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钢绿共生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马里奥二号”旗舰的战略会议室里,全息屏幕正展示着金星改造的阶段性生态图谱——新三角洲的狗尾草与苜蓿已连片生长,植被覆盖率突破15%,淡绿色的植被带沿着北极海沿岸延伸,形成一道长200公里的“生态屏障”;北极海内,高温鳟鱼与鲤鱼的种群数量突破10万尾,耐热海藻的覆盖面积达海域的30%,初步形成“藻-蚤-鱼”的水生食物链;同步轨道的12座磁场发生器稳定运转,大气氧浓度升至12%,CO?浓度降至65%,地表平均温度稳定在280℃,较改造初期下降182℃。

  “生态系统已具备初步自我循环能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李扬指着屏幕角落的“资源消耗数据”,语气严肃,“前哨站扩建需要高强度建筑材料,磁场发生器维护需要特种合金,后续太阳系协同运输需要星际设备——仅靠火星输送材料,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从今天起,金星改造的核心方向调整为‘钢绿共生’:以金星本土资源发展清洁工业,同时筑牢生态防线,绝不能让工业破坏现有成果。”

  秦思远立刻调出金星的资源分布图,屏幕上,阿佛洛狄忒高原的废弃火山口标注着醒目的“硫矿储备区”——硫酸分解塔运转至今,已储存固态硫矿达5×101?吨,这些硫矿经处理后可制成高强度硫基复合材料,是星际建筑和设备制造的核心原料;玛亚特山周边的“金属矿脉带”则探测到铁、铜、铝等矿产,且埋藏浅、易开采,适合发展基础冶金工业。

  “工业布局遵循‘三远离’原则:远离北极海生态区、远离新三角洲植被带、远离活火山活动区。”秦思远指着阿佛洛狄忒高原中部的“死亡火山口”,“这里是最佳选址——火山已休眠100万年,地壳稳定,距离硫矿储备区仅50公里,且处于大气环流下游,工业废气不会影响生态区。我们计划在这里建设‘金星首座硫基工业园’,分三期推进:一期建硫矿开采与初加工车间,二期建硫基材料生产线,三期建模块化设备组装厂。”

  梁小龙凑到屏幕前,看着火山口的三维模型——这个直径15公里的火山口底部平坦,四周的火山岩壁可作为天然的防风屏障,正好解决工业设施的抗风问题。“开采硫矿需要运输管道吧?从储备区到工业园50公里,地表温度280℃,普通管道肯定被腐蚀融化。”他提出关键问题,手指点在屏幕上的运输路线,“而且中途要穿过一段硫酸云残留区,管道的抗腐蚀性能得翻倍。”

  “用‘星战-红警联合抗蚀管道’。”秦思远调出管道设计图,“内层是星战贝斯卡钢,外层包裹红警‘超重合金’,中间夹着‘低温隔热层’,能耐受300℃高温和99%浓度硫酸腐蚀。管道全程采用‘悬浮架设’,离地面2米高,避免与高温土壤直接接触;每隔10公里设一个‘维护驿站’,部署机器人定期检查,梁小龙的编队负责运输护航,防止气流冲击导致管道偏移。”

  生物团队负责人王教授却提出担忧:“工业园即使在下游,工业废气仍可能扩散到生态区。我们测算过,硫基材料生产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新三角洲的植被枯萎。必须在工业园周边建设‘生态隔离带’,种植能吸收二氧化硫的改良植物。”

  李扬点头同意:“生态隔离带要宽5公里,分三层种植——内层种‘耐硫蕨类’,中层种‘脱硫杨树’(基因编辑自地球杨树,能吸收空气中30%的二氧化硫),外层种‘固氮灌木’,既吸收污染物,又能固氮改良土壤。生物团队负责植物培育,基建团队同步推进隔离带的灌溉系统建设,确保工业启动前,生态防线先筑牢。”

  一周后,金星首座硫基工业园的奠基仪式在死亡火山口举行。李扬按下启动按钮,100台红警“超深挖掘机器人”同时启动激光钻头,在火山口底部钻出直径2米的地基孔洞;20台“模块化建筑机器人”将预制好的车间组件吊装到位,这些组件由火星运来的耐温材料制成,可快速拼接,预计30天完成一期工程。

  梁小龙率领的护航编队则忙着管道架设。运输舰将每段长10米的抗蚀管道运抵现场,机器人沿着预设路线拼接,梁小龙驾驶着飓风拦截机在上方巡航,念动力实时调整管道的水平度,避免因地表高温导致的热胀冷缩偏移。当管道铺设到中途的硫酸云残留区时,突发的强气流卷起碎石,砸向刚拼接好的管道接口,导致一段管道出现细微裂缝。

  “管道裂缝!硫酸蒸汽正在渗入!”管道监测机器人的警报声响起。梁小龙立刻俯冲而下,念动力覆盖裂缝区域,暂时阻止硫酸蒸汽扩散;同时,他呼叫“夸父五号”运输舰运送备用管道,秦思远团队远程操控管道的“应急封堵模块”,释放低温密封胶将裂缝暂时封住。两小时后,备用管道更换完毕,裂缝隐患彻底排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生态隔离带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生物团队培育的耐硫蕨类幼苗已长成10厘米高,模块化灌溉机器人沿着隔离带铺设水管,从北极海抽取淡化后的海水,通过滴灌系统为幼苗供水。王教授每天带着团队监测幼苗生长情况,发现第一批种植的蕨类有少量叶片发黄,立刻调整灌溉水的pH值,加入微量碱性物质中和土壤中的硫元素,三天后,幼苗重新恢复翠绿。

  玛亚特山的地热电站升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秦思远团队在原有电站基础上,新增5台“热能转换炉”,将岩浆热能的利用率从30%提升至50%,总发电量从180兆瓦增至400兆瓦,不仅能满足工业园一期的用电需求,还能为新三角洲的生态设备提供额外电力。但在升级过程中,岩浆囊的压力突然异常波动,从6MPa飙升至9MPa,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小规模岩浆喷发,威胁电站安全。

  “启动‘次声波稳压系统’!”秦思远对着通讯频道大喊。部署在电站周边的10台“大地夯”次声波发生器同时启动,低频声波穿透岩层,作用于岩浆囊,像一只无形的手按压住涌动的岩浆。梁小龙驾驶拦截机赶到电站上空,念动力与次声波协同作用,岩浆压力逐渐降至7MPa的安全值。张工程师趁机调整热能导出管的阀门,增加泄压通道,彻底解决了压力波动问题。

  一个月后,金星首座硫基工业园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当第一台硫矿初加工车间启动时,黑色的固态硫矿通过抗蚀管道输送至车间,经红警“离子对撞机”处理后,转化为淡黄色的硫基粉末,再送入高温熔炉,制成高强度的硫基复合材料。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车间排放的废气经“CO?回收模块”处理后,二氧化硫浓度低于0.001%,远低于生态安全阈值;工业园周边的隔离带内,耐硫蕨类已长至30厘米高,脱硫杨树的叶片翠绿,成功阻挡了工业废气向生态区扩散。

  “第一批硫基复合材料下线了!”工业园指挥官的声音带着兴奋,屏幕上,一块1米见方的硫基板材泛着金属光泽,经检测,其强度是普通钢铁的3倍,重量仅为钢铁的一半,且能耐受300℃高温,正好用于金星前哨站的扩建和火星-金星运输舰的外壳升级。

  李扬站在工业园的观景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生产线——硫矿在传送带上流动,熔炉中闪烁着红色的火焰,机器人在车间内有序作业;远处的隔离带,淡绿色的植被随风波动,与工业园的银灰色厂房形成鲜明对比;更远处的北极海,波光粼粼,新三角洲的植被带像一条绿丝带,环绕着蓝色的海域。

  “这才是‘钢绿共生’的样子。”李扬轻声感叹,身边的秦思远递过一份工业生态监测报告:工业园周边5公里的土壤硫浓度无明显上升,大气氧浓度稳定在12%,新三角洲的狗尾草长势良好,北极海的鱼类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梁小龙则拿着一块硫基复合材料的样品,在手中掂量着:“这材料真不错!用它造的运输舰,肯定比之前的更耐撞!下次我驾驶用这材料改装的拦截机,去星战世界跟安纳金比飞行,保证赢他!”

  王教授笑着补充:“我们还在隔离带发现了新的昆虫品种——‘硫食甲虫’,它们以耐硫蕨类的叶片为食,同时能将体内的硫元素转化为无害的硫化物排出,进一步净化土壤。这说明即使在工业区周边,生态系统仍在自主进化,形成新的平衡。”

  当天下午,李扬在战略会议上宣布了下一阶段计划:“二期工程启动硫基材料深加工,生产星际设备核心部件;同时,在工业园周边建设‘生态监测中心’,实时监控工业与生态的各项数据;基建团队利用第一批硫基材料,启动金星前哨站的扩建,将前哨站从100人的规模扩大到1000人,为科研人员和工业技术人员提供住宿与工作场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坚定:“金星的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要让工业成为生态的支撑——用硫基材料建设更坚固的生态防护设施,用地热电能驱动更高效的生态监测设备;同时让生态成为工业的底线——用植被过滤工业废气,用生物链净化工业废水,实现钢与绿的真正共生。”

  会议结束后,李扬独自来到工业园的隔离带,看着脱硫杨树上停留的硫食甲虫,又望向远处新三角洲的绿色植被带和北极海的蓝色水面。夕阳下,工业园的厂房、隔离带的植被、北极海的波光、同步轨道的磁场光芒,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钢绿共生”的金星新图景。

  他知道,金星的工业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还会面临更多挑战——比如金属矿开采的生态影响、工业规模扩大后的能源供应、太阳系协同中的资源分配等。但只要坚持“钢绿共生”的原则,让工业发展始终围绕生态保护展开,这颗星球就不会重蹈地球工业化初期的覆辙,而是成为太阳系中“工业与生态平衡发展”的典范。

  “通知所有单位,休整72小时,全力备战二期工程。”李扬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回荡,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让金星不仅有绿芽破土的生机,更有钢铁筑梦的力量——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宜居的工业星球。”

  夜色降临,金星的“夜晚”第一次迎来工业的灯火。硫基工业园的车间内,机器轰鸣不停,灯光照亮了火山口的夜空;隔离带的灌溉系统仍在运转,为植被提供夜间水分;新三角洲的狗尾草在夜风中轻轻晃动,北极海的鱼类在水中安然栖息——钢与绿的交响,在这颗曾经的炼狱行星上,奏响了属于未来的乐章。

  喜欢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http://www.bixia5.cc/book/14924/3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