本位,1英镑大约相当于111.4克白银。

  而1两是50克。

  所以那时的1英镑大约是2.228两白银,

  6.8万英镑差不多就是15万两白银。

  南海边地公司成立之初的股本仅就资金来说,便已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倍了。

  不过比起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时的股本就要逊色一些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资本总额是650万盾。

  据史料记载,17 世纪时荷兰盾约为1吨白银,

  即1荷兰盾约相当于0.0000吨白银或10.526克白银。

  所以1两白银约等于4.75荷兰盾,

  650万荷兰盾约等于136.8万两白银。

  但只要经营得当,这点股本上的差距意义并不大。

  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到1627年,它的股本已经达到了162万英镑,成立27年,股本就翻了23.8倍!

  李国助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在场投资的出海几乎都是清一色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现代有传言说,李旦好男色,又说郑芝龙就是靠给李旦卖屁股上位的。

  李国助现在可以证明,这纯属无稽之谈。

  他这个便宜老爹真的只是单纯喜欢扶持青年才俊罢了。

  这可能跟他早年颠沛流离的经历有关,

  自己走了许多弯路,就希望年轻人能走的顺当一些。

  其实李国助前世也有类似的经历和心理,

  自己蹉跎半生,连老婆都没娶到,自然也没有孩子,

  所以走出困境以后,就喜欢结交并扶持年轻人。

  奈何好景不长,老天连退休金都不肯让他享受上哪怕一年。

  李旦显然比李国助前世要幸运很多,虽然同样蹉跎半生,却成了富翁,还能老来得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的寿数已经不多了,还有九年时间。

  1625年,在去澎湖为明朝与荷兰调停争端以后,返回日本不久,他就病死了。

  不过早有准备的李国助,或许能帮他跨过这道坎。

  根据出资的份额来看,李旦目前是南海边地公司实至名归的控股股东,持有37.5%的股份。

  但要是算上仁王号、鸿鹄号、鹏发号,及整个永明要塞的价值,李旦的股份应该能占到50%左右。

  颜思齐次之,持有12.5%的股份。

  “好了,接下来咱们开始讨论身股的份额。”

  如此宣布之后,李旦顾谓考克斯道,

  “考克斯,我的老朋友,你希望你带来的风车技术占有多少股份呢?”

  考克斯右手抚胸,鞠躬道:

  “李先生看着给吧,比起股份,我更看重的,是南海边地公司的发展前景,”

  “以及我们双方未来的合作前景。”

  “希望未来我们平户英国商馆能以最优的价格从贵公司购入多种受日本市场欢迎的大宗进口商品。”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我们可是老伙计了。”

  李旦笑着说道,接着沉吟片刻,突然扭头对李国助道,

  “儿子,你来说吧,咱们该给考克斯多少技术股?”

  李国助点了点头,转对考克斯说道:

  “考克斯先生,我代表本公司郑重宣布,我们愿意给予技术股最多两成的份额,”

  “但您这次带来的风车技术,我只能给您两分的份额。”

  “希望你能尽快牵线搭桥,帮助我们从欧洲引进钟表、玻璃、毛纺、造船、防御工程、机械工程、光学仪器、火器制造、盔甲制作、马匹选育等领域的人才。”

  “如此一来,您持有的技术股才能更快达到两成的上限呀。”

  两成是20%,两分是2%。

  在现代,传统制造业中,这个额度的技术股算是非常可观了。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一些高度依赖科技的高新技术企业,才可能有这样的技术股额度。

  李国助这是想借此快速补上中国科技树的短板。

  “上帝啊,您真是太慷慨了!”

  果然考克斯一听这话,顿时眼中眸光焕然,右手抚胸对李国助鞠了一躬,

  直起身的时候,却又一脸“奸笑”地说道,

  “那如果我帮贵公司引进的所有技术的总价值超过了两成呢?”

  “小少爷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切,就凭你们那点技术优势,我怎么就不信呢……

  李国助腹诽,面上却温和地笑道:

  “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真要到那时,我当然会提高技术股的份额,最多可达三成!”

  考克斯惊得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

  “上帝啊!我从没见过像您这么重视科技的老板。”

  “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南海边地公司引进欧洲技术人才的。”

  “当然,南海边地公司若能尽快拿出受欧洲和日本市场欢迎的大宗进口商品,”

  “必将会使我的努力更加有效,更加事半功倍。”

  看把你激动的,我这三成技术股可不见得都能被你带来的欧洲技术给占去呢。

  以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有重视科技的政策导向支持,

  这点小小的差距,用不了二十年就能全部赶超!

  李国助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含笑点头:

  “也请考克斯先生放心,我们南海边地公司定不负所望!”

  考克斯其实也很不容易,

  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在日本的商务负责人,他算得上是鞠躬尽瘁了。

  然而总部对他的各种申请,几乎总是置若罔闻,致使英国商馆错失了很多开拓东亚市场的契机。

  胎死腹中的琉球商馆是一个例子,这次同样也是一个例子。

  倘若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多少能在意一点考克斯的意见的话,

  他又怎么可能没钱出资入股南海边地公司呢?

  所以技术入股应该是考克斯个人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未必就是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授意。

  如果是这样的话,李国助就更没必要担心南海边地公司会被外资控股了。

  比起东亚海域的利益,英国东印度公司显然更在意印度洋的利益。

  毕竟在印度洋,他们可以抢劫,而在东亚海域,他们只能本本分分地做生意。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大明、甚至连日本都不是他们能低成本抢劫的对象。

  李国助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会选择英国作为欧洲的合作伙伴。
  http://www.bixia5.cc/book/14194/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