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边防建设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北平城的晨光刚染红山脊,周益的舆图已在镇北楼铺开。羊皮纸上用灵脉朱砂标出的九道红线,从辽东绵延至甘肃,如巨龙的脊背横亘北方边境 —— 这便是新朝规划的九边重镇,每座重镇都扼守灵脉要道,与长城烽燧组成立体防御网。“蒙古残余势力虽退居漠北,但秋高马肥时必南下劫掠。” 周益的算筹在舆图上流转绿光,竹片轻点辽东镇、宣府镇等节点,“这九处是敌军最可能突破的缺口。”燕红叶身披龙纹甲立于楼头,玄铁护腕的红光与远处的烽火台共鸣:“每座重镇需配火器营三百人,火炮二十门,灵脉预警塔三座。” 她指向宣化谷的隘口,“此处最险,可将神威营的开花弹部署在前阵,再布三重灵脉绊马符,让敌军骑兵有来无回。” 禁军正在隘口演练,改良火铳的齐射声震得山谷回声阵阵,红光弹痕在岩壁上烙下焦黑印记。
南宫云带着灵脉工匠勘测选址,观测仪的屏幕上跳动着各节点的能量数据。“九边需连成灵脉预警闭环,塔与塔之间用光带连接,任何异动都会触发警报。” 她在居庸关埋下第一块镇脉石,石头发光的瞬间,北平城的观测仪立刻收到信号,“预警塔要高过烽火台,顶端嵌灵脉望远镜,能见度比寻常器械远十倍。” 工匠们正搭建塔架,龙脊砂混合的砖石让塔身泛着淡紫光晕,与天际的灵脉云气相接。
虎娃抱着修灵笔蹲在长城垛口,笔尖红光顺着城砖纹路游走,画出蜿蜒的 “锁脉符”:“这样灵脉光带就不会断啦!” 银线红光渗入城墙,原本斑驳的砖缝竟渗出金光,老卒试着敲击城砖,声响比往日清脆三倍:“这符能让城墙坚如精钢,还能导灵脉能量到预警塔。” 少年咯咯直笑,又在烽火台画了 “速燃符”,原本需半个时辰点燃的狼烟,此刻只需灵脉引燃符一碰,便冲天而起。
辽东镇的建设率先动工。这里直面蒙古左翼部落,镇城选址在灵脉交汇的虎山,城墙用龙脊砂与青石混合砌筑,城门嵌着巨大的灵脉防御符,敌军靠近时会自动激发红光屏障。火器营的营地设在城内高坡,炮口直指河谷要道,营墙的观测镜与预警塔相连,十里外的骑兵动向清晰可见。“试射开花弹!” 燕红叶一声令下,火炮轰鸣中,河谷对岸的模拟骑兵阵型被红光碎片覆盖,靶标尽数碎裂。
宣府镇的灵脉预警阵最为复杂。七座预警塔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塔间的光带在夜间如银链闪烁,任何跨越光带的物体都会触发警报。南宫云调试着塔顶端的灵脉感应器:“连飞鸟过境都能识别,若敌军举火夜行,光带会自动变赤,同时向中枢传讯。” 她让骑兵测试预警效果,当战马踏入光带的刹那,七座塔同时亮起红灯,北平的中枢观测仪上立刻标出精确位置。
九边的军户迁徙同步推进。朝廷鼓励内地百姓迁往边镇,免赋税五年,配灵脉农具与种子。张老汉带着家人落户大同镇,分到的宅基地旁就是火器营训练场,他每日看着士兵操练,用虎娃画的 “丰谷符” 耕种镇外的屯田:“有火器营和灵脉塔护着,夜里睡觉都踏实。” 镇内的市集渐渐兴旺,军民共用的灵脉水井旁,常有士兵帮农户修理农具,甲胄的寒光与炊烟的暖气相融。
周益的算筹算出边防部署的效益:“九边成环后,蒙古南下成功率从三成降至一成以下,每年可减少粮饷损失百万石。” 他调出各镇物资清单,灵脉暖棚确保冬粮供应,传讯符让军情瞬息可达,“但需在镇间设灵脉驿站,保障火器弹药运输,算筹预测三年可收回建设成本。” 竹片绿光与舆图上的镇线共鸣,在漠北边界画出稳固的防御圈。
蒙古的试探性袭扰很快到来。一小股骑兵趁夜突袭大同镇,刚靠近长城便触发灵脉绊马符,战马纷纷失蹄;火器营的开花弹在骑兵阵中炸开,红光碎片让敌军溃散;预警塔的信号已传至宣府镇,援军的马蹄声在灵脉光带的指引下迅速逼近。逃回去的残兵形容 “长城如铁壁,红光似天雷”,让漠北诸部暂时收起了南下的念头。
李火旺亲临宣府镇视察时,正赶上灵脉预警阵全功率启动。九座重镇的光带在半空连成巨大的 “防” 字,与南京的灵脉闭环遥相呼应。他登上预警塔顶,狼头护腕的红光与望远镜共鸣,能清晰望见漠北的羊群:“有此雄关,百姓可安枕无忧。” 塔下的军民山呼万岁,声浪惊起的群鸟在光带上空盘旋,鸣声清脆如乐。
史官在简牍上记录边防盛景:“启元四年秋,九边重镇成,火器营布防,灵脉预警阵通。北境烽火渐息,军民屯田守边,史载:‘长城连九镇,灵脉护中原,漠北胡马嘶,不敢近城关。’” 竹简旁画着九座镇城与光带相连的图景,红光与绿光交织成守护北疆的屏障。
寒风起时,九边的灵脉暖棚里绿意盎然,军户们忙着储存冬粮;火器营的士兵擦拭着龙纹火铳,枪管的紫光在夕阳下泛着冷光;预警塔的值守士兵喝着灵脉热茶,目光透过望远镜望向远方 —— 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如今在新朝的边防体系守护下,正迎来久违的安宁与生机。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