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漕运重启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清明时节的江南运河泛起绿波,耶律诚的玄铁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站在扬州码头的石阶上,望着河面上绵延的粮船,船头插着的抗虏军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 这支由他督造修复的运河粮道,今日将迎来首批南粮北运的船队,船帆上绘制的灵脉符在阳光下闪烁,预示着南北通衢的新生。“检查灵脉符!” 耶律诚的声音穿透码头的喧嚣。士兵们逐船敲打船身的青铜符牌,符牌上的水纹符遇敲击便亮起青光,与运河的水脉灵脉产生共鸣。这些符牌是南宫云特意调制的,混入了紫金灵脉粉末,能让粮船在暗礁险滩处自动规避,连水流速度都能借灵脉之力提升三成。
运河两岸挤满了围观的百姓。有白发老船工摸着船帮落泪,这条曾因战火淤塞的水道,如今被灵脉疏浚后水深丈余,连最浅的高邮湖段都能通行三桅粮船。“耶律将军真是好手段!” 卖茶的妇人提着陶罐上前,给士兵们斟上热茶,“俺男人跑船三十年,从没见过运河这么顺畅,连漩涡都没了!”
漕运的难点在淮河与黄河交汇处。那里的泥沙淤积曾让粮船寸步难行,耶律诚却想出奇招 —— 他让周益在河底布设算筹阵,竹片红光顺着河床排列成导流纹,引运河水脉冲击泥沙,再用灵脉符固化河道,短短半月就挖出丈深的航道。此刻,首批粮船行至交汇处,只见水面青光流转,粮船如被无形之手牵引,平稳穿过湍急的河口。
最惊险的考验在黄河故道。狂风突然掀起巨浪,首船的船工惊慌失措,正要落帆,船身的灵脉符却突然爆发出强光。青光与风浪碰撞,竟在船头形成半丈高的水墙屏障,粮船在屏障护佑下破浪前行,舱内的稻米颗粒未洒。耶律诚站在护航的战船上,看着这幕握紧了腰间的水囊 —— 里面装着草原的圣山泥土,此刻却觉得运河的灵脉比任何圣物都可靠。
南方的粮草种类丰富得惊人。除了糙米、小麦,还有苏州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岭南的药材,都被灵脉符包裹着防潮防腐。虎娃特意在每艘船的粮仓画了 “保鲜符”,银线红光渗入粮堆,就算航行三月,稻米也能保持新米的清香。负责押船的老兵感叹:“当年运粮到大都,损耗三成是常事,如今有灵脉护着,一粒米都不会浪费!”
粮船行至山东境内时,遇到了北方百姓的自发迎接。他们提着篮子在岸边等候,看到满载的粮船便欢呼雀跃,有孩童追着船跑,手里举着画有灵脉符的木牌。耶律诚让船工抛给他们几袋新米,百姓们捧着米袋跪拜在地,山呼 “新朝万岁”,声音在河道间回荡,让船上的南方船工们眼眶发热。
三个月后,首批粮船抵达大都码头。当赵猛带着士兵前来接粮时,看着舱内饱满的稻米、干爽的布匹,突然红了眼眶 —— 他想起守关时啃的硬饼,想起牺牲的弟兄们从未吃过这么好的粮食。耶律诚拍着他的肩膀:“这只是开始,以后南北物资流通,大都再也不会缺粮了。”
粮仓的账簿上,清晰记录着此次漕运的奇迹:全程三千余里,六十艘粮船无一艘失事,粮草损耗不足百分之一,比元廷时期快了整整一个月。周益的算筹在账簿上轻点,竹片红光算出漕运成本:“有灵脉加持,每石粮的运费比从前省三成,一年能省出十万石军粮!”
消息传回南京,李火旺正在查看漕运图。狼头护腕的红光扫过运河沿线的灵脉节点,每个节点都标注着 “平安” 二字。他望着图上连接南北的青色航线,对身旁的文武官员说:“漕运通,则天下通。耶律将军以草原之心护中原之脉,这才是真正的南北一家。”
暮色中的运河码头亮起灯笼,第二批粮船正准备启航。耶律诚站在船头,望着水面倒映的星光与灵脉青光,将草原的水囊倾入运河:“愿这水脉永远流淌,让南北再无阻隔。”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4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