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学堂普及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南京城的文庙旧址前,工匠们正忙着拆卸旧匾额,“启元学堂” 四个鎏金大字在灵脉光晕中缓缓升起,笔画间流淌着紫金光带 —— 这是新朝第一所官办学堂,门前的石鼓被虎娃用修灵笔描上了银线符文,敲击时会发出 “人之初” 的童声诵读,引得路过的孩童围着拍手。

  李火旺站在学堂庭院中,狼头护腕的红光扫过翻新的教室,玄铁上的灵脉纹路与窗棂的光带共鸣:“昔日寒门难觅师,今日要让各州府都有学堂,经史要教,实用技艺更要教。” 他指向墙上的课程表,“算术、格物与《论语》《孟子》并重,让学子既明事理,又通技艺。”

  周益的算筹在掌心转出绿光,竹片在空中投射出全国学堂分布图:“计划三年内在三百州府各设一所启元学堂,首批五十所学堂下月开课。” 算筹标出师资缺口,“需选拔经史通、技艺精的先生,灵脉亲和度达三成以上者优先 —— 用灵脉辅助教学,效率可提升五成。”

  保守派学士立刻反对:“学堂当以经史为本,格物算术乃匠人之学,岂能登大雅之堂?” 他的朝服袖口绣着 “孔孟之道” 的字样,语气带着不屑。虎娃抱着刚编好的教材跑过来,课本封面用修灵笔绘着日月星辰,翻开时竟有灵脉投影演示北斗运转:“先生看,算术书会动呢!” 银线红光在纸上组成算盘虚影,算珠自动加减,引得反对者目瞪口呆。

  教材编写藏着虎娃的巧思。《启元算术》用灵脉朱砂印刷,数字接触指尖会发烫提示正误;《格物初阶》里的水车、风车插图,注入灵脉能量便会转动,展示原理;连《三字经》都配着孩童易懂的灵脉插画,“三才者” 三字旁浮现天地人三才的光像。“笔说要让书本会说话。” 少年举着修灵笔在教材上画圈,红光过处,文字竟微微凸起,方便盲童触摸。

  选拔先生的考试在文庙举行,考题别出心裁:既要默写《论语》选段,又要演示灵脉算术,还要用简易工具讲解杠杆原理。山东老秀才王夫子起初抵触格物题,直到看到虎娃用修灵笔演示 “小孔成像”—— 银线红光透过针孔在墙上投射出窗外的树影,他才恍然:“原来格物也含天地至理!” 最终他以经史满分、格物及格的成绩入选,捧着灵脉教鞭激动得发抖。

  各州府学堂同步动工,建筑图纸由周益设计,教室设灵脉黑板,粉笔是掺入龙脊砂的矿物条,书写时会发光;课桌嵌着简易算筹槽,方便练习算术。南宫云的观测仪检测学堂选址:“灵脉平缓处设学堂,学子专注力提升三成。” 她在地基埋下镇脉石,“石头发光时,可净化教室内的浮躁气息。”

  开学那日,南京启元学堂挤满了送学子的百姓。张老汉牵着孙儿的手,看着孩子接过虎娃编写的课本,封面的灵脉光带映亮了孩童的眼睛:“俺娃以前放牛,现在能上学堂学本事,还不要束修!” 学堂门口的告示牌写着 “免学费、供笔墨、包食宿”,下方的灵脉符文闪着诚信之光,那是周益立下的承诺印记。

  课堂上的景象耳目一新。先生用灵脉教鞭指点黑板,“勾股定理” 四个字化作直角三角形光像,三边自动标注长度;讲解《诗经》时,窗外的灵脉光带会随诗句变幻,“蒹葭苍苍” 便浮现芦苇摇曳的虚影。最受学子欢迎的是格物课,用龙脊碎片改良的放大镜能观察昆虫翅膀的纹路,灵脉罗盘演示方向与地磁的关系。

  保守派的质疑在三个月后消散。首批学子不仅能背诵经史,还能用算术计算粮仓储量,用格物原理修补学堂的漏雨屋顶。王夫子在朝堂展示学子的作业:算术题旁画着灵脉验证符,格物笔记里贴着自制的水车模型,“老臣以前以为技艺是小道,如今才知经世致用,缺一不可。” 他的声音带着悔悟,朝服上的 “孔孟之道” 袖口已添了算筹图案。

  虎娃的教材传遍各州府,工匠们按图纸制作教具:灵脉算盘珠会自动归位,格物实验盒里的杠杆、滑轮都嵌着微型龙脊碎片。偏远州府的学堂收到教材时,包裹里还附着修灵笔拓印的符文,能让普通纸张暂时显现灵脉投影。“这课本比先生讲得还明白!” 西北学子捧着《启元算术》,用指尖跟着发光的数字演算。

  周益的算筹算出教育成效:“首批学堂入学率达八成,灵脉监测显示学子平均智识增长速度比旧私塾快一倍。” 他调出各地报喜文书,有学子用算术帮农户测算收成,有学子用格物原理改良农具,“三年后,这些学子将成为新政的骨干。” 算筹绿光与学堂的灵脉光带连成一片,在舆图上织成知识的网络。

  李火旺亲临学堂视察时,正赶上格物课演示灵脉水车。学子们用自制的模型抽水灌溉沙盘,水流顺着灵脉沟渠精准注入田垄,沙盘里的秧苗竟真的抽出嫩芽 —— 那是虎娃用修灵笔提前注入的生机。“这便是启元之意。” 李火旺抚摸着发光的水车模型,狼头护腕的红光与学子们的笑脸相映,“开启智慧,元亨利贞。”

  史官在简牍上记录学堂盛景:“启元三年秋,各州府启元学堂次第落成,授经史、算术、格物之学,虎娃编灵脉教材,学子日众。史载:‘书声彻街巷,智光照乡野,新朝教化始兴焉。’” 竹简旁画着灵脉黑板与修灵笔的合璧图,光带环绕的课本上,经史与技艺的文字正交融生辉。

  寒冬来临时,学堂的窗户都贴上了虎娃画的 “暖符”,教室里温暖如春。学子们在灵脉油灯下诵读,课本的光带映亮了冻红的脸颊。偏远山村的百姓自发为学堂砍柴送炭,他们说:“先生教娃算收成、修农具,这学堂比神庙还灵。” 风雪中,学堂的鎏金匾额依然闪耀,将知识的光芒播撒向新朝的每一寸土地。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