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迁都启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大都的朝阳刚漫过钟楼尖顶,通衢大道已跪满黑压压的百姓。他们捧着刚出炉的麦饼、腌好的咸菜,甚至有孩童举着用红绳系着的灵脉石,望着缓缓驶来的龙纹车驾,衣袖上的泪痕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 这座承载了元廷百年统治的都城,今日将目送新朝君臣南下南京。李火旺的车驾由六匹白马拉乘,车厢龙纹鎏金,车顶的镇脉宝珠泛着淡紫光晕。他掀开玄色车帘,狼头护腕的红光与沿街百姓的目光相接,玄铁上的灵脉纹路突然亮起:“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声音透过灵脉扩音符传出,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百姓们这才敢缓缓抬头,将贡品举过头顶。
“灵脉护航阵已启动。” 周益骑马护在车侧,算筹在掌心转出红光,竹片指向城外的七座灵脉塔,“从大都到南京的三百里驿道,每座传讯塔都布了护脉符,车驾经过时会自动激活防护。” 他话音刚落,车驾碾过第一道灵脉节点,地面突然泛起银线光网,如地毯般托着车轮前行。
虎娃抱着修灵笔坐在副驾,笔尖红光在绢帛上飞速游走,将沿街百姓的样貌一一勾勒:“周先生你看,张婆婆把她最爱的银镯子都献出来了!” 绢帛上的画像突然泛起微光,百姓们的笑容竟在纸上动了起来 —— 这是修灵笔捕捉到的真情灵韵,能长久留存世间。
燕红叶率领的禁军仪仗如铜墙铁壁,龙纹甲在朝阳下泛着冷光。骑兵马蹄踏过青石板,每一步都踩在灵脉节点上,激起的红光与车驾光晕连成屏障。当行至旧都城门时,守门老兵突然跪地,捧着保存三十年的守城令牌:“陛下带走它吧,这令牌镇过元军围城,能护车驾平安!”
车驾出城的刹那,大都的灵脉闭环突然亮起。钟楼、文庙、护城河的灵脉节点同时迸发金光,在半空凝成巨大的 “安” 字,与车驾的紫晕交融成虹。南宫云的观测仪显示,这是百姓的不舍之情引发的灵脉共鸣:“旧都在祝福新朝,这种共鸣能让防护阵威力加倍。”
沿途驿站早已备好补给,灵脉工匠们守在传讯塔下,每当车驾临近,便注入灵脉能量。在黄河渡口,渡船的船舷突然浮现水纹符文,这是周益提前布置的镇浪咒,让湍急的河水竟在船侧分开三尺水道。虎娃趴在船边,看着鱼群顺着灵脉光带追逐船尾,咯咯直笑。
最动人的景象出现在齐鲁地界。听闻迁都队伍经过,十里八乡的百姓扛着锄头赶来,在路边摆起长案,案上是新收的小米、南瓜,还有孩童用灵脉石拼的 “一路平安”。一位白发老叟颤巍巍捧出族谱:“陛下,俺们祖上是汉人,今日总算盼到南归的王师,这族谱请您带去南京!”
李火旺下车接过族谱,狼头护腕的红光轻轻扫过泛黄的纸页,族谱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清晰:“朕会将它供奉在南京太庙,让后人记得百姓的心意。” 老叟当即跪地叩首,身后百姓跟着山呼万岁,声浪惊起麦田里的群鸟,在车驾上空盘旋成白色的云。
夜幕降临时,车驾宿在济州灵脉驿。驿馆周围的槐树上挂满百姓系的红绸,每段绸子都绣着小小的 “福” 字。周益的算筹算出灵脉护航进度:“已过三分之二路程,灵脉损耗不到一成,明日午时可抵淮河。” 虎娃的修灵笔在驿墙画上车驾与百姓,红光渗入砖石,竟成了永不褪色的壁画。
深夜的驿馆传出轻响,李火旺站在窗前,望着星空下流转的灵脉光带。光带从大都延伸而来,如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旧都与新都连为一体。周益走近道:“百姓的灵愿比任何护符都管用,这迁都之路,实则是民心归向之路。” 远处传来禁军换岗的甲胄声,与灵脉的嗡鸣交织成安谧的夜曲。
次日清晨,车驾继续南行。淮河渡口的渡船已等候多时,船夫们清一色换上新做的青布衣,船头插着 “明” 字小旗。当船过中流,两岸突然响起渔歌,歌声里唱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帝王州,换新颜”,灵脉光带随着歌声在水面跳跃,将船身托得更稳。
离南京越近,灵脉光晕越盛。车驾进入应天地界时,紫金山的紫金灵脉已遥遥呼应,半空出现淡紫与赤红交织的光桥。百姓们欢呼着:“南京的灵脉在接陛下了!” 虎娃的修灵笔突然飞向天空,银线红光在光桥上画了道彩虹,引得两岸孩童拍手叫好。
史官在随行简牍上写下:“启元元年秋,帝迁都南京,百姓沿街跪送,灵脉护驾三千里,无风霜之阻,无盗匪之扰。所过之处,民献五谷,士献良策,盖新朝仁德所感,灵脉民心同频之故。” 竹简的空白处,画着一条蜿蜒的灵脉光带,一端连着大都的钟楼,一端指向南京的钟山。
车驾驶入南京地界时,李火旺再次掀开帘幕。前方的紫金山已清晰可见,灵脉闭环如巨大的玉璧悬在城郭上空,百姓的欢呼声从远处传来,与车驾的光晕共振。他知道,这场跨越千里的迁都,不仅是地理的迁徙,更是灵脉与民心的汇聚 —— 旧都的余晖尚未散尽,新都的朝阳已在前方升起。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