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国号议定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南京皇城的太极殿笼罩在灵脉暖光中,十二根盘龙柱的鳞甲泛着金红光泽,新铺的青石地砖还留着登基大典的烟火气。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朝服上的补子在晨光中清晰可辨 —— 这是新朝首次朝会,最关键的议题便是议定国号与年号,案上堆叠的奏折已按提议分类,每份都沾着灵脉朱砂的印记。“臣以为当称‘华’!” 礼部尚书捧着奏折出列,苍老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我华夏文明绵延千年,以‘华’为国号,彰显正统传承。” 他展开奏折,上面画着上古华表的图样,灵脉朱砂勾勒的纹路正微微发光。殿内响起低低的附和声,几位白发老臣频频点头。
兵部尚书却摇着羽扇反驳:“北方未平,当以‘武’立国,震慑草原残寇。” 他的奏折上绘着火铳营的阵列,朱砂箭头直指漠北,“‘武’字带戈,有守土开疆之意,更能呼应禁军的赫赫战功。” 燕红叶站在武将列首,龙纹甲的反光扫过奏折,玄铁护腕轻轻叩击刀柄,算是无声的支持。
周益手持算筹缓步出列,竹片红光在掌心流转:“‘华’承古,‘武’示强,皆有道理,却未显新朝气象。” 他将算筹在案上铺开,竹片组成 “日”“月” 二字,红光瞬间将两字连成 “明”,“诸位请看,‘明’字取日月重开之意,象征驱散元室阴霾,重现华夏光明,更合登基大典时‘天命印证’之兆。”
殿内突然安静,灵脉光晕在 “明” 字上剧烈共振。南宫云的观测仪悄悄亮起,屏幕显示殿内灵脉波形与 “明” 字符文完美同步。虎娃抱着修灵笔凑到案前,笔尖红光在 “明” 字周围画了圈光晕,竟浮现出日月同辉的虚影:“先生的字会发光!” 孩童的惊呼让严肃的朝会添了几分暖意。
李火旺的狼头护腕轻轻敲击龙椅扶手,玄铁上的红光与 “明” 字共鸣:“周爱卿详解其义。” 周益的算筹再次组合,竹片列出新朝新政:“均赋税让民生有光,兴学堂让教化有光,通驿道让政令有光,灵脉闭环让国运有光 ——‘明’字包罗万象,恰合新政初心。” 他指向殿外的朝阳,晨光正透过窗棂照在 “明” 字上,红光与日光交融成金。
“那年号呢?” 户部尚书追问,他的奏折上列着 “永昌”“开元” 等备选,朱砂圈出的 “启元” 二字格外醒目。周益的算筹立刻组成这两个字,竹片红光变得温润:“‘启’为开启,‘元’为初始,‘启元’寓意新政启幕,万象更新,与‘明’字相辅相成。” 算筹突然弹出细小红线,将 “明” 与 “启元” 连成闭环,灵脉波形在环内平稳流转。
虎娃的修灵笔突然飞向殿顶,银线红光在梁上画下巨大的 “明” 字,符文边缘竟渗出日月形状的光晕。殿外传来百姓的欢呼 —— 原来阳光透过殿顶藻井,将 “明” 字投影在朱雀大街上,路人纷纷跪地叩拜,以为天降神谕。史官连忙在简牍上记录:“议国号时,神童书字于梁,日光照映全城,兆示‘明’字得天所授。”
李火旺站起身,狼头护腕的红光笼罩整座大殿:“便定国号为‘明’,年号‘启元’!” 话音落下的瞬间,太极殿的盘龙柱突然喷出白雾,灵脉光晕在半空凝成 “明?启元” 三个大字,与殿外的日光辉映成一片金红。百官同时跪拜,山呼万岁,声浪撞得梁上的 “明” 字虚影微微震颤。
退朝后,工匠们立刻赶制国号玉印。周益亲自题写印文,朱砂中掺入紫金灵脉粉末,刻刀落下时,玉印竟自动渗出光带。虎娃的修灵笔在印侧画了朵祥云,红光渗入玉质,让 “明” 字的笔画间多了道流动的光痕。南宫云用观测仪扫描玉印:“灵脉契合度满分,这方印能镇国祚气运。”
消息传到南京街巷,百姓们自发在门上贴起 “明” 字红纸。张老汉让孙女用新学三字经的句式念国号:“日月明,新朝兴,启元年,享太平。” 孩童们在街头追逐,用树枝在地上写 “明” 字,阳光照在笔画上,影子竟像奔跑的小人。
周益站在紫金山巅,望着满城 “明” 字红。算筹在掌心转出红光,与南京灵脉闭环的光晕连成一体。他取出新刻的国号玉印,在阳光下轻叩,印文红光竟投射到云层上,短暂形成日月同辉的奇景。“明” 字的寓意,正在这灵脉与人心的共鸣中,一点点融入新朝的每寸土地。
史官的简牍记满了议定过程,最后画着太极殿的盛况:周益持筹立,虎娃举笔书,“明” 字悬于梁,日月照殿门。他在文末批注:“国号定而民心安,年号启而国运兴,灵脉共振,天人和合。” 竹简的灵脉朱砂渐渐凝固,将 “明?启元” 这个崭新的印记,永远刻入了史册。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