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楚兵 >第1016章 沧州郡青果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16章 沧州郡青果案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赵元始五年初,

  沧州郡来了一个很特殊的人。

  这是一个中山县的农家汉子,名叫沈潘。

  他为人精明能干,自幼聪慧,

  在十五岁时,学会给牛马等牲畜接生,长期为当地沈老爷打长工,让他攒下了第一桶金。

  到大赵立国,这个姓沈的商人,已经有家资不下千贯了。

  在中山县,那个长工只有五贯一年的地方,

  他能攒下千贯家财,算是十里八乡最厉害的角色了。

  元始二年,二月十三日,

  沈潘在押运物资抵达沧州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在沧州几个县城里,到处都是青果摊,且售卖的极好,

  他稍一打听,这青果竟然要卖十二文一斤。

  青果原产地在中山,这种水果,沈潘少年时喂猪都嫌弃的东西,居然能够换钱。

  市坊里,沈潘多次调研,得知了沧州小商贩的进价,居然要十文?

  这还了得?!

  当夜,沈潘所在的客栈灯火通明,他将一路的损耗费用合计再合计,

  得出了就算亏到南天门,运来沧州,青果价绝对不会超出七文。

  中山县人沈潘觉得这是一条发财路,他连夜回到了中山县,大肆收购青果。

  由于动静太大,几个富商好友也一并加入,第一波大伙投资了三千贯。

  沈潘的想法很简单,青果运到沧州可能成本六文,他就算是七文吧。

  不做零售,只要卖给各地果商七文五,那他就能每斤挣半文。

  天呐,半文一斤?!

  不出今年,他沈潘的家资又会翻上几倍。

  可老话说,江湖险恶。

  任何看似滑稽的现象背后,必然有一条绝对合理的逻辑。

  就像有些事情,它的价格远超它的价值,那么超出的部分,极有可能不是货主能拿到的。

  沈潘在沧州的货仓,没卖三天,就被当地官府查封了。

  给的理由很简单,巨额银钱不明,暂时封场。

  沈潘一开始还以为是地头蛇,

  于是四处找官吏喝酒使银子,担心孝敬不到位,还拿出干股跟前景忽悠。

  可以往老成且无往不利的手段,在沧州的官场失效了。

  哪怕就是上百贯财富砸上去,他们都避之不及。

  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十五天后,

  沈潘急的白了头发,他眼睁睁的看着,所有的青果都化成了脓水。

  一生积蓄被毁,连带几个好友也责怪沈潘贪心,害他们亏钱,

  联合起来,将沈家中山田地分刮一空。

  家破人亡的沈潘,满头白发,怒告沧州衙役。

  可最终,却被活活打断了双腿,直到临死上吊前,才有几个市坊苦力告诉他,

  掌控沧州青果的,可是赵国天一样的人物。

  开国最高的几个人之一,岂是他一个小小农户能染指?

  ---------------

  “天一样的人物?哈哈哈。”

  武德殿,龙椅上,皇帝周云听笑了,

  他淡然的摇摇头,刀削似的脸颊上,龙目和善道,

  “朕还真想听听,在沧州有什么天一样的人物?”

  巍峨的雕龙大柱下,

  随着刑部案卷官吏的述说,

  每一个站着的文武官员,听见皇帝的圣音后,都不禁颤抖了几息。

  皇帝怒了。

  这是绝对的愤怒!

  这两年的经验,但凡皇帝露出这种神态,必然是血流滚滚。

  沧州青果案,

  他们现在只能祈祷自己的族人别沾,否则小命难保。

  武德殿,漆木地板上。

  后面的话语,刑部案卷小吏并不敢言,

  他有些为难的看了看刑部的老大尚书魏征,希望得到指点,

  可魏行远的眼神还没有来,

  龙台上,就响了一道赫赫天威之音。

  “是什么直接说!朕在这里,还用看魏征吗?”

  “不管牵涉到谁,现在朕要知道沧州青果到底怎么回事。”

  “这……这个,臣,臣……”案卷小吏佝偻着,浑身颤抖。

  这一刻,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这个人来头必然不小,且绝对自身有强大的实力。

  若是小吏敢乱说,就算皇帝拿了对方,估摸着刑部官吏也是家破人亡。

  武德殿里,就在小吏即将崩溃,跪地求饶之际。

  刑部侍郎杨炯,走了上去,一把夺过小吏手中的案卷,怒喝他跪好。

  可随后,就在杨炯准备要读时,

  案卷上的内容,也让他犹豫了几息,

  这一瞬间,武德殿里,

  文武百官在极度压抑的氛围中,等待沧州案的结果,

  小片刻过去,就在皇帝和满朝文武都以为向来头铁的杨炯,都不敢谈论之际,

  刚硬派法家代表,刑部侍郎杨炯,缓缓开口了,

  “青果,在赵元始二年,被大赵朝堂推广,成为农户、佃户常用瓜果。”

  “因起产于中山郡,价格便宜,很适合穷苦庶民,因此大量外销。至元始四年,青果普及河北三十五郡。”

  “沧州青果到货价为八文一斤,但沧州商贩、小摊,进货价为十文。这其中,两文官费被玄武军……赵阿三所收取。”

  赵阿三?!

  居然是赵阿三,难怪沧州地界没人敢管。

  此人是最早的山林营地成员之一,赵国只有一千多号人时,他就在了。

  更可怕的是,玄武军步三营统领赵阿四是他的亲弟弟。

  皇帝、皇后都曾经受过赵母的恩惠。

  赵母也在武川镇保卫战中,投烈火油被乱箭射死,以身殉国。

  这样的奠基人物,根红苗正的实力派大将至亲,

  方才的刑部小吏要是敢管,就凭玄武军退下来的兵卒,随时能要了他们身家性命。

  至于杨炯倒是不怕这些。

  估摸着,因为是玄武军杨氏,涉及到本家,他才稍作迟疑。

  案件关系到赵阿四,这种赵军里威望极高的将领,

  哪怕就是太子一族中,不少人想要扳回一城,

  但也顾虑种种后果,纷纷偃旗息鼓。

  太尉李全有些生气,斗争可以,但不能动赵人的根基啊。

  赵阿四这种出了名的老好人,还在东线兢兢业业的对抗梁国。

  上官家族竟然把他们牵扯出来,多少有些过分了。

  整个武德殿里,

  文武百官,各种势力心思各异,

  他们都在盘算这件事的后果与影响,以及自身家族的得失。

  但只有龙台之上,

  那个赵国至高的皇帝,关心的是那些苦难中被屠戮的庶民。

  沈潘一个农家子,辛苦积攒家业,发现沧州商机,数千贯银钱砸下,最终却被沧州官府所害。

  如此行为,会极大的损害赵国的商业氛围。

  长此以往,还有谁人敢去做实事?大赵国还怎么发展?

  “魏征,确定是赵阿三?”龙椅上,皇帝周云口含天宪的询问。

  “臣确定,中间虽有小官吏参与,但沧州十五县,所有青果的官费都是赵阿三所收。”

  闻听此言,武德殿里,所有文武百官忽然一怔。

  可怕的事要发生了。

  果然,下一刻,

  龙台上,响起了皇帝周云嫉恶如仇的怒吼咆哮,

  “好!!做的很好!!楚国还没亡呢,赵人就要跟上了?”

  “来人,命令巡防军,前往沧州,捉拿赵阿三入刑部审问。”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武德殿里,百官噤若寒蝉时,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官场杀手王勃,疑惑的看了一眼上官彪后,果断站了出来,行赵礼道,

  “赵阿三之事,并非完全是祸害。臣曾经到过沧州,他所管辖的青果商贩,对于此人的评价并不差。”

  “十二文一斤的青果,也不算贵。在梁国洛阳,青果到货价是十五文,但梁国市坊却卖二百文!”

  “且从客观角度讲,赵阿三收了青果钱,衙役只敢跑腿,各种三教九流也不敢伸手。从实际看,赵阿三也算保护了这些商贩。”

  王勃、卢照邻、杨炯这几个,

  虽然入朝时间短,但不少赵国官员对他们是服气的。

  这几个桃院高才,可不仅仅只会打击官员,

  对于赵国一些事物,他们的见解独到,且多次反驳皇帝的错误政策。

  就像现在大赵的疆域情况,动赵阿三绝对是不利于赵国的行为,

  如此,王勃便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可就在满朝文武,都以为皇帝周云会顺着王勃的台阶,将这件事冷处理时,

  巍峨的龙台上,武川雄主指着王勃,一声冷喝道,

  “赵法岂有通融之理?任何敢于触犯法度,残害赵国百姓者,朕绝不姑息。”

  “只要有赵人在,赵国就有用不完的兵马。”

  “传朕口谕,命令巡防军,前往沧州捉拿赵阿三。”

  武德殿里,

  皇帝龙威赫赫,文武百官,皆为之颤抖。

  大赵皇帝在赵法上,居然如此缝隙都不漏,看来这次赵家是摔跟斗了。

  同样的,不少涉及灰色产业的官员,决定立刻断掉这些东西,否则,惹火上身。

  --------------

  赵元始五年,

  立夏的这场朝会,持续了很久。

  中间商讨了很多大事,沧州案、家奴案,还有梁民北渡,赵国东线各方面的压力等等。

  最终,在黄河流民问题上,

  皇帝周云力排众议,决定启动第二次物资运输。

  做就要做好!

  既然这一百多万梁民到了赵国,那就登记造册,从此成为赵民。

  只是,朝堂喧嚣,官员议论不止时,

  人群里,王勃与杨炯互视了一眼,他们两人皆是面露惊愕。

  青果那么普及,他们就住在城南酿酒坊,价格不要太清楚。

  沧州十二文,可幽州是十四文?

  如果沧州都要出事,那幽州是哪位大人物要遭遇呢?

  某一刻,武德殿里,

  身覆官服,气质却像农民叛军的王勃,呢喃自语,

  “上官家这到底是帮忙,还是在害人!”

  “明帮皇后,暗帮贞妃?或者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

  ……
  http://www.bixia5.cc/book/14735/9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