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皓的疏忽,古代男子才是打扮大户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长安城里不断有快马飞奔而入,又有快马飞奔而出。一道道政令快速传出去,从河东道开始,不断有官员被查,人事变动很快。
进长安请愿的百姓这几天也声量小了很多,紧张的气氛明面上已经彻底缓解。
“试试。”
杨南归摸着手中的衣服,很舒服,而且里面好像在发热。
“这就是棉衣么,好暖和。”
王皓在自己特殊的花园种植了改造后的棉花,在杨南归的见证下制作了这件棉衣。
在这个时代,勋贵们主要使用蚕丝或动物的皮毛来取暖,利用丝绸中间夹丝棉,这种一般就是襦裙之类的。
皮毛,和后世的皮草差不多。
穷人就是麻布衣和纸衣,这个纸衣就是用麻做成的粗纸制作的衣服。
总之,能穿身上的全都穿身上。
勋贵有椒房、炉子、手炉、暖阁等协助过冬。
百姓嘛,那就靠一身正气了。
取暖是非常消耗木材的一件事,对于穷人来说那就是奢侈,偶尔烧炭也要推到城里去卖。
卖炭翁,那可太写实了。
“是啊,这就是棉衣。
“我准备找个地方推广这种棉花,富贵之家冬天没事,百姓洞天日子太难过了。
“有了这棉花,起码能少冻死几个人。
“就是不知道要推广在什么地方,这点就比较烦人了,因为种棉花肯定也需要地和时间。
“这东西只能保暖不能吃,棉籽油不处理又不能吃,没有人能接受种的。
“起码最开始不会,头疼。”
棉衣这种东西在老朱的强政之下算是做到了推广,实际上棉衣哪怕到了明清都是贵重之物。
一件破袄子能在当铺当出来钱,这就说明了它的价值。
王皓需要考虑的就是他的成本,成本低性能高这种事本质上就有问题。
这就像一美元炸鸡!
一个炸鸡一美元,那这个店就算是没成本一天卖五百个炸鸡,收入也供养不起一个高工资的工人。
同样,棉花要卖高价让百姓愿意种,又要低价卖让所有人都穿得起,这压根就不现实。
杨南归将衣服收起来,这可是大唐第一件棉衣,自己当然要收藏。
这几天和贵妇人们出游,经过自己的科普现在都悄悄把自己的珠宝收了起来。
有了理论知识,那曾经的东西就真看不上。
这,就是知识诅咒。
这棉衣杨南归也想象会普及开来,自己家郎君是真的为百姓着想,又没有想着赚钱。
“反正也没准备赚钱,我们家自己先种着。”
自己家种着?
王皓眼睛一亮,自己家种也行啊,就当是示范田了,免得直接出去到处推销。
“对啊,自己种。
“这样也免得我们去费劲推广,就当是试验田。
“这样,我去找萧瑀要一块地。
“反正他们家也是土地大户,我要一块地专门当试验田,这主意是真的不错。
“我想他应该不会拒绝吧,反正钱是没有的。”
杨南归笑着道:“阿舅巴不得我们去找他要地,怎么会要钱了,不会的。”
杨南归知道,现在别说萧瑀,就算是找皇帝要地皇帝都爽快的给。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地,而是不要地。
只要自己郎君开这个金口,那皇帝会欢天喜地的送很多地,多到成为超越长孙无忌成为土地最多的人。
“想想也是。
“五天了,猴儿他们还没有统计完,这几个人不会是在全覆盖查看吧。”
王皓的意思自然是抽查,可猴儿他们现在好像在进行普查。
不过王皓转念一想,这样也好。
毕竟是第一批,研究的清楚一点对后续帮助更大。
“郎君,我说个事哈。
“皇后委托我一件事,让我想想看能不能制作一款适合圣人戴的独一无二的珠宝。
“皇后言辞恳切,我也就答应了下来。
“回来我就有点后悔,当时不应该答应的。”
李世民专用珠宝?
王皓一愣,随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思维限制啊!
王皓惯性的将珠宝市场还是瞄准在了女性身上,男性在这个市场比较是小众选手。
不过经杨南归这么一提,王皓才想起这是在大唐!
古代,男子打扮的花费比女子还多。
男子那一身装扮精致全套下来女子根本追不上,自己居然忽视了这么大一个市场。
而且,扭转审美在古代还是从男子市场入手。
唐时女子虽然比宋明清自由的多,可那对比的是宋明清而不是后世。
所以,整体的市场消费还是男性。
在这里,女性消费市场整体居然干不过男性市场你敢信。
“不行么?”
“不是不行,而是我在思考一个策略错误。
“我好像忽视了所有男人,实际上男人的装扮才是最多的对吧。
“当然,我除外。
“萧瑀他们出门,身上挂的东西起码得三五斤吧。
“这个市场确实非常大,所以当然是可以的。
“再说了你都答应了,我们总不能说不行,现在你去给皇后说不行,那咱家成什么了。
“你答应了,那我自然要弄出来啊。
“你是我夫人,我总不能让你失信于人,那丢脸的可不止是你。
“所以,放心吧。
“等我们开业了,你拿给皇后就是了。
“不过一定要记得收钱,这是皇后委托的,可不是我们送礼的。
“这要分清楚,委托那是需要收钱的。
“记得多收,皇后不缺钱。”
杨南归轻轻点头,这是在给自己长脸,嫁人嫁到这种人家是自己的福气。
“以后有事直接说,在家你不给我你还能给谁说。
“前天晚上我就看出你有心事了,我就在等你什么时候忍不住说出来。
“没想到这么能忍,一直到了现在。
“以后不要这样,如果你不信任我,那我会非常失望。”
杨南归连连点头。
“我知道了,我就是怕这些小事让你分心,你这么说我就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这就对了,夫妻一条心才行对吧。
“从渤海高氏带人找事到百姓进长安,现在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
“时间应够久了,这件事现在就剩下收尾了。
“我倒要看看这次朝廷怎么就这件事给我一个交代,我得去把萧瑀拉回来。
“半个月,他在天竺受苦的时间也够长了。”
http://www.bixia5.cc/book/14744/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