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泣血救援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泣血救援

  长长的行军队伍在雨幕里肃穆前行,

  马全有的胶鞋突然陷进齐膝深的淤泥里,

  背着的英式背包像块吸饱水的巨石,

  压得他腰杆儿咔吧作响。

  徐天亮的金陵话先于身影扑过来:

  \"老马你个憨货,

  你这是要煮泥鳅钻豆腐?

  踩中沼泽也不言语!\"

  他甩了甩汤姆森冲锋枪,

  枪托砸在泥面上溅起尺高的水花。

  \"娘的,驮了半箱奎宁...\"

  马全有龇牙咧嘴地扒拉背包带,

  泥浆顺着下巴滴进衣领,

  \"徐排长你轻点拽,

  别把药箱扯散了...\"

  话没说完,

  徐天亮一个趔趄撞在他背上,

  两人像两根被雨水泡软的甘蔗,

  \"噗通\" 栽进泥坑,

  惊飞了躲在腐叶下的树蛙。

  \"我的娘嘞!\"

  徐天亮抹了把糊满脸的淤泥,

  发现自己的皮靴还卡在马全有的胶鞋旁,

  金陵话带着哭腔,

  \"老子新发的英军作战靴,

  比南京城的皮鞋还金贵呢!\"

  他抬腿去够靴子,

  结果又滑进更深的泥沼,

  屁股后头鼓起的气泡比迫击炮炸点还密。

  弟兄们的笑声惊起一片彩羽鹦鹉,

  赵二虎的东北话混着笑骂:

  \"徐排长你这姿势,

  跟俺们老家过年杀猪似的!\"

  他蹲在泥坑边,

  刺刀戳着徐天亮的靴底往外撬,

  \"使劲啊!

  再耗下去,

  蚂蟥该来喝喜酒了。\"

  马全有趁机拔出光脚,

  脚趾头缝里还卡着半截腐木,

  突然指着徐天亮的后背笑出声:

  \"排长,你屁股上的米字旗补丁,

  让泥浆泡成花脸猫了!\"

  原来徐天亮的军裤早被藤条划烂,

  临时用英军帐篷布打了补丁,

  此刻泥浆糊上去,

  倒像是面被雨水泡胀的投降旗。

  詹姆斯中尉的报话机突然在雨声中响起,

  电流杂音里挤出半句中文:

  \"这里是...

  新 22 师 3 团...

  坐标北纬 25°17'...

  还有弟兄们...\"

  美国佬的德州口音混着雨声,

  让古之月的苏北话立刻冷下来:

  \"全体注意,

  扔掉非必需品,

  轻装前进!\"

  孙二狗的河南话带着焦虑:

  \"连长,咱们还背着三箱急救包呢!\"

  他拍了拍鼓囊囊的背包,

  里面的磺胺粉玻璃瓶互相碰撞,

  \"要是遇着鬼子...\"

  话没说完就被古之月打断:

  \"遇着鬼子就用刺刀,

  遇着弟兄就用命救!\"

  雨林在暴雨中呈现出诡异的墨绿色,

  腐叶堆里冒出的白色菌菇像盏盏鬼火。

  古之月的指南针在掌心发烫,

  指针却被腐殖质干扰得微微颤抖。

  突然,走在前列的赵大虎猛地刹住脚步,

  东北话带着哽咽:

  \"连长... 前面有弟兄...\"

  三十米外的腐叶堆里,

  七具尸体呈环形倒伏,

  刺刀还插在泥地里。

  他们的军装早被雨水泡得看不出颜色,

  钢盔滚落在侧,

  露出没有血肉的白骨 ——

  有个士兵的手指还勾着扳机,

  枪口指向天空,

  仿佛在向老天控诉。

  \"散开警戒。\"

  古之月的苏北话轻得像片落在腐叶上的羽毛。

  他蹲下身,

  发现某具尸体的皮带扣还挂着半块怀表,

  表盘玻璃碎成蛛网,

  指针永远停在 10:15。

  孙二狗突然发出压抑的抽气声,

  他正翻开一本泡得发胀的笔记本,

  纸页上的钢笔字像被雨水泡开的血迹。

  \"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初七日,雨...\"

  孙二狗的河南话带着颤音,

  \"连长带着弟兄们往西北走了,

  我和三娃子断后。

  蚂蟥吸光了奄奄一息兄弟们的血,

  三娃子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塞给我,

  说他梦见老家的麦田...

  现在他趴在我左边,

  眼睛还望着祖国的方向...\"

  \"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初八...\"

  河南话突然哽咽,

  \"儿随200师转进野人山,

  月余未粒米...\"

  腐臭的笔记本里掉出朵被雨水打湿的干木棉,

  \"若得归葬故乡,

  请置木棉花于坟头...\"

  赵二虎突然蹲下来,

  用刺刀挖起腐叶掩埋尸体,

  东北话带着哭腔:

  \"兄弟,咱东北的麦子该熟了吧?\"

  他的刺刀碰到某具尸体的手腕,

  那里缠着用电话线编的平安结,

  结头还坠着颗国军徽章,

  \"你瞅瞅,这结跟俺娘给俺编的一模一样...\"

  詹姆斯中尉缓缓地摘下头上那顶沉重的钢盔,

  雨水如断线珍珠般顺着他那一头金色的卷发滑落,

  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他用略显生涩的中文说道:

  “他们……是英雄。”

  古之月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急救包轻轻地放在尸体的胸前。

  那股磺胺粉的气味与腐叶的味道交织在一起,

  仿佛是给这些已经沉睡的弟兄们盖上了最后一床被子。

  然而,就在这时,

  电台的呼叫突然再次响起,

  那声音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

  这次的信号清晰得令人吃惊,

  甚至可以听到背景里传来的枪炮声:

  “总部吗?

  我们是 5 军辎重团……

  还有 108 人……

  弹药耗尽……

  坐标……”

  古之月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一般,

  猛地站了起来。

  他环顾四周,

  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

  雨水已经变成了血红色。

  那并非真正的鲜血,

  而是腐叶在长时间浸泡后渗出的单宁酸,

  但在这一刻,

  那颜色却与弟兄们流干的鲜血如出一辙。

  古之月深吸一口气,

  迅速冷静下来。

  他果断地下达命令:

  “天亮,你带先遣队走右翼,

  顺着溪流寻找;

  三炮,你带二班清理路上的藤蔓;

  詹姆斯中尉,

  保持电台联络。”

  古之月的苏北话带着刺刀的冷冽,

  \"剩下的人跟我来,

  就是爬,

  也要把弟兄们背出雨林!\"

  徐天亮刚刚准备抬腿迈步,

  却突然感觉到脚下有些不对劲。

  他定睛一看,才发现自己的作战靴竟然深深地陷在了泥里,

  仿佛被这泥潭给牢牢地咬住了一样。

  “去他娘的英军装备!”

  徐天亮忍不住低声咒骂道,

  “老子还是觉得穿草鞋更得劲!”

  他一边抱怨着,

  一边用力地想要把靴子从泥里拔出来。

  然而,这双靴子似乎并不想轻易地放过他,

  无论他怎么使劲,

  都只是徒劳无功。

  最后,徐天亮索性一狠心,

  直接甩掉了靴子,

  光着脚丫子踩在了地上的腐叶上。

  令人惊讶的是,

  他的脚底竟然长满了厚厚的老茧,

  这些老茧比雨林里的藤条还要坚韧。

  这是他长期在艰苦环境中行走所磨练出来的,

  也是他能够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资本。

  “老马,把你的胶鞋借老子穿一下,

  你穿我的破靴子吧,

  咱弟兄俩换双鞋赶路!”

  徐天亮对身旁的老马喊道。

  就在这时,

  雨林的夜晚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侦察连的战士们在一处倒木旁停下来休息,

  周围的环境变得愈发昏暗和潮湿。

  突然,孙二狗像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他指着树冠的方向,

  满脸惊恐地惊呼道:

  “连长,有火光!”

  众人闻言,

  纷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在二十米外的密林中,

  几星微弱的火光若隐若现,

  宛如垂死的萤火虫一般,

  在雨幕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古之月见状,心中一紧。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勃朗宁手枪,

  却发现枪柄上的“觅诗”刻痕已经被雨水浸泡得有些发白,

  但依然清晰可见,

  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主人曾经的故事。

  “全体快速前进!”

  古之月当机立断,

  用他那带有苏北口音的普通话下达了命令,

  “徐天亮,你带赵大虎兄弟摸上去,

  记住,先喊话再开枪。”

  黑暗中,徐天亮的身影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游蛇,

  在茂密的腐叶间穿梭。

  汤姆森冲锋枪的轮廓若隐若现,

  仿佛与这片黑暗融为一体。

  当第一声微弱的“弟兄们”传来时,

  古之月的耳朵猛地一竖。

  那是带着贵州口音的呼喊,

  虽然被雨水和血迹浸染,

  但却比任何军号都要响亮。

  他能感觉到身后的弟兄们同时松了一口气,

  仿佛那声音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随着火光渐亮,

  古之月终于看清了眼前的景象。

  一个女兵正用刺刀挑着雨衣接雨水,

  她的军装已经破烂不堪,

  只剩下半截袖管,

  然而她依然把青天白日徽章别在胸口,

  那是她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骄傲。

  女兵的旁边躺着两个伤兵,

  其中一个的腿上缠着用降落伞布做的绷带,

  显然是受伤不轻。

  另一个则紧紧地抓着半张地图,

  上面用红笔圈着“回国路线”,

  那是他们回家的希望。

  “你们……是新 38 师的?”

  女兵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花,

  有些沙哑,

  但却透露出一股坚韧和不屈,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古之月的齿轮臂章上时,

  喉咙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让他无法再说出一句话来。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他哽咽着说道:

  “我们已经等了整整三天……

  电台的电池也耗尽了……

  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同胞了……”

  他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

  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然后,他突然抬起手,

  指向身后的那一堆土堆。

  在那片被雨水浸湿的土地上,

  矗立着七座崭新的坟墓,

  坟头插着用树枝做成的简陋十字架。

  “他们说,就算死,也要面朝北方……”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

  似乎想起了那些已经离去的战友们。

  古之月缓缓地蹲下身来,

  仔细观察着伤兵手中的地图。

  在那张破旧的地图上,

  “野人山”三个字被用红笔圈了又圈,

  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

  “爹,儿子没给您丢脸,

  打了七个鬼子……”

  看到这里,古之月的心中猛地一震。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想起了出发前父亲塞给他的那双布鞋。

  那双布鞋此刻正浸泡在雨林的泥水中,

  早已被染成了深褐色,

  但在古之月的心中,

  它却比任何一双皮鞋都要温暖。

  “詹姆斯中尉,”

  古之月突然站起身来,

  转身对身后的人说道,

  “立刻通知司令部,

  我们找到弟兄们了。

  等天一放晴,

  就马上联络第十四航空队来进行空投。”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

  仿佛已经忘记了刚才的悲伤和哽咽。

  然而,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名奄奄一息的女兵身上时,

  他看到她正从怀里掏出一张全家福。

  那张照片已经被雨水浸湿,

  有些模糊不清,

  但古之月还是能看到照片上一家人幸福的笑容。

  照片上的爹娘笑得像家乡的太阳,

  那笑容温暖而灿烂,

  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然而,在这冰冷的雨幕中,

  徐天亮突然意识到,

  这场雨虽然冰冷刺骨,

  却无法冲淡中国军人心中那份深深的乡愁。

  徐天亮毫不犹豫地踹开了那座倒塌的竹棚,

  手电筒的光柱瞬间照亮了黑暗中的一角。

  在那微弱的光线下,

  他看到了三个身影蜷缩在芭蕉叶下,

  宛如被风雨摧残的花朵。

  女兵紧紧握着已经打空的三号驳壳枪,

  她的声音带着云南腔调,

  嘶哑而颤抖:

  “别过来!”

  徐天亮连忙喊道:

  “乖乖!自己人!”

  他迅速甩出一块镀金怀表,

  怀表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反射着微弱的光芒。

  “金陵的,瞧这梅花……”

  他的声音也有些发颤,

  似乎是在努力克制内心的激动。

  女兵的目光被那块怀表吸引,

  就在她稍微放松警惕的瞬间,

  突然像失去了支撑一般,

  直直地栽倒在地。

  她怀里的东西也随之掉落出来,

  那是一本染满鲜血的《远征军阵中日志》。

  徐天亮快步上前,

  捡起那本日志,翻开一看,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战斗的细节和战友们的名字。

  他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

  再看那两个伤兵,

  他们的胸膛起伏着

  就像破旧的风箱一样,

  发出沉重的喘息声。

  绷带上的蛆虫在煤油灯下泛着惨白的光,

  让人毛骨悚然。

  郑三炮急忙扒开行军锅,

  一股热气腾腾的米粥香味飘散开来。

  他兴奋地喊道:

  “日他哥!米粥管够!”

  赵二虎却突然吼起了东北丧调,

  那凄惨的调子在雨幕中回荡,

  让人不禁心生寒意。

  赵大虎见状,二话不说,

  举起钢盔狠狠地砸向赵二虎,骂道:

  “老周,快整米粥!活人要听喜庆的!”

  雨声中,女兵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

  艰难地说道:

  “第 200 师警卫连……还剩三个……”

  在茂密的雨林中,

  夜风如鬼魅般席卷着地面上的腐叶,

  发出沙沙的声响。

  然而,这股夜风却无法吹散侦察连所燃起的篝火,

  那熊熊的火焰在黑暗中跳跃着,

  仿佛是这片雨林中的唯一光明。

  徐天亮正站在篝火旁,

  他的身影被火光映照得格外高大。

  他手中拿着自己的英军罐头,

  微笑着将其分给身边的伤兵们。

  他操着一口金陵话,

  语气轻松地说道:

  “妹子,尝尝这午餐肉,

  可比咱老家的咸肉还香呢!

  多吃点,等出了这雨林,

  哥带你去南京吃正宗的盐水鸭。”

  那位女兵静静地坐在一旁,

  她没有说话,

  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紧紧地贴在胸口。

  在她的胸口处,

  有一道明显的伤疤,

  那是被弹片击中后留下的痕迹。

  然而,这道伤疤在她眼中,

  却比任何一枚勋章都要耀眼,

  因为它见证了她在这场战争中的坚韧与勇气。

  当第一颗信号弹在雨夜中腾空而起时,

  古之月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激动。

  他知道,这颗信号弹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这场跨越生死的接力赛,

  他们终于赢了。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雨林里,

  一群举着膏药旗的缅人,

  也同样发现了这颗下落的信号弹。

  同时在领头的一个缅人命令下,

  一个衣衫褴褛的身影匆匆的离开队伍,

  向更远的日军部队跑去。

  而这一切,古之月和获救的士兵们,

  还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险。
  http://www.bixia5.cc/book/14454/2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