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被截获的密电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民国三十一年冬的重庆,雾气裹着细雨笼罩着军事参议院灰褐色的建筑。于学忠站在办公室窗前,玻璃上的水痕将远处的嘉陵江码头扭曲成模糊的光斑。他手里攥着刚刚送到的《大公报》,头版头条印着"鄂西大捷"四个粗黑大字,油墨在潮湿空气里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总司令,您该换药了。"军医陈思齐提着医药箱站在门口,白大褂下露出半截熨烫笔挺的少校军装。他身后跟着的年轻护士低垂着头,托盘里的纱布泛着冷光。

  于学忠解开藏青色呢料军装的铜纽扣,露出左肩缠绕的绷带。三个月前在山东突围时的枪伤至今未愈,每逢阴雨天就隐隐作痛。陈思齐剪开纱布时,他看见窗玻璃映出自己凹陷的眼窝——这张五十岁的面孔比实际年龄苍老十年不止。

  "伤口化脓了。"陈思齐的镊子夹着沾满黄褐色脓血的棉球,"重庆这鬼天气..."话音未落,走廊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副官李振唐连门都没敲就闯进来,手里捏着封电报,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阴沉。

  电报是军委会机要室转来的,落款处盖着"绝密"红印。于学忠用没受伤的右手展开电文,纸上赫然是日文片假名与数字混合的密码。电报纸边缘用钢笔批注着破译内容:"目标代号'渔父',22日乘民生公司'民权'轮抵渝,接头暗号'白山黑水'。"

  "什么时候截获的?"于学忠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电报右下角的波纹印记——那是日本海军特高课专用电报纸的防伪标识。

  "昨天半夜。"李振唐压低声音,"军统电讯处在沙坪坝方向侦测到异常电波,定向追踪到上清寺一带。戴老板今早亲自把原件送来的。"他说着瞥了眼正在收拾器械的护士,陈思齐立即会意,带着护士退出房间并反锁了门。

  于学忠走到作战地图前,手指顺着长江划到宜昌段。那里用红蓝铅笔标注着最新敌我态势,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的番号旁画着大大的问号。"'渔父'..."他忽然冷笑,"昭和十二年北平沦陷时,土肥原贤二给我起的代号。"

  黄昏时分,于学忠的黑色雪佛兰轿车停在曾家岩附近的"陆羽茶楼"。二楼雅间里,军需官老周早已备好宜兴紫砂壶,沸水冲开的老荫茶在青瓷杯里打着旋。穿灰布长袍的说书艺人柳瞎子在门外拉着胡琴,《将军令》的调子透过雕花木窗时断时续。

  "查清楚了。"老周从袖中摸出张货运单,"'民权'轮确实22号到朝天门,载的是第五战区转运来的伤兵。"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货单某行轻轻一点,"但额外多出六个包厢,警卫是军政部特别派遣队的。"

  于学忠端起茶杯,水面映出他微微眯起的眼睛。特别派遣队是何应钦的嫡系,去年在鲁苏战区就扣过他的军火。茶楼外忽然传来哨音,三长两短,是卫士长王勇发出的警示信号。片刻后,戴圆框眼镜的情报参谋赵明匆匆上楼,呢子大衣肩头还沾着雨珠。

  "截获第二封密电。"赵明从怀表夹层取出微型胶卷,"这次是发给'樱花'的指令,要求准备'特殊药品'。"他顿了顿,喉结滚动,"暗语部判断,可能指氰化物。"

  深夜的军事参议院档案室,于学忠借着煤油灯翻检泛黄的卷宗。民国二十六年保定驻军花名册里,有个用红铅笔圈出的名字:高桥健次郎——时任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现为上海梅机关二课课长。照片上的年轻面孔与记忆里某个画面重叠:1937年廊坊战役前夕,那个举着白旗来谈判的日军中佐。

  "果然是他。"于学忠合上档案。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他摊在桌上的手绘地图。从宜昌到重庆的水路标记着三个红圈:万县、涪陵、长寿——都是适合伏击的险滩。雨水顺着瓦缝滴落在图上的长江流域,墨迹晕染开来,像极了鲁南会战时被鲜血浸透的作战地图。

  李振唐突然推门而入:"刚接到码头眼线报告,特别派遣队今天领了二十套便衣。"他呼吸急促,"还有...政治部张处长一小时前去了南岸的德国诊所。"

  于学忠抓起桌上的铜镇纸——那是张学良当年赠的礼物,底部刻着"精忠报国"四字。镇纸重重砸在地图正中的重庆位置上,惊飞了窗外榕树上的夜鹭。
  http://www.bixia5.cc/book/14303/2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