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民国少帅,我是西北的 >第143章 催促陇海铁路,翁咏霓的佩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3章 催促陇海铁路,翁咏霓的佩服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大秦煤炭公司招股结束后,赵德汉亲自担任总经理,前往同官地区坐镇。

  机器没有到达,可是厂区,宿舍等基础设施可以先干着嘛。

  预计到达明年,可以完成原煤生产一百万吨,价值1200万大洋的生产。

  到时候,二百万左右的生产成本,一百万的税收,五百万的国资分红,财政收入预计达到六百万。

  六百万啊六百万,何子长都要笑疯了。

  最主要的是,今后每年都可以用煤炭销售,发行最少一千万秦币。

  不过,除了省内的火车,陇海铁路的潼关到观音堂也要修通。

  为此,何子长叫来时任铁路局长二哥陈永善。“二哥,以我名义,请豫南督军赵周人,务必把陇海铁路修到潼关。”

  “或者,他不修的话,我们就从潼关出发,修到观音堂。”

  这个赵周人占据了中原大地,豫南省。

  人口多,粮食多,税收更不是秦西省能比的。

  更何况,陇右省,秦西省的烟土,要想送到京津冀,必须经过中原。

  光是这个,就够喝一壶的了。

  更别提,豫南省也有煤炭,也有矿产。

  最重要的是,境内有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等。

  而巩县兵工厂,也是他的地盘。

  说起来,要是何子长穿越到豫督,那可就小母牛坐火箭,牛逼上天了。

  别的不说,一年大几千万的税收,再加上巩县兵工厂,以及贯穿南北的两条铁路。

  这可是天大的优势开局啊。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大的地理优势,也是天大的地理劣势。

  南北战争,中午大战,抗日,解放,就么有他不打仗的一天。

  何子长可不是曹孟德,没有从中原开局,南征北讨,东进西击的能力。

  “少帅,我们修了算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陇秦豫海铁路,可是意呆利人投资。”

  “咱们自己修了潼陈铁路,估计意呆利都会要问责。”

  没想到,何子长的想法刚提出,就被二哥陈永善给反对。

  除此之外,他更是提出来意呆利。

  此时一战已经到了末尾。

  历史记载,一战正式结束是十一月。

  在六月份的时候,日耳曼方面的兵力就不足了。

  夏天时候,日耳曼有大概207个师,但是补充不上来了。

  而协约国方面,尽管老毛子退出,但是有了老美的加入,仍然有210个师。

  此时,协约国开始了反击,甚至在这几天,就会俘虏日耳曼十六万多兵力,导致双方兵力更加不对等。

  何子长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意呆利有想法,让他来找我。”

  “一个落了难的凤凰,他还不如个鸡。”

  “就算是闹翻了,他的军队能打到我西北?”

  此时的意呆利,绝对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

  他能够自己制造汽车,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

  但是何子长有地理优势啊。

  你打我,我不怕,你的炮兵打不到。

  至于说空军,更不可能了,这会还没有那种远程轰炸机。

  就算是有,那我就不许制造高射炮和高射机关枪了?

  不过,空军也是该起步了。

  看着自己手下财源滚滚,何子长也准备在最近两年,开始空军建设。

  “哎,我去试试吧。”

  “如果不成,你可别怨我。”

  陈永善走了,而接着便是翁咏霓的到来。

  “少帅,翁先生来了。”

  秘书处长高育良前来汇报。

  何子长赶紧迎接。“翁先生,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在民国,一个科学家的地位非常重要。

  像是牛逼一点的,随时可以指着领导人的鼻子破口大骂。

  说辞职就辞职,说不干就不干,嚣张的很。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手里的科学技术,专业技能全国一流呢。

  到了后世,一个离开他火箭都不能安全发射的顶尖技术人员,说开除开除,说压制压制。

  你不服?中华大地十多亿人,有的是人,离开了你,照样能发射。

  “不敢当,少帅,我是为了地质学堂的事,不知道此事可否当真?”

  翁咏霓来到秦西省以后,发现这里可是太好了。

  和晋西省的表里河山不一样,但是秦西省有山就有矿,这是肯定的。

  特别是北部,更是煤炭,钢铁,石油的天堂。

  实际上,根据后世的探测,秦西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像是北部地区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粘土类矿产为主。

  关中地区以煤、建材、地热、矿泉水等矿产为主。

  陕南秦巴山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

  但是此时,秦西省的矿产只发掘了煤炭,石油,这是不够的。

  要知道在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秦西省盐矿查明储量8828.7亿吨,占全国66%,排全国第一。

  煤、石油、天然气保有储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分占全国总量的11.6%、9.4%、14.6%。

  可以说,作为地质学家的翁咏霓,来到了秦西省那就是鲸鱼到大海,使劲浪啊。

  何子长自然是认真的。“这样,先从我省府特支费拿出五十万给你。”

  “另外的五十万,秋税以后再给你。”

  现在要紧的事情还有好几个呢。

  比如九月一的长安军官学校正式开学。

  比如秋税,比如丁伟的两个团归建,比如今年武器装备生产的库存和新兵训练,以及新增军队。

  比如一千五百万大洋的秦币已经印刷,并且在逐步投放,获得一千五百万大洋。

  除了一千五百万交给长安兵工厂,做1919年增加产量的专项费用,还多了五百万大洋。

  这五百万也得花出去。

  “好,少帅的为人,我翁某非常佩服。”

  “纵观全国督军,也只有少帅能如此有远见的各种建设了。”

  在秦西省的这段日子,他可是有所耳闻,亲眼目睹。

  两条铁路,一个钢铁厂,一个年产百万吨的新煤炭公司,发电厂,电话公司,汽车公司。。。。

  这么说吧,全国还真的很少有何子长这么建设的。

  最重要的是,秦西省的税收并没有增加,甚至各地的厘金局还有所减少,工商业的负担都减轻了。

  何子长却是谦虚。“咏霓先生过赞了,秦西省的发展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另外我还有个事情要求助咏霓先生。”
  http://www.bixia5.cc/book/14403/1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