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将军解甲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一九四五年深秋的重庆,嘉陵江上飘着薄雾。于学忠站在军事参议院办公室窗前,手中那份调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的委任状已被攥出褶皱。远处码头传来轮船汽笛声,像极了二十年前渤海湾的军舰鸣响。

  \"孝侯兄当真要走?\"同僚万福麟推门而入,军靴踏在柚木地板上发出闷响,\"徐州眼下就是个火药桶,共...那边已经控制了鲁南大半。\"

  于学忠解开风纪扣,露出锁骨处一道三寸长的疤痕——那是台儿庄战役时日军刺刀留下的。\"万兄且看,\"他忽然转身拉开文件柜,取出一摞泛黄电文,\"民国二十六年至今,五十一师阵亡将士名录,四千七百三十二人。\"

  窗外梧桐叶飘落在案头,恰好覆在一张山东地图上。微山湖的位置还留着铅笔勾画的作战标记,那是三年前反扫荡时他亲手所绘。副官李振唐默默递来茶杯,紫砂壶嘴冒着袅袅热气,模糊了墙上的\"还我河山\"横幅。

  \"报告!\"通讯兵在门外立正,\"何部长电话,说委座要您即刻去黄山官邸。\"

  于学忠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沿口。这只宜兴紫砂是民国二十八年临沂老乡所赠,杯身刻着\"碧血丹心\"四字,如今已养出温润包浆。他突然将委任状塞进抽屉:\"备车,先去七星岗。\"

  当黑色别克轿车驶过民生路时,街边报童正挥舞着《中央日报》号外:\"国军光复南京!\"于学忠让司机停车,买了一份报纸。头版照片里,日本代表在中山舰上签字投降,而角落里模糊可见几个东北军旧部的侧影。

  \"去南山公墓。\"他轻声说。暮色中,将军独自站在王以哲墓前,用随身酒壶浇湿了青石板。半壶烧刀子渗入苔藓缝隙,像极了当年热河抗战时的血浸冻土。

  青城后山的晨雾裹着竹叶清香,于学忠布鞋踩过露水未干的石阶,惊起几只山雀。隐居半年有余,他习惯了寅时起身打太极,而后沿着这条竹林小径去溪边汲水。

  \"先生留步!\"浓重川音从身后传来。樵夫打扮的汉子疾步追来,草帽下露出李振唐黝黑的面庞。昔日的精锐参谋如今双手布满老茧,腰间却还别着那把比利时造勃朗宁——民国二十五年张学良亲赐的将校配枪。

  于学忠不动声色地继续前行,直到溪水轰鸣盖过说话声才开口:\"军统的人盯上你了?\"

  \"重庆来了三拨特务,\"李振唐假装整理柴捆,压低声音,\"戴笠死后毛人凤亲自下令,要查您与民盟的关系。\"溪水溅在花岗岩上,打湿了于学忠的裤脚。他望着水中自己晃动的倒影,鬓角白发比上月又多了几簇。

  正午时分,竹林深处的青瓦小院飘起炊烟。于学忠在书房誊抄《出师表》,宣纸上的\"鞠躬尽瘁\"四字墨迹未干,窗外突然传来竹枝断裂的脆响。卫士长王勇像头猎豹般闪到门后,手中二十响镜面匣子枪机头大张。

  \"是邮差。\"于学忠搁下狼毫笔。牛皮纸信封里装着最新《观察》周刊,内页夹着半张天津《大公报》——这是他与旧部约定的暗号,意味着华北战局已到转折。

  黄昏时下起细雨,于学忠披着蓑衣检查蜂箱。七十箱意大利蜂是本地袍哥龙五爷所赠,眼下正忙着酿造最后的冬蜜。他突然发现第三排蜂箱底板有新鲜泥印,转头对王勇比了个手势。年轻卫士立刻猫腰钻入竹林,片刻后拎着个浑身湿透的少年回来。

  \"我是齐鲁大学流亡学生...陈浩...\"少年牙齿打颤,从鞋底取出卷成细柱的油纸,\"张教授说...您会明白...\"

  油纸里是一份手绘地图,标注着胶济铁路沿线国军工事。于学忠将图纸凑近煤油灯,忽然剧烈咳嗽起来。火光映出他颤抖的手指——蓝铅笔圈起的周村据点,正是当年五十一师血战七日的地方。
  http://www.bixia5.cc/book/14303/3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