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往事、仇人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许或将那破门关上,撕了被面儿将许鸣绑在椅子上,并将嘴堵了起来。

  外面的人畏惧许或手中拿捏着的许鸣,谁也不敢进来。

  许或连人带椅子将许鸣拖到内室,放在床边儿,自己也倒在床上,睁着眼望着帐子上的花纹。

  想到自己在许府十几年苟活,父不父,子不子,不由觉得有些悲凉可笑。

  若不是祖母在许府,他早就离开这个地方。

  怎还会跟这些人纠缠在一起?

  只是若是没有祖母,许或也活不到这么大年岁,怕是三四岁时便殒命了罢。

  更别谈什么读书识字,考取功名。

  许或八岁才启蒙。

  旁的官宦人家的公子,会说话就开始背诗,三岁启蒙,八九岁都已经开始学四书五经,君子六艺。

  而许或,到了读书的年岁,许济民始终不送他去学堂,也不找夫子来给他启蒙。

  祖母虽是个乡下老太太,也知道哪怕以前在乡下,许济民六岁都被送去了私塾。而现在儿子做了官儿,孙子却八岁了还没读书。

  祖母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大孙子命苦,自小没了娘,爹也不疼。家中若不让他读书,这一辈子怕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同许济民说了几回,许济民都不当回事。

  于是,许或的祖母狠了狠心,找了根绳子悬在梁上,逼着许济民答应送许或去读书,若是不应,她便吊死在这梁上。

  许或还记得祖母站在凳子上,欲将脖子挂在绳套里。

  自己被祖母赶出屋子,只能躲在窗沿下往屋子里看。

  等下人急匆匆将许济民请来,祖母便将凳子踢了。

  许济民命人七手八脚将祖母放下,祖母也不似往日对许济民破口大骂,只恨恨地告诉许济民:“你要是不让或儿读书,今日便是吊不死,老婆子也能撞死、投井淹死。你不要他读书,我便不让你做官儿。”

  许济民那时官途正顺,若是丧母,便要丁忧三年。

  现在朝中人才济济,许济民只要丁忧,圣上很大概率不会夺情,马上就会有别人顶上去,便是他是平西侯府的女婿也不行。

  三年过后,谁还记得他许济民是谁?

  哪怕三年后,靠着平西侯府的势力再回朝堂,他以前打拼的这一切,不都成了泡影?

  想到这儿,许济民立即便应了下来。

  许济民原也没有想过不叫许或读书,只是蒋氏不同意,他便没有再做声儿。

  现如今,老娘闹成这个样子,哪怕蒋氏不同意,他也只得将许或送去学堂。

  至于能学成什么样子,他从未过问。

  蒋氏见许济民不过问他那个大儿子,且那时蒋氏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许或的关注便也少了。

  谁都没想到许或天生早慧,且在读书上天赋异禀。再加上他知道自己在家中的处境,读起书来更是比旁人用功许多。

  后来考上了嵩阳书院,因做的文章实在优秀,嵩阳书院的山长还亲自见了他,得到了嵩阳书院诸多夫子的指点。

  许或的学识十分好,只是因着自己在许家的境况,一直不愿意张扬。

  并将自己的现状对嵩阳书院的山长透露了些,希望山长帮着他隐瞒一二。

  山长怜惜他孤苦无依,且家中父母也不明事理,便答应了下来。

  直到他中了举人,实在是瞒不住,许家才知道他在外读书几年,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得知许或考上举人,平西侯对许济民发了好大一通火。

  当初平西侯府能叫许或活下来,是看在他年岁小不记事儿,又有许或祖母日夜不离,死死护着。

  再就是,若是许或母子二人双双离世,难免遭人怀疑。便是那白氏病逝,都有许多好事之人怀疑到平西侯府头上,只是没有证据罢了。

  如今许或背着平西侯府得了功名,叫平西侯怎么不生气?

  以后许或有了功名,入了官场,再想起陈年往事。于平西侯府而言,也是一桩麻烦。

  许或若是二三十岁得个举人功名,倒没什么。世家大族,但凡不是蠢笨的子弟,受着家中最顶尖的资源,勤学苦读,能考上些许功名的也不少。若是那样,便不算拔尖儿,自然无人关注。

  只是许或实在太年轻。

  十五岁的举人,满京城也没有几个。

  如此声名鹊起,以后若是有什么不妥,也不好再对许或下手。

  许济民被平西侯骂得抬不起头。

  平西侯歇了怒气,又想到许或现在只是个小小举人,但凡以后不能寸进,对平西侯府也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便将此事交给许济民去办。

  许济民归家,夜里,将平西侯的话同蒋氏说了。

  于是,在春闱时,许或便没能上得了考场。

  其实许济民听到许或小小年纪便中了举人,对许或还有些惊喜和期待。

  许或怎么说都是他的儿子,他有个这样优秀的儿子,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极光彩的事。

  若是许或能在十五六岁再中了进士,便是在名师大儒遍布的京都,也是难得。

  许或中举那段时间,许济民在朝堂上不知道有多少同僚羡慕他,恭维他。

  只是平西侯给他的压力太大,不允许他这个大儿子出头。

  春闱时,蒋氏命人在许或的饭食中、熏香里、茶水中、糕点中都下了药。许济民知道那不是要许或性命的药,便没有拦着。

  终究是时也命也,这辈子,许或就没有站在人前,功成名就的命。

  平西侯也瞧见了许或的天资,怕一计不成,便想着将平西侯府中一个不受宠的庶女嫁给许或。

  一是让那个庶女看着许或,但凡许或有什么举动,他们也能知晓一二。

  再就是,若是许或不去查探那些陈年往事,也算把许或绑在了平西侯府的船上。虽没什么用处,但少一个不可知的敌人也是好的。

  许或也是不懂平西侯府的人,也不怕把那姑娘嫁给他,被他偷偷弄死了事。

  平西侯府以为,他当时年少,什么也不懂。

  他们对他母亲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他都不知道。

  可许或对年少时的记忆却是一清二楚。

  并且他也找祖母求证过他的记忆,并没有出错。

  所以,许或从来都知道他母亲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也知道许济民靠着平西侯的权势,谋求功名利禄,贬妻为妾。

  这些许或都记在心里,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他不能为了一己私欲,毁了对他有知遇之恩,且又是他至交好友的全盘计划。

  他的这些仇人既已经好好的活了十几年,再多让他们活几年也无所谓,他等得起。

  只是叫他娶平西侯府的庶女......

  若不是平西侯府的姑娘,他也不是不能答应。

  对他来说,娶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放在后院的一个摆设罢了。

  只是平西侯府的人挂上他妻子的名义,莫名叫他觉得十分恶心。

  所以,许或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既然许济民自己答应,便让他自己着急去。

  想到此,许或干脆闭上眼,又睡起觉来。
  http://www.bixia5.cc/book/14287/1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