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大都改名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太极殿的晨钟带着金属余韵,李火旺手指轻叩龙椅扶手上的 “明” 字纹章,殿中悬挂的全国舆图正泛着灵脉微光。周益展开的舆图北境用朱砂标出红圈,大都城的位置被红光格外强调 —— 自迁都南京后,这座元廷旧都的名称与定位,成了新朝亟待敲定的要事。“大都乃胡语称谓,沿用恐失华夏正统。” 礼部尚书捧着草拟的地名卷宗出列,卷宗上 “北平” 二字用灵脉砂书写,笔画间流转着镇煞红光,“臣拟改名为‘北平’,取‘北方平定’之意,契合陛下镇守北疆之愿。” 他的指尖划过舆图,大都周边的蒙古残余势力分布立刻浮现,与 “北平” 二字形成对峙之势。
兵部尚书立刻附议,观测仪投射出北疆军务图:“蒙古残余仍盘踞漠北,上月已三次袭扰长城关隘。设北平府,需配三万禁军常驻,方能稳固防线。” 图上的灵脉防御带在北平位置出现缺口,那是元廷溃逃时破坏的镇脉节点,“还需重修北平灵脉闭环,否则难御骑兵突袭。”
赵猛身着玄铁铠甲踏入殿中,甲胄上的狼头纹章与李火旺护腕共鸣。这位出身燕云铁骑的将领单膝跪地,拳心的灵脉石泛着冷光:“末将愿镇守北平!” 他的战报卷宗记录着十次北伐战功,“北平府下辖顺天、保定诸州,臣已选好灵脉防御阵址,用龙脊碎片修复的镇北塔可监控百里敌情。”
虎娃抱着修灵笔凑到舆图前,笔尖红光在 “北平” 二字周围画圈:“这里的灵脉在发抖呢!” 修灵笔突然射出银线,将漠北的蒙古势力标记连成 “防” 字,殿内灵脉光晕随之一振。周益的算筹算出防御所需:“修复北平闭环需龙脊碎片五十斤,粮草供应按灵脉传送阵标准配置,每月可节省三成运力。”
李火旺的狼头护腕红光暴涨,玄铁纹路与舆图北境灵脉相连:“准奏。即日起大都改称北平,设北平府,以赵猛为府尹兼都指挥使。” 他指向卷宗细则,“许你便宜行事,灵脉司调拨的防御物资优先供应,凡阻挠北疆军务者,可先斩后奏。” 话音落下时,舆图上的 “北平” 二字突然亮起,与南京的灵脉光带连成一线。
赵猛接印谢恩时,玄铁铠甲的灵脉纹章突然发烫 —— 那是李火旺注入的本命灵脉加持。“臣有三请。” 他展开军务清单,“其一,调燕红叶麾下火铳营一部;其二,启用北平旧都的灵脉传讯塔;其三,允许灵脉司在北平设巡检分司,监控蒙古残余的灵脉异动。” 观测仪显示这些请求恰好填补了北疆防御的三处弱点。
消息传至北平城时,百姓们正自发拆除元廷留下的胡语碑刻。当 “北平府” 的鎏金匾额悬挂城门,虎娃的修灵笔在空中画出镇城符文,红光渗入城墙基石,与地下的龙脊余脉产生共鸣。张老汉带着北方流民代表捧着灵脉土块跪在府衙前:“盼新朝能护我等不再受胡骑侵扰,北平安定,天下方安。”
赵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复镇北塔灵脉。工匠们用灵脉法案回收的龙脊碎片填补塔基,南宫云的观测仪实时监测修复进度:“塔尖的镇煞符文已激活,可预警千里外的骑兵动向。” 当最后一块碎片嵌入塔身,整座北平城的灵脉光带突然亮起,与长城的防御阵连成铜墙铁壁。
蒙古残余势力的探子很快传来消息:北平府的火铳营正在灵脉加持下演练,铅弹涂着镇煞朱砂,礼炮阵列按北斗方位排列,每次试射都引发灵脉震颤。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北平周边的农户都领到了灵脉信号符,遇袭时点燃便可激活防御阵,这是赵猛根据江南水渠经验改良的民防策略。
半月后,北平府衙的灵脉传讯塔首次启用。赵猛的军情通过光带传至南京,字里行间带着镇北塔的冷冽气息:“已肃清北平周边蒙古游骑,灵脉闭环稳固度提升七成,流民开始返乡垦荒。” 传讯符末端附着片灵脉草叶,那是北平土地复苏的证明。
史官在简牍上记录:“启元元年冬,改大都为北平,设府置守,以赵猛镇之。灵脉闭环重修,火铳营戍边,北境始安。” 简牍旁画着北平府舆图,“北平” 二字被灵脉光带环绕,镇北塔的轮廓在月光下泛着银光,与南京的紫金灵脉遥相呼应。
赵猛站在镇北塔顶,望着长城方向的星空。观测仪显示漠北的灵脉异动已减弱,北平的灵脉光带如金色腰带护住城池。他握紧怀中的北平府印,印柄的 “平” 字纹章正与龙脊碎片共鸣:“北方平定之日,便是百姓归乡之时。” 夜风带着灵脉的清冽气息,吹动他甲胄上的狼头纹章,与千里之外的太极殿遥相守护。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