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南北通商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南京皇城的太极殿内,一幅巨大的舆图铺满整座殿心,北平至南京的路线被灵脉朱砂标出两道鲜明轨迹 —— 陆上官道如赤龙蜿蜒,运河水道似银蛇游走。周益手持算筹站在图前,竹片红光顺着轨迹流动,在沿途节点弹出光点:“此二途一通,南北物资三月可周转一轮,灵脉流通效率将提升五成。”

  李火旺的狼头护腕轻叩舆图上的黄河渡口:“元廷旧道年久失修,如何确保通畅?” 周益的算筹立刻组合成桥梁形状:“官道每五十里设灵脉驿站,驿站内嵌镇脉石,可自动修复路面;运河疏浚时掺入龙脊砂,河道会生成自净灵脉,淤泥不积。” 南宫云的观测仪投射出三维模型,驿站的防御符文与运河的导航光带清晰可见。

  户部尚书捧着漕运账册出列:“北平的皮毛、煤炭,江南的丝绸、茶叶,若能畅流,国库岁入可增三成。” 但他话锋一转,“只是税关设立需谨慎,恐引发商户不满。” 周益早已备好方案,算筹红光标出十二处税关位置:“税关配灵脉检测仪,只征正税,严禁苛索,走私者以《灵脉法案》论处。”

  虎娃抱着修灵笔趴在舆图旁,笔尖红光沿着运河画圈:“这里有暗礁!” 银线红光在图上浮现出水下礁石的虚影,那是修灵笔感知到的地理隐患。周益立刻调整河道走向:“多亏虎娃提醒,此处需炸礁拓深,再布灵脉浮标导航。” 灵脉司工匠当即记录,准备携带炸药与浮标符文赶往现场。

  开工之日,南北工匠齐聚黄河岸边。北平的石匠带来灵脉钢钎,江南的船工携来水脉罗盘,在周益的算筹指挥下,官道先铺青石,再嵌灵脉铜片,路面泛起淡金光晕;运河疏浚时,龙脊砂投入水中,激起的漩涡自动卷走淤泥,河底渐渐显露出平整的青石板河床。

  驿站的建设更是奇特。每座驿站都按 “八卦阵” 布局,四角的望楼嵌着灵脉镜,可监测百里外的匪情;内院的传讯塔与南京灵脉司相连,商机、警情瞬息可达。虎娃的修灵笔在驿站门楣画下 “通” 字,红光渗入梁柱,驿站竟能自动调节室温,冬暖夏凉。

  首个税关设在徐州,关楼悬挂着 “公平” 匾额,灵脉检测仪如铜镜悬于 gate 口。商户过关时,货物经红光一扫便显价值,税银自动计入账册。山东商户张万金拉着一车阿胶过关,检测仪显示货值后,他惊喜道:“比以前少了三成苛捐!” 税官递上灵脉通关文牒:“凭此牒沿途免税,丢了可凭灵脉印记补办。”

  官道开通半月后,第一支商队抵达南京。驼队载着北平的羊毛、皮货,马车装着塞外的药材,商队首领捧着通关文牒跪地谢恩:“以前走旧道需三月,如今官道平稳,一月便到,灵脉驿站还免费提供饮水草料!” 百姓围拢过来,抚摸着光滑的青石路面,看着驿站望楼的灵脉镜反射阳光,啧啧称奇。

  运河通航更显灵脉妙用。商船驶入河道,船头的导航符自动亮起,顺着水脉光带前行,连暗礁区都有红光警示。苏州船商王富载着丝绸北上,站在船头望着自动开合的水闸:“灵脉水闸比人工快十倍,这趟能多跑两个来回!” 船工们则围着舱底的灵脉保鲜符,里面的茶叶十天后仍清香扑鼻。

  南北物资流通带来新景象。北平的煤炉经灵脉改良后传入江南,冬日不再湿冷;南京的灵脉织布机出现在漠南,牧民穿上了轻便的绸缎;最受欢迎的是灵脉改良谷种,北地的小麦、南方的水稻在交换中产量都增了两成。农户们在田埂立碑,碑上刻着 “南北通,粮仓丰”。

  周益在朝堂展示通商成效:观测仪屏幕上,南北灵脉光带已交织成网,北平的铁器通过运河抵达南京,再经驿站转运至草原;江南的茶叶顺着官道输往北平,成为互市的抢手货。“税关收入首月便超预期,商户登记数比旧制时多了七成。” 他的算筹转出金光,与舆图上的轨迹共鸣。

  虎娃的修灵笔在通商图上画满笑脸,每个驿站、税关都有小红花标记:“他们都在说好呢!” 南宫云补充道:“灵脉监测显示,南北民心共鸣度提升,北平百姓提到南京不再陌生,江南商户也知漠北风情。” 这种共鸣让官道的灵脉光带越来越明亮。

  史官在简牍上浓墨重彩记录:“启元二年冬,南北官道、运河通,设驿站十二、税关八,灵脉护路,商旅不绝。北平皮毛入江南,江南丝绸抵漠北,岁入增三成,民皆称便。史载:‘灵脉为绳,通南北之心;商路为带,系天下之利。’” 竹简旁画着商船与马车在光带中并行的图景,光带两端连接着北平的钟楼与南京的钟山。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